沽源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7504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母亲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9-22 07:16:3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临近年底,一个人坐在地上收拾书桌的抽屉。突然间看到一页折叠成豆腐块大小的信纸,我打开看时,才发现这是母亲在2000年写给我的一封信。
       看到这封信,我心里微微一颤!我与母亲已经有一年未见面了......
       母亲出生在河北农村一个比较富有的家庭。可惜她的父亲去世得早,家道也败落得快。她的童年是在贫困中度过的。好在姥姥比较开明,节衣缩食供母亲读了些书,这样母亲高小毕业,能写会算,基本在当时当地算“文化人”了。母亲长大后,县里也屡屡有招工考试,每次她都能榜上有名,可是由于当时母亲的家庭成分不好,她跳出农门的愿望也难以实现。后来她就远嫁给了生活在内蒙锡林郭勒盟太仆寺旗地区的父亲,又养育了我们姊妹几人,彻底扎根在草原上了。
       母亲在我很小的时候,也一直在太仆寺旗机械附属工厂里工作(当时叫“五七厂”)。五七厂里的职工基本是机械厂的家属组成,一大帮中年妇女在各个车间做着体力活,跟生铁机床打交道。母亲也是其中的一员,她那时在铸工车间当一名翻砂工。
       翻砂工的工作量很大,据父亲说母亲那时的劳动强度不比一个成年男人低。但由于五七厂是大集体编制,母亲的工资少的可怜,但母亲一直坚持着,好歹也能指望那点钱补贴家用。
       母亲除了在厂子里上班,还要做一大家子的饭以及繁重的家务。但她从来没抱怨过,一直都是那么勤勤恳恳,任劳任怨。
       记忆中我和弟弟总是被母亲锁在家里,我俩每天趴在窗玻璃上等待下班归来的母亲,惦记她会不会拿些烤熟的土豆回来给我们吃。每天两个烤土豆是厂里给职工的早点,在贫困的年月里,母亲不舍得多吃几口,总是要留给我和弟弟。后来五七厂解散,由于母亲能写会算,回家后的她被以前的同事找去合伙做起了简单的服装生意。那时的母亲也算最早的个体户了,那个时期她好象最忙。既要去外地进货还要照顾一家九口的吃喝。母亲总说她自己做事慢,凡事都求个完美。慢工出细活是好的,但家里的一大摊子事容不得她去慢慢做来。后来她无奈放弃了服装生意,回家做起了地地道道的“家庭妇女”。
       母亲是贤惠之人,靠着父亲一个人的工资,硬是把我们姊妹七人利利索索地带大。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缺吃少穿。那时粮店里供应的白面很少,杂粮除了一点莜面外,其余都是玉米面。每顿饭大家每人只能分得一个馒头,全靠玉米面窝头填饱肚子。窝头的口感很差,吃到嘴里硬拉拉的,吞咽的时候直挂嗓子眼。我和弟弟有时候就闹情绪,哭着不吃。母亲于是就想出好几种烹饪玉米面的做法。她让父亲用铸铁做一个小小的圆圆的鏊子,用它来做玉米面滩簧。母亲先在鏊子上倒一点胡麻油,然后把加了少许白面和糖精的玉米面糊糊均匀地倒在鏊子里。等面糊稍一凝固,母亲麻利地用铁铲给小饼翻身,对折,这样一张黄黄的浸着胡油香的摊花儿就做成了。母亲通常是要做好多摊花儿的,保管我和弟弟两个馋猫吃个够。
       母亲的脾气不是很好,加上生活的不如意,她对待孩子也会失去耐心,有时表现得不是我所期望中应有的慈爱。我小时候由于性子犟,没少挨她的打。记得有一年八月十五吃苹果,我认为弟弟分到手里的苹果比我的大,我就开始怄气,哭,不吃。我那哭啊,据说当时也是出了名的,为一件事情往往会哭上一整天。你想想,爱哭的孩子能招谁待见。母亲被我哭得烦了,先是好话哄我,不管用,然后就训斥,但我软硬不吃。后来母亲生气,就拿鸡毛掸子打我。好在每次母亲打我时,父亲会来保驾。
       母亲爱读书看报,在劳累的家务中,她总是尽量挤一点时间去兼顾自己这个奢侈的爱好。父亲从厂子图书室借回来的小说和纪实文学都是母亲喜欢的。她往往会在我们午休的时候,一个人静静地坐在炕上看书。那时同伴们的妈妈大多是扫盲班毕业,每次来我家看到母亲在读书,同伴们就会用羡慕的目光投向我,我也由此很是自豪。

