沽源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9290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孔子真的有胃病吗?(武占江)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9-2 22:03:17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论语•乡党》篇载,孔子对饮食十分挑剔,对食物的原料、烹饪方法以及用刀的手法都非常讲究。粮食加工得越精致越好,鱼肉切割得越细越好,鱼和肉变味都是不吃的。蔬菜太早或太迟上市的不用,今天的大棚菜在孔府可以休矣!肉不是按一定的方向切也不行,而且供给夫子的肉在宰杀的时候都要按一定的规定用刀,否则不免有退货之虞。饭菜的颜色搭配不好不行,烹饪的方法火候不到位也不行,至于腐烂变质的食物就更是上不得桌面了。席上的肉食虽然很多,但孔子用肉食的量总是超不过主食。从市场上买来的酒和肉干孔二先生也是从不进口的,如果华夏子孙目前仍然是这位圣人的虔诚门徒的话,那么我们的市场经济可真的有点危机了。
  对于孔子这种特殊的饮食习惯,近代一位先学医又从文的文化巨匠也曾经发生过兴趣,他的研究结果是:孔子有胃病。对于这一观点笔者孤陋寡闻,不敢妄议,本着“横看成岭侧成峰”的原则,琢磨半天,觉得也还有见仁见智的余地。首先孔子对饮食精细化(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及时化的要求还是符合现代卫生要求的,而且我们也常说,生活水平提高了,吃得讲究一点也在情理之中。孔子本来就是贵族,当过鲁国的司法部长(司寇),这种讲究也在情理之中,不一定只有病人才配有这样的要求。其次,孔子的讲究还有当时特殊的国情为背景。我们知道,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礼仪之帮的美称,而孔子他老人家又是这一帮派的掌门人,所以,对于礼仪的要求就不免渗透在饮食之中,比如对于食物时令的要求、对于肉食切割方式的重视都是古礼的一种体现。还有,即使平常的瓜果蔬菜在进食之前孔子都要祭祀,以表示对于艰难地的来得食物的敬意。而且他老人家也不是一味地挑剔,比如在正式的祭祀中所分到的祭肉,时间就可以放宽到三天之内。吃饭的时候尽管有音乐相伴,但也不失其严肃性。再次,孔子也不总是完全的正襟危坐,扼杀了吃饭的快感,你看,他“惟酒无量,不及乱”,酒在量上是没有限制的,只要不醉就行。看来孔子还是经常潇洒一把的,但这是圣人的潇洒,还是有规矩的,在生活的细节上老先生也贯穿着“从心所欲不愈矩”的座右铭。
  总结一下,孔子的饮食习惯其中体现着两种精神,一种是对于饮食对象的精细要求,另外就是对饮食过程的讲究,也就是饮食者自身的一种带着敬意有不乏潇洒而且渠渠道道特别多(也就是高度形式化)的一种进食方式。这到使我们想起了一个近来使用频率特别高的词——文化,孔子在饮食上不正表现着一种文化吗?文化者,本能目的之外的一种行为的艺术。孔子的徒孙孟子说,“食、色,性也。”色乃男女之大欲,是一种本能的目的,但此事伴随着人猿相揖别,就不可逆转地由露天转向室内,并且有种种“繁文缛节”的规定,凡此种种,乃是文化、文明的体现。饮茶可以归结为广义的“食”的范畴,饮茶的现象也到处都有,但并不是端起茶杯就有了茶道,有道与否恰恰在于形式化的程度,也就是饮茶过程的“繁文缛节”才成就了茶道。
  看来,孔子不但对中华观念文化贡献不可估量,他对饮食文化也有着不可磨灭的奠基作用,常盛不衰、独具特色的孔府菜就是有力证明。由此可见,对于传统的饮食文化确实有开发的必要,对于现在颇具爆发户色彩的所谓饮食文化也有反思的使命;至于孔子是不是真有胃病这个问题到可以适用“开发为先、争议拖后”的国际关系准则先悬置起来,等医学考古学足够发达之后再作定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沽源文苑---- 沽源人的网上家园 ( 冀ICP备13002250号-1 )

GMT+8, 2024-5-3 21:25 , Processed in 0.107540 second(s), 17 queries .

联系电话:13400461018; QQ:824344191, 2092558354

© 2012-2013 guyua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张家口红枫网络信息服务中心版权所有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