沽源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8707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沽源莲花滩丰源店的几个传说(温秀荣)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7-23 15:21:47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之一  王保村的水泉儿
    王保,原来的名字叫王安保落(读音),也可能叫王安宝落,听名字就有意思,也像一个蒙语的名字。非常有可能在遥远的年代里,某某蒙古族的王公贵族在战争的急迫形势之下或者险境里在这里安置过啥宝贝,他在万分紧急之中没有顾忌到山坡上有个放羊的老汉,王爷和随从一去没回来,放羊的老汉因为本分和厚道也不曾偷挖,更不曾散布这个消息。多年后,他才跟后代说起这个故事,可能都不曾动过偷盗的贪念。但是,传说随之传播开去。因为,随便哪个人,都宁愿相信自己的家乡,无论在哪里,深深的地层里埋着奇珍异宝;都宁愿相信,自己是生长在灵异之地的一个人杰。这个,纯属探究性思考,于史无据可查。王安保落这个名称一直保持到四、五十年以前。现在沽源六十岁以上的不少人都知道这个古色古香的名字,或者说带有蒙古奶茶、手把肉味道的名字。
  不凡的名字对应着一个普通的村庄,幽居在莲花滩乡的山坳里。
  要说的是村子前面的泉。
  据说,在古老的年代里,在村庄前面,人们经常看见一窝雪白的小鸡儿,大母鸡也是雪白的颜色,它们觅食在村前的草滩里。但是,小鸡永远长不大,永远嫩嫩地可爱,圆滚滚地移动在碧绿的草间,也永远没找到主人。久而久之,人们意识到这小鸡的灵异。再后来,大鸡小鸡都没踪影了,在它们活动过的地域出现了一片泉眼,密密麻麻有很多,在汩汩地往外冒水,清凌凌的山泉水漫过河沟,漫过草滩,浸润出了几百米的湿地。泉子冬天也不冻,寒冬季节,泉眼里冒水汽儿,在阳光的映照下,有种云蒸霞蔚的意味。那个时候,村里人食用的水取自村里的水井,而泉水,就那样天长地久地冒着、流淌着,地老天荒。
  这泉子在悠久的年代里,是村里人四季看不倦的风景,也是饮牛马猪羊的水源,更是整个夏天女人们洗衣服的乐园。泉水从地下冒出来,不急不缓,人们随便用几块石头截住,就是一个水潭。太阳把水晒得暖乎乎,水下的石头子儿圆润可爱,勤快的农家媳妇儿们,脱掉鞋袜,坐在石头上,尽情地洗刷着她们一家人的生活,光脚丫子在水里鱼儿般舒坦,她们在清风花草的香气里,也像花儿一样美丽和舒展。
  王安宝落村里的百姓生生不息,村前的泉水欢涌不止。
  后来,村子改了名字叫王保。
  到了近些年,经过专业人员检测,村民才知道,他们村的泉子水是优质的矿泉水,水里含有多种微量元素。他们村的牛产的奶依赖此泉而成为优质的奶。
  本村村民陈林当了村支部书记,当时,政府有专项拨款帮助村民解决饮用水问题。陈林在他当村支部书记的第二年,带领村民搞了这个工程,他们用了政府拨款,不足部分由村民集资,金额不多,办的事挺大,他们把泉水密封起来,用管道引到高处,又用管道送到各家各户,用的是自然地势的高低差,不耗费电能。一年四季,泉水成了本村的自来水水源。村里人不花钱喝到了真正的矿泉水。
  这个水泉儿的故事,亦真亦幻,但是,水泉儿滋养着村子几百年,是真实的恩情,人们可能是出于对这水泉无限的深情,才宁愿相信这个故事的千真万确吧。

