沽源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4622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辛弃疾泉边试手补天裂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1-15 08:45:3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生活在“南共北,正分裂”的历史时期。面对金兵的不断南侵,他以收复失地、统一祖国为己任,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然而,他却于中年蒙受谗劾,赋闲近20年,直至忧愤而死。“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辛弃疾近20年的赋闲生涯,有10年之久是在铅山县八都乡期思村瓜山之下的瓢泉度过的。

  1186年,辛弃疾自带湖漫游四乡,发现此泉,即一见钟爱,流连忘返。《洞仙歌·访泉于奇师,得周氏泉,为赋》中曾感喟:“飞流万壑,共千岩争秀。孤负平生弄泉手,叹青衫短帽,几许红尘;还自喜,濯发沧浪依旧。人生行乐身,身后虚名,何似生前一杯酒。便此地,结吾庐,待学渊明,更手种门前五柳。且归去,父老约重来;问如此青山,定重来否?”于是,他将此泉及房屋购下,又因泉形似瓢而命名瓢泉,并改奇师村为期思村。期思者,期待希冀也。如此易名,无疑寄托了辛弃疾结束南北分裂局面的殷切希望和东山再起为之奋斗的博大胸怀。1195年春,瓢泉“新葺茆檐次第成”,翌年,辛弃疾举家定居瓢泉。

  瓢泉作为辛弃疾的最终归宿,泉水映下了词人仰天长啸的英姿风貌,见证了辛词中许多名篇佳作。秀美的瓢泉山水,闲散的乡居生涯,并未消融词人的爱国热忱,忧心时事的情怀仍常流露于字里行间。清泉边,词人曾发出“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的呐喊,他曾表示,“此身忘世浑容易,使世相忘却自难”,深切怀念早年“壮岁旌旗拥万夫”的戎马岁月。即使在醉梦之中也不忘统一大业,写下了“布被秋霄梦觉,眼前万里江山”的感人词句,发出了“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的壮烈吟啸。

  然而,“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辛弃疾生前屡遭投降派、贪官污吏的诬陷、弹劾,死后一年又蒙受“迎合开边”的罪名,致使家人惨遭株连,自瓢泉匿逃到福建等地避难,只剩下孤坟一座陪伴英灵。

  [文海拾珠]

  历城柳埠镇桃科水库东约200米的东峪北崖崖下有一山泉,名曰枪杆泉。传说此泉是辛弃疾用枪杆戳出来的,故名“枪杆泉”。辛弃疾二十一岁时曾聚众两千人,树起抗金旗帜,与友义端先后参加了耿京领导的起义军。当知义端窃印叛逃报敌后,十分震怒,提枪单兵独骑追杀义端于桃科村南,夺回了大印。日已升高,人困马乏,口干舌燥,四处寻遍无水,十分焦急,举枪向峪旁石头一戳,连拔数次不动,于是运气猛拔出,一股清泉顺势喷出。至今水质甘洌,泉水四季涌流,水势颇佳。

  [智慧思索]

  瓢泉边,田园的恬静和村民的质朴使得辛弃疾深为感动,灵感翻飞。《临江仙·戏为期思詹老寿》、《浣溪沙·父老争言雨水匀》等篇,皆是辛词中描写农村生活的代表作。其中,脍炙人口的名篇《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尤为历代所传诵,成为千古绝唱。你能诵出并说出其妙处所在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沽源文苑---- 沽源人的网上家园 ( 冀ICP备13002250号-1 )

GMT+8, 2024-11-30 23:10 , Processed in 0.133068 second(s), 14 queries .

联系电话:13400461018; QQ:824344191, 2092558354

© 2012-2013 guyua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张家口红枫网络信息服务中心版权所有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