沽源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3146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盼》的悲哀与回归——评徐静媛剧本《盼》(白富明)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2-23 14:45:44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2月7日,闲暇之余,浏览朋友圈儿,不由眼前一亮——有网友转发的作家徐静媛编剧的微电影《盼》。只因为原来拜读过静媛的部分作品,深为她浓浓的家乡情怀,细腻而空灵的文笔,清丽晓畅的语言,优美又朴实无华的文风而打动。读静媛的诗,诗中有画;品静媛的文,文中有诗。特别是静媛的散文《奇山秀水喇嘛洞》,使我深受感动,为此,还拙笔写了一篇《 天然去雕饰 清纯若流泉--简评徐静媛《奇山秀水喇嘛洞 》 ,以示赞赏。现在有幸观看静媛编剧的微电影《盼》,自然而然一种亲切感归属感油然而生。
  首先看到题目,《盼》,本身就有一种悬念感的存在,吸引你不得不想一探究竟。再看剧情,无疑揭示了一个重大的社会主题——老年人的养老问题。再看其表现手法,这样一个大主题,浓缩在一部微电影里表现出来,无疑是个大胆的挑战。多重对比的表现方法,使之反差强烈,而且剧情起伏跌宕,揭示矛盾,给人以强烈震撼。不能不说静媛的目光敏锐,开合有度,驾驭有余,技法高超!

  一、简单的剧情揭示了重大的社会主题
  实际上,《盼》的剧情并不复杂。塞外坝上狗不理村,本来就地处僻壤,交通闭塞,几十户人家,人烟稀少。但年轻一代的大多出外打工,忙于生计,很少回家照看老人。这不,78岁的张有福老人, 老伴已去世多年 独自孤苦伶仃地生活在自家的土房里。儿子、儿媳在外打工,一年也见不到影儿;女儿远嫁内蒙,忙于生意,一年也很少回家。张有福在每日的祈盼中孤独地熬着,等着,于除夕夜花炮的喜庆中凄凉地离世。儿女懊悔难当,涕泪长流,但已唤不回父亲的音容,只能空留遗憾与悲戚。
  从家庭层面看,儿女们都成家立业,各自顾及自己的小家,奔波劳碌,养家糊口,本也无可厚非。他(她)们会给老人一定钱物,偶尔也会打个电话或闲暇回家探望下老人,可以说他们也是家里的孝顺儿女。但从老人的精神层面看,就有了明显的不足,忽略了老人们的精神生活及其追求,也不可避免的造成了这种家庭的悲哀。当然,也不能排除个别的不孝子女。
  从社会层面来看,家庭是社会的细胞。自然人担当了一定的社会角色。他们作为社会一分子,不同程度地为社会做出了一定的奉献,社会对他们,对家庭是否也应当有所付出呢?社会养老,抑或是家庭养老应该成为当今社会研究的主题之一。这是这部微剧想要揭示的主题。

  二、对比手法的综合运用,提升了作品的档次和表现力。
  1、人物性格的对比。例如,马寡妇和有福叔的性格对比。马寡妇,热心肠,快人快语,泼辣,嫉恶如仇,乐于助人,知恩图报。而张有福则沉默寡言,老实厚道,心里有话,不愿说出来。体谅儿女,尽量不给儿女添麻烦。这也许是环境弄人吧。
  2、马寡妇和张有福的际遇对比。同样有儿女,同样儿女都在外打工奔波,马寡妇的儿子媳妇在年关回家探望,家里和睦相处,欢天喜地,气氛热烈。而张有福却儿女未归,生活索然无味。小卖部前眺望和期待中,看着别人家迎来送往,欢声笑语,岂不羡慕?相对于自己,心情不言而喻。
  3、人物结局的对比。除夕夜,马寡妇一家兴高采烈辞旧迎新。张有福家孤家寡人,一片沉寂。盼望中伤感下旧病复发,在抖抖嗦嗦的摸索药片不到的情况下,悲哀地离开了人世。
  4、马寡妇和张有福儿女的对比。同样是儿女,马寡妇的儿子东升和媳妇不但回家探望母亲,还给有福叔捎钱回来,东升还照母亲吩咐邀有福叔一同过年。而张有福的儿子大牛及儿媳只顾及多挣加班费,以供养孩子念书和看病之用。女儿春花,精明能干,追求时髦。但只为挣钱,俩孩子总是一个字,忙。因为忙,忽略了老人;因为忙,失去了老人。忙啊,也是事实。老爹没了,更是严酷的事实。三年没回家,使老人走进希望——失望——希望——失望的循环,以至于最后除夕夜患病后求药不成绝望离世。
  5、情节发展的前后对比。例如有福老人接连接到儿女因为忙不能回家(各自给了1000块钱)的电话后,情不自禁的流泪,念叨老伴儿,以及抚摸老伴儿遗像与回忆老伴儿离世前的嘱托,与有福老人离世后儿女的痛彻心扉的悔恨,形成了前后鲜明的对比。
  6、情景的对比和环境的衬托。例如大年夜欢乐气氛和有福叔的孤单无助的对比。除夕夜孙辈的喧闹嘻戏场景与孤单的有福叔想念孙子产生幻觉的对比等。道具的使用,如有福老人的烟袋,语塞后的苦闷,以滋滋的烟袋声响,来表现主人公的孤苦伶仃与苦闷心情。低矮破败的房屋,狗吠和与狗为伴的生活场景,山村空旷寂寥、远街,孤灯,孤寡老人的相互关注与心理依恋等。都是自然、社会的艺术真实反映。