  之二  狐神庙的故事
  王保村一位年近八十的老大娘给我讲了一个关于他们村后山上庙的故事。
  王保村的后面,有一座山,山的最高峰处,有一个破败的庙。那庙到现在还在。老大娘说,那个庙叫胡石庙。我猜想可能叫虎神庙,或者叫狐神庙。但是,到目前为止,还没听到过老虎成神的传说,我猜想,可能那庙叫狐神庙。因为,狐仙在民间文化里,是最常见的名称,狐仙也是活跃在社会底层百姓意识形态领域里最熟悉的身影。
  这个庙在不太久远的年代里,是一座真实的寺院,庙里有一个和尚,和尚冬天挖雪吃融化的雪水,夏天吃天上降下的雨水,仙风道骨,身体康健。老百姓对他不食用村里的井水万分好奇。现在,我们猜想,可能是他住的庙距离水井太远了,没啥玄妙。和尚会算命,会看手相,他的衣食费用来自村民的布施和摊派,是在那个年代里肩负着村民精神世界建设的一个公益性质的工作。他是一个与村里老百姓截然不同的居民。
  这座庙里曾经端坐着一个铜铸的佛像,是哪路神仙,无人说得出,我猜想可能是那位狐仙。当地人说,铸造那尊佛像用的铜名字叫锌沫铜(读音),比金子都珍贵。后来,不知道哪日哪夜,佛像被哪位酷爱者接走了。
  当地人说,庙的地下是空的,跺脚,地面儿就发出硿硿声。也有人说,庙屋里的地下就是一条地道的入口,出口不知道在啥地方。这说法尤其让人浮想联翩。我也记得我小时候对家乡的山沟、山谷、山洞、山崖无限好奇,因为我的长辈也每每给我讲起它们玄之又玄的故事。我似信非信地探究着那些精灵的生活场景,每每对着大山出神儿,心驰千里万里,没有着落。
  还有老人说,他们听长辈讲过,在解放前,庙里经常有鸡蛋皮,一定有身份秘密的人在那里驻足。这些来去不让人看见面容,行踪诡秘的人士,极为可能是江湖好汉,或者绿林大盗,或者就是山间蟊贼,逃窜的罪犯,也许就是一个乞丐。总之是乱世谋生的非常态生活的人。
  这一座狐仙庙,我没有收集到它作为狐仙的居所的灵异故事,但是,我从这里偷窥到近代历史的只鳞片爪。对狐仙的崇拜是山村百姓最朴素的对大自然的依附,在生存艰难的时代,那种对象渺茫的祭拜更是暗夜里点在弱小百姓心头的星星灯火。铜铸像的造价之昂贵,说明了当时人们的极度虔诚。铜像的失窃,映照出有人对狐仙崇拜的信仰坍塌。也反映出人们在乱世里生存的艰难。
  庙地下有地道的说法,是乱世之人求生存找逃匿之路的思想显现。庙里有流动人口活动的痕迹,更是当时风云变幻的社会乱象的缩影。
  一座偏远山村的废弃的庙宇,一部近代历史无字的记录,荒草在山风的吹拂下黄去青来,人事在时光的隧道里百般变迁,我们在寻觅沽源的历史,这些寻觅又将刻着思考的标签走进新的沽源历史里。