母亲对我的学习很是关心。在那个只顾吃饱穿暖的年代,大多数家庭妇女一般是不考虑这个问题的。我小学三年级要从子弟小学升到旗里的全日制小学,母亲打听到我要去的这个小学有个很好的老师正好教三年级,这个老师的父亲以前在父亲的工厂做领导。报道的那天,母亲早早和我一起来到学校。我们在走廊上等了好久才见到那个老师,母亲大胆地说明来意,那个老师也知道我成绩不错,就满口答应了下来。进了一个好班,我开心极了,晚上回家抢着帮母亲做家务。母亲说:“你进了大学校了,以后家务就少做点,别让老师同学认为子弟小学的孩子学习差”!
       母亲和父亲的感情很深,关系也很融洽。他们两个人的结合是媒妁之言,婚前仅仅见过一次面,多少带有旧式婚姻的味道。在我的记忆中,母亲对父亲是绝对宽容的,体谅的,尊敬的。平日里父母举案齐眉,相敬如宾。当然父母也有生气的时候,但没有吵闹,就是闷不做声,谁也不理谁的。两个人都拉着脸,弄得我从小在他们生气时就会战战兢兢地看父母脸色行事,直到现在我也很怕拉脸的人。那时母亲对父亲很是体贴,父亲工作劳累,母亲会隔三差五地给父亲开个小灶,做点好吃的,旧时的爱情也都裹挟在柴火烟气中了。
       母亲是个很爱整洁的人。虽然家境不好,但她从来出入家门会穿得干干净净,整整齐齐。母亲也是爱美之人,她心灵手巧。在过去物资稀有的年代里,她总会把在商店里看到的童装款式复制到为我裁剪的衣服里。那时我穿了新衣后,总不免要到小伙伴中去炫耀一番。印象里最为深刻的是每年的三十晚上都是母亲在忙着为我们姊妹赶制衣服,做最后的收尾工作,一台缝纫机“哒哒哒”地响到半夜。也总有一个孩子巴巴地守在母亲身边焦急地等待新衣,母亲总说:“马上就好,马上就好”……
       母亲年轻的时候家里经济条件不好,她基本没穿过什么好衣服。但等到我们几个姐妹参加工作后,我们总是要给母亲买些时兴衣服穿的。记得我刚结婚后,就攒钱给母亲买了一枚金戒指。她戴上后很是高兴,逢人便说:“这是我小闺女给我买的”。在生活上,我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去照顾、接济母亲。我不想让母亲由于父亲的离世而感到生活中的种种不如意,也想弥补她上半辈子生活窘迫的缺憾。面对如今的好日子,母亲总是叹气道:“你爸没福气,走得太早了。”
       母亲给我写信,最早是我在上大学期间。那时候,多数家信是由父亲来执笔的。后来,父亲去了,母亲就代替了。我当时也是真的糊涂,母亲给我写了好几封信,我硬是没看出来,一直还以为是父亲写的!他们俩人的字体是何等相似,以至于我后来很难接受父亲离世的消息!
       我工作后,母亲就不经常给我写信了。她眼睛也花了,身体也不是很好。我对她的惦念也就通过电话来表达了。好在有姐姐们在她身边,我多少还是对母亲的生活放心了些。
       尽管现在我已经不穿母亲给缝制的衣服三十多年了,但我还想以孟郊的这首《游子吟》来想念远在家乡的母亲!
        慈 母 手 中 线,
        游 子 身 上 衣。
        临 行 密 密 缝,
        意 恐 迟 迟 归。
        谁 言 寸 草 心,
        报 得 三 春 晖。


相关帖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沽源文苑---- 沽源人的网上家园 ( 冀ICP备13002250号-1 )

GMT+8, 2024-5-11 23:05 , Processed in 0.090764 second(s), 18 queries .

联系电话:13400461018; QQ:824344191, 2092558354

© 2012-2013 guyua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张家口红枫网络信息服务中心版权所有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