沽源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94254|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乡村秧歌(安然)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2-11 17:24:24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过年的喜庆气氛还意犹未尽,鞭炮声还断断断续续的不绝于耳,县城的大街上又响起了咚咚锵锵的锣鼓声,人们又穿起了花花绿绿的秧歌服,手拿彩扇扭起了欢快的大秧歌。年味虽己渐渐淡去,元宵节又悄然而至,元宵节是仅次于春节的又一个重大节日,是春节过后的第一个月圆之日,又名上元节,历史悠久,在我国己经流传了二千多年,各地活动多样,有扭秧歌,放烟花,赏花灯,看花车,吃元宵等等,是我们中国人的狂欢节。在乡村里正月十五扭秧歌弄社火堪比春节还热闹,再一次把一年一度的春节推向了高潮,只有扭了秧歌,放了烟花,观了灯,吃了元宵,一个圆圆满满的年才算过完。

  每当听到这热闹的锣鼓声,心儿便不由自主的飞回了家乡,家乡又开始扭秧歌,闹社火了,这古老的习俗不知传承了多少年,是对在外游子无声的感召令,每年正月十五闹元宵的时候,无论他们身在何处,都急着赶回家乡,玩一回,疯一回,闹一回,酣畅淋漓的扭一扭家乡的大秧歌,既是对渐行渐远的春节的回味,也是对未来美好生活的祈盼。他们在同一时间,都会不约而同的出现在同一地点,那就是扭秧歌,闹社火的地方——“三官会”。三官乃天官、地官,水官,寓意,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国泰民安!祈盼,心想事成,万事顺意!

  扭秧歌是坝上人们以村为单位自发组织的大型集体活动,在每个村里,每年只此一次,从春节过后的正月十三开始到十七结束,(有的地方从初八就开始了)。在这几天里人们心旌摇曳,魂不守舍,大人孩子,男女老少只要听到锣鼓齐鸣,不管手里忙着什么活计,都干不到心上了,马上便会从四面八方聚集到村里的三官会,涂胭脂抹粉,披红挂绿,穿戴整齐,整装待发。每家每户都自发的,最大限度的输出自家的“劳力”比生产队时候出工齐整多了。男人,女人,孩子,能扭的,打扮成公子,小姐,傻小子,丑婆子,不会扭的拿起锣鼓,会敲的敲,会打的打,扛旗的,打镲的,挑灯笼的,唱四六句的,跑旱船的倾巢出动,家里剩下的老人,孩子们便成了忠实的观众,秧歌队走到那里,他们就跟到那里,乐此不疲。

  在秧歌队里,最神圣最有权威的就数“会头”了,他们是村民们推选出来的村里德高望重且有一定领导能力的人,他们的权利虽然只有五天,但他们的威慑力超大,一声令下,所有秧歌队成员都得服从命令听指挥。他们在这短暂的几天里会充分运用手中的权利,秉公办事,尽心尽责。 乡村的秧歌是由地溜子,旱船,花车,高跷,大头人,二达子摔跤,舞狮子等组合在一起的,由于以前掌握高跷,二达子摔跤及舞狮子技术的老艺人们相继离世,所以现在只有地溜子和跑旱船了,在老一辈人的言传身教和薪火相传下才得以传承下来。

  村里每天扭秧歌的日程是十三和十四白天和晚上两场,都是在村里宽敞点的主要街道打场,整个村子要打差不多十多个场,秧歌队来到谁家门口打场,谁家的主人都会兴高采烈的抱几抱自家的柴禾(莜麦或胡麻的秸杆)隆起旺火,放起鞭炮,乐呵呵的迎接着秧歌队的到来。十五这天秧歌队白天逐家给人们拜年,来到谁家都是鞭炮齐鸣的迎接,还乐呵呵的拿出钱赏给秧歌队(这些钱有一部分做为秧歌队的开销费用,而大部分的钱会留存起来,做为夏天唱大戏的费用),钱的多少没有限度,随人们的生活水平而定,多的三五百,少的一二百,还有村里几个在外打拼,事业有成的青年,每年都会专程回来给三官会送赏钱,祈盼自己在新的一年里顺顺利利,心想事成,万事如意。秧歌队也会专门给他们打场。

  十五的晚上秧歌队开始逐家串院子,走东家,串西家,每家每户一家不落,太阳刚落山人们都早早的燃起挂在门口的大红灯笼,和五颜六色的彩灯,串灯,准备好隆火的柴禾,拿出鞭炮烟花,人们都会把最好的烟花留着十五晚上燃放,比谁家的烟花多,看谁家的烟花好,也是十五晚上最重要的内容。端出瓜子,块糖,点心,沏上茶水,准备好了等秧歌队来了,跑饿了的人们会毫不客气的吃点喝点补充体力,家家户户都会给秧歌队准备一条烟或是几斤块糖,以示犒劳,秧歌队的会头举起手中的烟喊着:谁谁家赏烟一条,大伙都会用最大声音附和着“谢赏”!然后再把收到的烟糖分发给秧歌队里的所有成员,虽然在当今这个物质非常丰富的社会里,什么都不缺乏,队员也会拿着得到的烟,糖,兴高采烈的炫耀着,比得到任何礼物都高兴!