  之三  石人坡的传说
  石人坡在莲花滩乡,位于榛子沟村与缸房窑子村之间。
  传说在遥远的年代里,这里因为山高林密而匪患严重,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和财产没有保障。
  坡的下面住着十几户人家,家家都上有老,下有小,养着牛羊猪鸡,种着莜麦山药胡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男人耕种在田地里,女人忙碌在家里园子里,孩子也蹦蹦跳跳在田地和家之间,土地是肥沃的,庄稼是喜人的,山坳里的春秋是牧歌一样的。十几户人家是知足和安逸的。
  不知道从哪一天开始,有土匪发现了这个桃源一样的地方,他们就在半夜摸进村子,偷几只鸡拿到树林子里的窝棚里去吃,再后来,偷猪,再后来偷粮食,偷牛马。村子里的人起初没在意,后来,加固鸡窝猪窝的门,根本是不管用的,饥饿的土匪有的是办法。再后来,各家的男人就轮流在村头下夜站岗,后来,站岗也不管用了。不知道土匪是怎么样进了村子,照样偷东西。发展到村里人能听见动静了,但是土匪拿着刀,没人敢在黝黑的夜里出去阻拦,人心惶惶,人们都怕黑夜怕得厉害。
  等到村里能吃的东西丢了一大半的时候,站出来一个后生,他高大魁梧,憨实勇猛,他主动拿上镰刀火把,每夜去村口的坡上去站岗,因为地势高,视野好,土匪再也没进过村。但是这个后生因为熬夜劳累,竟然站在山坡上变成了一个石头人,他就守在村口的山坡上,再也没有下来过。
  现在,这个石头人像还在,当地人家生小孩,如果怕不好养育,还煮几颗鸡蛋、蒸几个馒头来到石头人跟前上香上供,把自己的孩子认给石头人当干儿子或者干闺女,因为他们相信这个勇敢憨厚的石头人能把孩子保护好,让孩子健康长大,长命百岁。
  这是古时候人们对平安健康的期望和想象,幼稚而美好。

  之四  张帽山的传说
  莲花滩人说起故事来,首先爱说张帽山的故事,其实张帽山在赤城县,从独石口来莲花滩的路边山上。这个传说与康熙皇帝有关。在沽源西南部,在百姓的口口相传里,至今流传着与康熙皇帝有关的一系列传说,比如;救龙泉,比如老女沟。那两个故事都流传甚广了,这里不再重复。
  话说康熙皇帝轻装微服私访来到塞外,骑着一头毛色油亮亮的毛驴,带着几个随从,从赤城那边过来。一路上,看见塞外的长天流云、初秋时节丰茂的百草野花,心情格外舒畅。他骑在毛驴的背上,眺望着远方,心中似乎在构思着军国大计,也似乎吟咏着一首豪迈的诗篇。路边不时蹿跳过一只野兔或者狐狸、狍子,天空中的大雁行行作阵,一代人杰睿智而明锐的目光扫过了山川沟壑,驴蹄敲击着石子路面,清脆的嘚嘚声在空谷中回声悠远。等走上一处山坡时,山风骤起,康熙皇帝身后的护卫,手眼轻快地上前帮皇帝披上了一件带帽子的披风,他还细心地帮皇帝把帽子戴好。再走,山坡更陡了些,到了山口,一阵风来,吹掉了皇帝的帽子,康熙皇帝下意识缩了一下脖子,但是却看见了塞外开阔的山川草原,他颔首微笑了。这山由此得名。可能某山崖山形像一人帽子被风吹掉?可能就是风吹掉康熙皇帝帽子就发生在这座山上?故事本身本无玄妙,可透视的是故事背后百姓爱戴雄才大略、肯走进民间的贤明君主的民心民意,似有似无的一个瞬间,永远流传在民间。走过张帽山的人,都心生感念,或者是感念康熙皇帝不辞劳苦涉足塞外体察民情?或者是感念旧时代的百姓对这位千古英雄的纪念?

