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连城,金时称昌州,为金朝塞外三重镇之一。
九连城位于沽源县九连城乡北3公里处,历史上著名的“张库大道”曾从这里经过。
抚州、桓州、昌州是金代的塞外三重镇。元人杨奂有诗云,“北界连南界,昌州又抚州。月明鱼泊夜,霜冷鼠山秋”,形象地说明了三地的关系。抚州(今张北)扼守蒙古南下中原的咽喉,桓州(今内蒙古蓝旗四郎城)是通往临潢的要道,而连接两者的昌州,就是坐落在沽源境内的九连城。
九连城遗址 九连城建置于金初,天辅七年(1123年)降为昌县,隶桓州;金世宗大定十二年(1172年)置盐厂,六品官驻此,世宗二十五年(1185年)升西京盐司;明昌七年(1196年)以狗泺(九连城淖)复置,隶抚州。金时称押恩尼要。据《金史·食货志》载:“国初于西北招讨司之燕子城、北羊城之间尝置之,以易北方牧畜。”从现在的九连城遗址看:古城呈方形,占地近70万平方米。城墙基宽20多米,开东、南、西三座城门,门宽13米,有郭。城垣四周每面都有九个土包相连,土包高约五六米,形如碉堡,实为城台,把整个城堡包围,九连城因此得名。城内南北各有一座1000多平方米的大型建筑遗址,城南有大片肆井和作坊遗址,可见金代这里已相当繁荣。
在九连城遗址内,各种灰瓦、白釉黑边陶瓷随处可见。兰花、蛋青、兔毫、流彩等各式各样的细瓷残片,据考证都出自宋代定、钧等名窑。在九连城出土的大量古币中,“祥苻通宝”、“咸平通宝”、“景德通宝”、天禧、天圣、景佑政和、皇佑、至和、喜佑、熙宁、崇宁、大观等北宋钱居多,还有几枚辽代的太平通宝。只有一枚金世宗大定十八年(1178年)在代州(今山西省代县)由工部郎中张大节、吏部员外郎麻圭监铸的大定通宝,此钱背面有“酉”字。当时的昌州集政治、军事、贸易、手工业、农牧业于一体,足见其兴盛繁华。
昌州既是战略要地,又是金统治者避暑游猎的胜地。这里东有金莲川、景明宫,南有燕子城(今张北城)、鸳鸯泊,城边就是宝山、狗泊。
金世宗大定二年(1162年),撒八、窝斡起义在燕子城被镇压。自此,金世宗迷恋于此,设置了景明宫、大渔泊等行宫,兴建了扬武殿、极光殿等。大定八年(1168年)秋,金世宗亲往金莲川巡察,并在景明宫设宴款待诸军臣,一时热闹非凡,场面十分壮观。
金世宗殁,继位的章宗仍对昌州倍加青睐。元仁宗延佑六年(1320年)更名为宝昌城,隶兴和路。据《察哈尔省通志·金石志》记载,1925年在该城址曾出土一块“致和元年兴和路宝昌州重修广国禅寺碑”,结合元人行纪记述桓、昌、抚三州的相互位置,证明该城即为金之昌州遗址。张德辉《塞北纪行》中说昌州旁有狗泊,狗泊“因其形似狗”而名,今遗址东有一泊似头东立卧之狗,名白音查干诺尔,应即“纪行”所说形似狗之泊。
元末明初,昌州城开始衰落。据《元史·顺帝本纪》载,农民起义军刘福通部将关先生、破头藩率军自山西出塞,“连下大同、兴和塞外诸城”,一举功克上都,“焚宫阙”。就九连城遗址来看,昌州确实毁于一场大火,是一座火烧城。曾经繁华富庶的昌州城就此消踪灭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