  正月十五晚上,最热闹也是秧歌队最卖力表演的是在村子里最宽敞的中心地,就此一场震撼人心的视觉,听觉的盛大表演在震天的鞭炮声和熊熊旺火的映照下,拉开了大幕。 秧歌队在两杆鲜艳的彩旗和两盏大红灯笼的引导下分成两队,一队包头的小姐队,身着鲜艳的古装小姐服,头上戴着头戴,脸上涂了脂粉,柳眉杏眼,粉腮红唇,一手摇着扇子,一手拿块彩色绸帕,迈着碎步,踏着鼓点,风姿绰约,风情万种的,款款走来,如貂蝉,赛西施,又似仙女下凡来。另一队是相公队,大多是身材高大魁悟的男子,身穿古装相公袍,头戴相公帽,脸上也涂了脂粉,眉清目秀,风流倜傥,手握折扇,好似梁山伯转世,又如贾宝玉再生,采着鼓点,踏着八字,步履轻盈。西游记里的人物也粉墨登场了,机灵俏皮的孙悟空耍着金箍棒,大腹便便的猪八戒扛着大钉耙,憨态可掬的沙和尚挑着担,还有那温文儒雅的唐三藏手握禅仗,口颂佛号“阿弥陀佛”。看,傻小子翻穿羊皮袄(羊毛朝外)头戴黑色小丑帽,上面扎根直直的朝天辫,脸上涂满黑色,眼边上还点几点白眼泪道道,呲着白牙一笑,简直就是个傻子,手拿拔浪鼓面朝队伍边倒走着边噢噢叫着指挥着队伍,傻小子这个角色在秧歌队里的地位仅次于会头,是说一不二的。这边丑婆子也忸怩着出场了,只见她头戴黑色老婆帽,脑后还盘着个大篹,大红脸蛋,黑弯眉,夸张的红嘴唇都快画到了耳根岔子了,旁边还点个大黑痣,耳朵一边挂一只大红辣椒,上身穿一件绿绸绣花偏襟袄,下身穿大红裤子,屁股不知用什么东西塞的又圆又大,一扭一甩,一甩一跩,手里拿只鸡毛扇,跩跩的,把人们逗的哈哈大笑(扮丑婆的可是个英俊潇洒的小后生哟)。敲锣的,打鼓的抡圆了胳膊敲打着有节奏的鼓点,两队秧歌踩着鼓点,时而快,时而慢,时而窜花空,时而编蒜辫,时而掏葫芦,时而卷白菜,卷白菜是整个秧歌表演的最高潮部分,此时秧歌队己由两队合并成一队,锣鼓点变的急促起来,领队的迅速由外圈转成内圈,外圈的紧跟着领队一圈圈的卷成一团,领队再快速的由内向外转出来,缓缓的展开,最后首尾相接转成一个大圈。唱四六句子的开腔了:“锣鼓一打响连天,一队子秧歌来拜年,欢欢喜喜扭起来呀!待到秋后是丰收年”。

  扭秧歌的,扭着,跑着,跳着,疯着;看秧歌的,跟着,笑着,开心着,拥挤着,拉着小的,拽着老的,前呼后拥,说说笑笑,指指点点。锣鼓喧天,鞭炮齐鸣,烈焰升腾,路灯点点,天上一轮圆月普照着大地,如水的月光和地上的灯火交相辉映,热闹,红火,喜庆,祥和! 社火是乡村的狂欢节,既体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也传承了源远流长的中国古老的历史文化,既是对未来生活的向往,更多的是寄托着他们对美好生活的祈盼和憧憬,多么希望能把这种表演形势,世世代代的传承下去,让这古老的传统文化永远留存在历史的长河中,愈久而弥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7-2-12 22:18:03 | 只看该作者
写得详细,挺好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沽源文苑---- 沽源人的网上家园 ( 冀ICP备13002250号-1 )

GMT+8, 2024-6-26 23:12 , Processed in 0.126177 second(s), 20 queries .

联系电话:13400461018; QQ:824344191, 2092558354

© 2012-2013 guyua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张家口红枫网络信息服务中心版权所有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