沽源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9040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评阅律诗的二十一条标准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8-6 14:30:54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一、观主题。
  大家评阅的时候,看看作品的题目跟内容一致吗?对诗歌主旨的理解需要整体把握,吃透内容间的关系,理清思路,切不可孤立看待。除此以外,还要多留心诗歌中抒情议论的语句,尤其是诗歌的结尾。诗意整体要扣题目,景情都要围绕这个题目展开,不可题目跟内容分家;常常犯严重的毛病就是:题目是题目,内容是内容。大家自己写完了诗,一定要检查这个问题。不然,文不对题就铸成大错了啊!这叫什么?叫写跑题了啊!

二、格式、标点要规范、齐全。
  题目格式《七律·题目 》《五律·题目》《七绝·题目》《五绝·题目》。

三、平仄合理,尽量用正格,尽量不要拗救。
  注意:失替、失对、失粘;孤平、三仄尾、三平尾。

四、注意用韵
  1、一韵到底(即同一平水韵韵部);
  2、韵字不入诗 ;
  3、忌窄韵:一首中几个韵字不可都是名词,韵字词性要有变化;
  4、韵字阴平、阳平要有变化;


五、各句首字平仄比例 4/4或者3/5
  这点也是很多人忽视的地方,诗词的艺术要求不对称,就是要有变化,要跌宕起伏,所以对首字要求要有变化,也就是平仄交替。

六、关于入声字
  五律入声字可以4个,最多五个;七律入声字可以5个,最多六个;七绝入声字可以3个, 最多四个。入声字尽量避免在音节处,最多一两个在音节处。

七、注意音节,尾三字尽量没有词组出现。
  就是说,一句诗,最后的三个字最好不用词组,和填词不同哈!填词时候可以用词组的。

八、起承转合是否清清楚楚;脉络是否清晰。
  评律诗作业要求大家仔细看看这条:一首律诗八句、四联。每联的前分句、后分句之间要有衔接性,必须有关联;但是各句要有独立性,各句完成不同的任务;联与联之间要有衔接性,不可断裂,意思要连贯。


九、看看诗运用的是景+情、还是全是景、或全是情。+情有三种情况:
  1、先景后情
  2、先情后景
  3、情景交融

十、起句要求兴,合句要求比。
  我们初写的时候常被老师批合句比的不够;比的不够诗就没有味道。换句话就是写的不够好。起句一定要兴,有诗感;直叙太平淡,让人觉得乏味,当然就不会吸引人。合句最好比,要把人带到无限遐想中去;经验是合句用景来结比用情来结更可以出漂亮句子。用景来比,容易笔尽意不尽……这个大家在写的时候要有意识的锻炼这点;用个景来藏着情做 第八句 意味无穷的。

十一、注意开头
  文章如流水,古代诗歌亦如此。开头往往点题,交代写什么,或者创造氛围,或者奠定基调。要读懂一首诗的开头。
  1、要努力联系诗题。
  2、是要突出五“何”:何人、何时、何地、何事、何景;抓住了这五“何”,也就抓住了一首诗的源头,下面的内容无非是承此而来。
  3、要体会感情基调。

十二、 起句前后分句不得超过四个景物。
  尤其是七律字多,很容易犯这条毛病;景色堆积,名词太多;很多同学在罗列名词。写景时不要面面俱到,要突出主要景色,能够展示主题的景是主景。景物太多就画蛇添足了,给人感觉凌乱;再说起句把景物都写了,那下面写什么。得留点。


十三、承句是否承接了起句;承句是否给转句做好铺垫;转句是否给合句埋下伏笔;承句须扩展起句的主要景色;要扩展起句的主要景色就是承句的作用;是否为下句做了铺垫。
  七律,承句的后分句要给转句做好准备;承句的后分句 后三字要为转句铺垫;这很重要的,要不然转句就不过来 。
  转句是最难写的,一定不能跟承句断裂;承句后分句的后三字要为转句的前分句做好准备;转句用情语感情螺旋上升;转句的后分句第五字要为合句埋下伏笔,是否有断裂的痕迹;这样第八句才会达到高潮,大家慢慢体会吧!注意变化!
  如:野次小峥嵘,幽篁相倚绿。阿童三尺棰,御此老觳觫。石吾甚爱之,勿遣牛砺角!牛砺角犹可,牛斗残我竹。——《题竹石牧牛 并引》
  这首诗可分为几个层次?很明显这首诗可分为两层:前两联为一层,描写画面内容;后两联为一层,对画面内容发表议论。如果第三句或第三联仍在写景,那么在写法上往往会有所变化。这种变化的主要表现有:高与低,动与静,远与近,形与声,虚与实,正面与侧面,等等。