  三、语言的运用,性格的刻画,深化了作品的主题。
  1、本土化的艺术语言的运用,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例如:村名——狗不理村。人们都熟悉狗不理包子,相当出名。可村名叫狗不理的,没听说过。这个名字起的很有艺术性。连狗都不理,可见其平淡无奇,不被人重视。暗喻了主人公的悲哀命运。再一个,张有福。名字不错,一听就是个有福之人,但有福只是物质上有福,不一定受多大的罪。老了,孤独寂寞空虚感使得他不是真有福而是非福之想。说到此,我想起作家浩然给一个主人公起了个名字,叫品德高。其实却相反。静媛给该主人公取的名字,和作家浩然取的名字有异曲同工之妙。再一个马寡妇在得到有福的帮助后感叹,要没有你,我早嗝儿屁了。从马寡妇嘴里说出来,人物的泼辣,善良的性格跃然纸上。
  2、鲜明的人物性格刻画。
  张有福,78岁,略显瘦削,个子约165厘米,不善言谈。吧嗒个烟袋,身前脚后一条狗跟随左右。(老实巴交,沉默寡言,谦恭礼让,孤独无助)
  大牛:44岁,张有福儿子。个子约180厘米,身材魁梧,也是个少言寡语之人。(踏实能干,吃苦耐劳,正直善良)
  春花:张有福女儿。38岁,身高约156厘米,很有风韵,精神。(精明强干,聪明伶俐)
  马寡妇:70左右,热情、善良,快言快语,扶危济困,知恩图报。
  综合来看,人物性格鲜明,各具特色。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人物要么沉默寡言,要么快言快语,决定了人物语言的口语化和简洁明了,短促传神。作者在这一点上,把握的很好,表现了其良好的语言功底和语言刻画的艺术表现力。

  四、艺术作品提升改进的一些想法
  从剧本角度,我认为非常成功。虽然是静媛初次创作微电影剧本,但表现如此重大的社会主题,应该说是一次有益的尝试。静媛创作颇丰,涉猎很广。散文、诗歌、小说、文评、游记、报道等多有涉及,而且相当成功。是坝上知名的签约作家。对于她如此的艺术成就,我由衷地高兴并从心底予以赞赏,也为她感到骄傲和自豪!但从微电影观看的角度,我觉得略有瑕疵。提出来仅供参考。
  1、推出的片名——盼字,应细加工。过于工整,应突出支离破碎,炸开状。以示盼——并非圆满,多有不尽人意处。
  2、人物服装,形象,不够老旧,过于鲜亮。我觉得作为改革开放的年代,人们的衣着、形象应突出农村的特色。冯小刚的《红高粱》最具代表性,虽然年代不同。男一号,没有达到作者要求的形象。较瘦,沧桑,皱纹,眼中的期盼,从形象上让人一眼认出来。女一号则不像70岁的农村老太,有点年轻了。
  3、有失笑穿帮镜头。如有福叔在马寡妇不慎摔倒,进院前有笑的镜头,与剧情有背。
  4、有福叔死后儿女反应不够强烈,负罪感不强。这里应开掘。以突出其普遍的教育意义。
  一点印象。不一定准确。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

  写完这篇影评文字,心中充满对静媛的由衷敬意。作为一名文友,一名读者,对《盼》的些许文字支持鼓励关注也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就此意义而言,也算是搁笔欣慰,如释重负。但些许有些忐忑不安——未免失之偏颇,抑或词不达意,辱没了原作的风采,也不敢定。尽管如此,不忘初心,惟愿静媛在今后的文学艺术道路上画出最新最美的图画,写出最新最美的文字!
  谢谢静媛!借《盼》,强化和突出了传统的社会警示: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孝而亲不待(在)。谢谢大家!

  附:作者简介
  徐静媛,女,1965年出生于小厂乡棠梨沟大队喇嘛洞村。1983年从事教育教学工作,2010年车祸受伤,在家病休。从小爱好文学,病休后走上了文学创作之路。先后在国家省市级刊物上发表文学作品一百多篇,获得国家省市级文学奖项十九次。先后加入张家口市作家协会,河北省散文协会,河北省音乐文学协会,河北省诗词协会。被《长城文艺》连续两届聘为签约作家,郭小川文学院第二届签约作家,2015年被张家口晚报聘为专栏作家。
  2013年被授予张家口市自强模范,2015年被省残联授予“我身边的自强之星”,被河北省宣传部授予2015年度燕赵文化之星。2017年被评为张家口市“最美残疾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沽源文苑---- 沽源人的网上家园 ( 冀ICP备13002250号-1 )

GMT+8, 2024-4-20 09:51 , Processed in 0.102118 second(s), 17 queries .

联系电话:13400461018; QQ:824344191, 2092558354

© 2012-2013 guyua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张家口红枫网络信息服务中心版权所有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