沽源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41399|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老口外风情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11-3 11:21:5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口外"泛指"张家口、喜峰口、独石口"以北的高原地域。以张家口为界又分"东口外"和"西口外",沽源属东口外。走出红楼碧瓦,再也看有到那些低矮灰白色的土屋;脱下风雪衣,在那挂满时装的衣服架前,哪还白茬大皮袄的位置。琳琅满目的鞋架上哪双是大甩裆棉裤下圆头圆脑的"毡圪瘩"?在翻挑丰盛的菜肴时,似乎在寻找莜面糊糊熬煮的山药块;坐在沙发上看平面直角的大彩电,便会想起围坐在土炕"火盆"边,听着老人"道古"。表情象燃着的牛粪一样,时明时暗;风雪夜后,洁白的雪地里根本就看不到汽车过后的碾压,最多是两道深深细细的勒勒车辙痕--这就是"老口外"的"衣食住行"


     衣:在五十年代,没有象现在衣服那么分类,就是简单的"冬棉夏单"。夏季的单衣是母亲手工缝制,象老电影一样,都是对门小夹袄,衣服都是"贴身贴穿",就连鞋从打帮纳底,也凭借一又手。一年四季,体现在衣服上就是"冬棉夏单"两季。
在"口外",衣服原特点是冬季,这主要是适应当时"白毛风"这样恶劣的环境气候。大皮袄是"三宗宝"之一。还有大尾巴帽,也叫风帽,象一块羊皮对角一缝戴在头上。不但保护头和脸,连后背一部分都惠顾到了。不其"审美"和保护"面积",堪称帽中之冠。经济条件好的白茬皮袄外调上布面。做顶狐皮帽就非常了不得。在当时姑娘嫁人索要财礼中,狐皮帽子、糕皮大衣是不可少的。


     食:五十年代以饱为准,在饮食中根本就没有"丰盛"这个词。主要食物是莜面山药,坝上"三宗宝",一日离不了。
"庄稼上场,全家都忙"。冬至要接新粮,因"口外"是一委作物,也就是一年一茬田,主要作物就是三种:莜麦、小麦、胡麻。自留地种点山药豆类。因莜面耐饿,耐寒,加之出粉率高,便是农家日常主食。除非年节,来客吃顿白面则是改善了生活。平时则以山药饭来调剂。来客"一顿丰盛宴,烙饼炒鸡蛋"。农忙时二稠一稀,普遍是"早餽儡,午莜面,晚上糊糊山药蛋"。


     住:自古口外缺林少木。而过去造房子也别具特色,类似于满族的"干打垒",又比它宽大,又似关东"地闷子"但建在地面。口外资源是草,过去人建造房子便用"草坏"砌墙,后发展到坚固些的土坯。就是将土和上碎草或莜麦秸杆形成泥巴,用长方形模具制成长1.2尺,宽8寸、厚2寸的"大砖"似的土坯砌墙。把墙体砌好后,用三道檩条一搭,前后坡各挂9至11条椽。用胡麻柴或苇席一盖,泥巴一抹,这房子就搭建好了。挂椽压栈时要吃"压栈糕",上檩要响炮帖红纸挂红行浇檩酒。"压栈"也标志着房子建成。床是火炕,靠锅台叫"炕头",另一边叫"后炕"。一般家炕中央放一个泥捏的"火盆",形似元宝。里边装着"放了大烟"的牛粪火。特别在"闲不过冬仨月",当家人就守着火盆,砂锅里翻滚着几片肥肉,砂酒壶一把自斟自饮,醉眼微眯。品味着自给自足的快乐,与世无争的清静,衣食不愁的的满足。


     行:在口外由于历史原因,习惯骑马,但常用是车。车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生产中耕作、送粪、拉场均无车行。生活中更是以车代步。过去的车是榆或柳木制成,车轮由六块弧形木瓦相接成圆。在车轴与车接合的交力点钳着一块铁制的瓦,起着耐磨的作用,车后挂一膏车的油瓶,时不时淋些油润滑。由于车轮不是十分规则,加上车轴与车瓦的磨擦,行走起来发出有节奏的"吱、吱"的声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沽源文苑---- 沽源人的网上家园 ( 冀ICP备13002250号-1 )

GMT+8, 2024-5-2 22:14 , Processed in 0.099897 second(s), 14 queries .

联系电话:13400461018; QQ:824344191, 2092558354

© 2012-2013 guyua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张家口红枫网络信息服务中心版权所有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