十四、合句前分句(就是第七句)是否收住前6个句子并给合句做一个相当好的铺垫。
  合句后分句(就是第八句)一定要笔尽意不尽。一定要下足了功夫用最普通的文字写出有深意的句子,要把读者的思维引向句号的后面,去继续思维想象,用最普通的文字写出有深意的句子。

十五、承句、转句对仗是否工稳( 平仄、词性);切忌“合掌”。
  合掌有三种情况:
  1、一联内用同义字、同一字相对。冒春荣《葚原诗说》云:“对法不可合掌。如李宗嗣‘普天皆灭焰,匝地尽藏烟’‘皆、尽’合掌。”其它同义字如“犹、尚”、“因、为”“闻”、“知、觉”、“如、似”等等常会构成合掌。如:“谁闻陇水回肠后,更听巴猿掩袂时。”
  2、“事异意同”,即对偶句中的出句与对句所用辞藻典故虽不同,但两句含义一样或相近。南宋魏庆之《诗人玉屑》曰:“两句不可一意”。如“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虽写两种动物,两种神态,而含义均是思乡。梅圣俞《和王禹玉内翰》:“力锤顽石方逢玉,尽拨寒沙始见金。”纪昀曰:“二句亦合掌”。(《瀛奎律髓》);今人犯“事异义同”的“合掌”颇多,如:“抗日军民驱虎豹,歼敌劲旅战熊罴。”“每借浮云遮丽日,常生迷雾蔽晴天。”“千山披素裹,万壑挂银装。


十六、诗句中要有‘动词’把画面活起来;名词不可都在每句的同一位置,以避免句式相同。

十七、景色要跟感情绝对配合好。
  用景色渲染心情,即便是八句都写景,也是为了表现一种情感,喜怒哀乐其中的一种。也就是说,你所选择的景色,要和你表达的感情一致;不要写花凋零了,你却很高兴;也不要景色很美,你却忧愁。古代诗歌中的景物描写往往不是单纯孤立的,而是和作者所抒发的感情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写景物,要善于景中寄情。而景与情之间其关系的表现形式也是多样的,有情景交融、借景抒情、移情入景、触景生情、借景物反衬感情等。

十八、恰当用典故
  恰当的引用或化用前人诗句的写法,会增作品的内涵和文采;理解时切不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借他人之酒杯,以浇自己之块垒”是这类诗歌的一个共同特点。理解时,应将古人古事与作品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结合的是否恰到好处。用典一般多出现在转句。

十九、观技法
  诗歌中的“技法”有很多,主要分为如下三个方面:
  1、表达方式:即描写、议论、抒情。尤其要了解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的不同特点。
  2、修辞方法:常见的有比喻、拟人、对比、双关、设问、反问、夸张、对偶、借代等。
  3、表现手法:范围极为广泛,如烘托、反衬、铺垫、伏笔、照应、悬念、象征、抑扬、虚实、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融情于景、触景生情、以乐景写哀情、篇末点题、卒章显志、托物言志、借古讽今等。一首诗的艺术技巧,可见创作者的功底。

二十、注意诗的类别
  诗人千千万,诗歌万万千,但不论有多少变化,诗歌仍可以归为不同的类别。而每一类别的诗歌各有其特点,把握了这些特点则有助于更好地鉴赏诗歌。如:从古代诗歌表现的内容上可分为:边塞诗、田园诗、伤别诗、羁旅诗、写景诗、托物言志诗、咏怀古迹诗等;从古代诗歌抒发的情感上看可以有:离愁别绪、建功立业、怀才不遇、感时伤世、忧国忧民、热爱自然等; 我们评阅时也一定要注意是咏物诗,还是咏怀诗,还是田园诗……

二十一、不求句句好,但求一句精!
  寻找妙处;古代诗歌的妙处,可以是一个词(有时是“诗眼”),可以是一个意象,也可以是一个句子,还可以是一个情节。找不出啥毛病,但是也没被读者感动的,纯属无味作品。切忌:读完忘完,不能与读者产生共鸣。起句,先声夺人?承句,转句出彩?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多美啊!是不是过目难忘啊!合句笔尽意不尽,余味无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沽源文苑---- 沽源人的网上家园 ( 冀ICP备13002250号-1 )

GMT+8, 2024-4-26 07:47 , Processed in 0.124700 second(s), 17 queries .

联系电话:13400461018; QQ:824344191, 2092558354

© 2012-2013 guyua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张家口红枫网络信息服务中心版权所有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