沽源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0427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书法艺术中的“气韵”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3-20 08:10:0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气”在甲骨文中就有,而“韵”出现较晚,出现在汉魏时期。东汉蔡邕《琴赋》中有“繁弦既抑,雅韵复扬”。繁杂的声音没有了,和谐的音乐便会悦耳动听。曹植在《白鹤赋》中有“聆雅琴之清韵”。许慎《说文解字》:“韵,和也。”“韵”的本义就是音乐和谐的意思。“韵”和“气”其实是一个整体,宗白华认为:“气韵就是宇宙中鼓动万物的'气’的节奏和谐”。(《中国美学史中重要问题的初步探索》)钱钟书认为“气”为“生气”,“韵”为“远出”,“有余意之谓韵”。唐诗有一首:“君家在何处,妾住在横塘。移船暂且问,或恐是同乡。”便颇有韵味。中国的美学家一般认为“气”是指生命的气势、生气、力度、节奏;“韵”是指和谐、音乐感、余音、余味。在艺术的审美上,气韵和观才更加完整,“气”为阳,“韵”为阴,气韵和观才使阴阳和谐和统一,才合乎“一阴一阳谓之道”,才合乎阴柔美与阳刚美对立统一的艺术审美。
    从动静艺术审美上看,“气”是万物动态、动势的生命的活力;“韵”表现为静态、静势的生命的活力。静态、静势并非不动,而是指生命运动的和谐状态。“静者静动,非不动也”。(王夫之《思问录·内篇》)“气韵生动”正是体现了在复杂的矛盾运动中由不平衡到平衡、由不和谐到和谐阴阳、动静统一的艺术审美。毕竟,这种艺术深层的审美是由形象传达出内涵,由实境转换为虚境的艺术审美,所以,就需要在中国传统文化的语境中张开联想的翅膀才能获得。
    气韵与气势、气象、气格、意味、气息、情趣等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实际上这些审美范畴都是由气而生。气势是“气”和“势”的合并概念。“气”是偏于内在的,“势”是偏于外显的,都偏于力量、力度、气力。蔡邕《九势》:“势来不可止,势去不可遏……”气势审美在中国传统诗文书画中运用颇多,如评价李白的诗为“饥鹰下掠,逸气横空”;魏武帝诗霸气淋漓;评价米芾的字“如天马脱衔”,王羲之的字“龙跳天门,虎卧凤阙”,都是气势的审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沽源文苑---- 沽源人的网上家园 ( 冀ICP备13002250号-1 )

GMT+8, 2024-11-24 01:20 , Processed in 0.090619 second(s), 16 queries .

联系电话:13400461018; QQ:824344191, 2092558354

© 2012-2013 guyua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张家口红枫网络信息服务中心版权所有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