沽源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1941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布”的故事(宣化孙志刚)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11-8 10:56:56 | 显示全部楼层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如今,作为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布,正在一步一步从大家的眼中消失掉,尽管形形色色各种质感的布料还在生活里扮演着不一样的角色,实则它已经和我小时候认识的布大相径庭,我来说说那时候的它吧。
  几十年前,布对于我们非常的稀罕。国家经济不发达,生活物资匮乏,老百姓日常的生活必需品都是凭票供应,布当然也在其中。当时,咱这地区,每个人无论个头大小,按户口分配,一人一丈七尺三的布票,每年由商业部门派人下居民区分发一次,凭票方能采购等量布料。发票的日子,人们各家各户领着自家的那一份笑眯眯的出来,情景还是满热闹的。因为它象征着有衣穿有被盖了,我这样讲,绝无半点矫情,至于如什么毛呢咔叽绫罗绸缎之类,不属于大众范畴,实际上普通百姓却是那样,没有布的日子苦得很。
  记得母亲每年都要对手里的花花绿绿的那点布票,来回的盘算来盘算去,谁该添件褂子了,谁的被褥真该换了。即便有布票,对花色好看的,光鲜亮丽的布很少顾盼,富春纺的软布料,线提之类的高级布料则更不敢对此有“非分之想”,买的几乎全是最便宜的白市布。回家后,裁剪做什么,根据需要定色,然后用大铁盆在炉子上坐开水,放上或黑或蓝的颜料,把一块白布在里面来回浸煮,过一时辰将布取出放到另处盆里,用凉水浸泡,好像还要放把咸盐,如此做是为了不掉颜色而已。然后,再把它凉在绳上风干,就可以做衣做鞋了。那时,家家户户都是这样的做法,日子过得艰辛,没办法。
  小时候,一次老家的亲戚寄来几尺小土布,上面还有些条格,看上去煞是好看。母亲欢喜地不得了,用它给弟弟做了个外罩,尽管手摸的感觉粗吧吧的,但依然是一件靓丽的新衣服,穿上它弟弟好高兴呀!
  文革时的一个夏天,公园里游泳池开放了,二哥想让母亲买一个三角裤衩去游泳。谁知受到呵斥:你不看看你爸爸连一个好裤衩都没有,上哪给你弄去?二哥碰了个灰头垢脸,好在大哥将他的三角裤衩借给了他。二哥净身只穿三角裤衩,领着我们一群小孩子,高兴地直奔公园去,而且不知羞怯,甚至趾高气扬。
  有一年,春节将近,孩子们都有了新衣服,大人们可能没条件做了,兴许有诸多的原因,只是到现在令我对那个初一的印象刻骨铭心。爷爷站在院子里,双手揣在袖筒里,聆听着远处不尽的鞭炮,面部凝重安详,过年的喜色少许泛于脸上,毕竟是过年咾!他没有新衣服,只是把旧的外罩脱去,穿着一身看上去略无旧痕的棉衣,双手上下拍打着,自言自语地说:还挺新......还挺新。这么多年过去,每一此我想起这场景,不由地眼中都会浸满泪水,一股无名的痛状使我哽咽。老人当时过年的感觉究竟是喜是悲呢?
  又是一个腊月三十,过年的氛围浓烈到高潮,外面鞭炮声声,家家户户喜气洋洋,日子虽然紧迫,可毕竟是大年呀,大人心里没啥,孩子们的愿望翘首期盼着哪!妹妹的小碎花布料晚买了几天,找裁缝已经排不上号,母亲又找了有缝纫机的邻居阿姨,人家也是应酬不暇,真着急呀。除夕之夜,大哥托人终于把妹妹的花色外罩做了回来,全家这才算一块石头落了地,三十晚上,一起过团圆夜,没了担忧没了纷扰没了愁思。初一早上,看到妹妹穿上新衣,欢喜的和小伙伴们一起享受春节的快乐,全家人无比的欣慰。
  往事如烟,一眨眼几十年功夫,我们的日子变化太大了。有些事不敢想象,有些事叹为观止,有些事说出来犹如昨天,有些事讲出来宛若童话。时过境迁,物是人非,但有些深扎在我内心的感觉或触动,常常让我痛让我疼让我浮想联翩,也时常提醒我不要忘记。因为这些平常事有根有源,况且它有出处,有一种无形的血脉延续,给人殷红的美感,我又怎能忘记。

  作于二零一五年一月二十一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沽源文苑---- 沽源人的网上家园 ( 冀ICP备13002250号-1 )

GMT+8, 2024-11-1 07:28 , Processed in 0.151486 second(s), 21 queries .

联系电话:13400461018; QQ:824344191, 2092558354

© 2012-2013 guyua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张家口红枫网络信息服务中心版权所有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