  之五  近边沟
  莲花滩的近边沟,人们不知道它所说的近便指的是到哪里近便,其实,它的本名是靖边沟。待我们拂去岁月的蒙尘可能就可以看见它的过去。
  名字的来历是一次军事行动。
  在明朝时期,我们这里与蒙古接壤,双方版图经常伸缩不定。某时间段里,这条沟里驻扎着明朝的军队,本来准备打一仗就可以将敌人赶走,没想到,老天早早就降下了一场大雪,大雪封山,双方军队都不能行动,战事搁浅。不知道善于野外生存的蒙古军队是怎么样的一番光景。明朝这一队人马就在沟里长期住了下来。看着天气渐冷,军粮渐渐少下来了,但是,山风猛烈,却将两边山上的雪吹到山谷里,道路上的雪越积越多,出去基本没了指望。智慧的官兵们一起商量了过冬的策略。好在,刚入冬,将军带领士兵们走进了附近的深山老林,他们猎取野兔野鸡、狍子狐狸、野猪等等。也用弓箭射获大雁、半翅等,获得猎物就趁热剥皮,皮毛用来御寒,肉都冻起来当粮食。好在,莲花滩的山林里还有野生的榛子等干果,他们都摘下来收在背囊里。更有有经验的老兵,给将军献计,让他带领大家开挖地下的老鼠洞,他说,荒年里他家乡的老百姓都是靠开挖老鼠洞弄出粮食渡过灾荒的。好在,地还没有冻实,大家忙碌了一些天,基本备够了过冬的吃食。柴是遍地都有的,枯树到处是。
  可能,第二年春天,大雪融化的时候,与他们对峙的蒙古人早就撤走了,更可能蒙古人认为这些困在山沟里的汉人早就冻死饿死了。这一支神勇的军队兵不血刃大获全胜,他们的守卫国家的尽责和不肯扰乱当地百姓的严明军纪被当地人久久感念。
  于是,这一条住过了一支为靖边而来的部队的山沟,被后人命名为靖边沟。
  这个传说故事是旧时代烽火狼烟留下来的微弱回响,但是却不绝如缕,因为它也是百姓心头对国家安定的祈祷和渴望。

  之六  盘道沟的庙
  在莲花滩的南面紧邻的丰源店乡盘道沟村流传着好几个与康熙皇帝有关的故事,比如段家坟等。这里讲讲盘道沟的庙。
  据传说,康熙皇帝那次来塞上沽源一带,一路上人烟稀少,飞禽走兽天上地下穿梭,人家不多。他吃饭喝水都不能风调雨顺,经常饥渴难耐。某日,他从日后被命名为救龙泉的地界儿来到了盘道沟,天色已晚,荒村里几户人家,也没有旅店。皇帝是微服私访,不方便大张声势,只好因陋就简。他看见村边孤零零有一座庙宇,依稀有灯火。山间古庙本来就幽静,一灯如豆格外暖人,康熙帝上前拍打庙门,庙内有人,就不肯开门。几次三番拍打,庙门纹丝未开。康熙帝不能发作,更不能公开身份,只好进村敲开了一户孤老头子的家门,在烟火熏黑了檩条栈条的小土房里蜷缩了一夜,他闻到了酸菜缸里的菜味儿,也听见了炕沿底下老鼠的吱吱声,最后熬不过连日颠簸的劳累,终于在老农的鼾声里睡着了。第二天,康熙帝吃了老农家的莜面傀儡、盐菜条子,骑上他的毛驴上路了。村里人,只是看他器宇非凡,万万没有想到是皇帝亲临荒村野地。人们议论几天这个话题也就不再说了,村里人的生活一如既往地过着。
  但是,村子边上的那座庙出了怪事,他们的正门再也推不开了,以后多少年,和尚和香客们出入此庙,都只能走偏门了。这座庙后来一直存在着,一直到一九四一年修公路时才被拆除。
  庙的正门再不能打开,可能是表示对皇帝的敬畏和对和尚们的惩罚,也可能是对他们不能周济有困难之人的一种批评。
  传说本身有着亲和的面孔,但是它却戴着神秘的面具,一个个的传说,从来就是一则则的寓言,等待人们去猜测和感悟,它们的内涵深邃而绵远,历久而弥新。每一个认识文字的人,大概都是从阅读传说开始读书的,后来,他们见了世面,往往对传说一笑置之,但是,传说却是真正的民心民意,它承载着巨大的教化人心的力量,它是一个地域、或者一个民族的精神成长史,我敬畏传说,力图读懂传说,我从传说里看见了长眠的历史和永远鲜活的社会、人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沽源文苑---- 沽源人的网上家园 ( 冀ICP备13002250号-1 )

GMT+8, 2024-5-4 03:01 , Processed in 0.110321 second(s), 17 queries .

联系电话:13400461018; QQ:824344191, 2092558354

© 2012-2013 guyua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张家口红枫网络信息服务中心版权所有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