沽源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3521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武则天入宫后的那些事儿 到底有没有感业寺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9-2 18:07:3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关于武则天入宫后,如何削发为尼?为何又二度入宫?和唐高宗究竟是在什么时候“相爱”的?……这些也是武则天研究领域的“不解之谜”,至今仍然发人深思。

  武则天入宫为才人后的遭遇如何?

  据《新唐书.武后传》,武则天十四岁时被召为才人,其母杨氏“恸泣”,与之惜别,武则天却说:“见天子庸之祸福,何儿女悲乎?!”见到天子怎么知道不是福气,母亲又何必哭泣呢?反映出她对入宫一事有所期待的心理。

  才人,就是安排宫中宴会和休息,处理宫中蚕丝纺织政令的皇帝嫔妃。关于武则天为才人的事迹,只见《资治通鉴》记载的一条资料,而这条资料又出自时年已七十六岁的武则天之口:唐太宗有一匹叫做狮子骢的千里马,很难为人驯服。而她却说,若有铁鞭、铁锤、匕首三样东西,她就能制服它:先用铁鞭抽打它的身子;若它不服,再用铁锤凿它的脑袋;它还不服,那就用匕首刺穿它的脖子。

  武则天为才人事迹稀少?大概有两个原因。一个原因是,贞观期间后宫,初有长孙皇后为楷模,后有徐贤妃的才干,各守名分,并没有发生嫔妃倾轧之事。而武则天一直处于才人的地位,故没有特殊的表现。另外一个原因是,自从武则天入宫以后,唐太宗除了与杨氏生下一子之外,就再也没有与其他嫔妃生下一儿半女。总之,武则天在唐太宗宫中的确受到了冷落。有人认为武则天失宠于唐太宗,这是一个略显偏颇的说法:因为始终没有被宠过,也就谈不上所谓的“失宠”了。

  到底有没有武则天为尼“感业寺”的这个地方?

  贞观二十三年(649年)五月,唐太宗病死翠微宫。武则天这年二十五岁。按照北朝以来惯例,先帝嫔妃内有子女的,可以出宫与子女同居;没有子女的,则被安排进入寺观为尼或女道士,或者安排入先帝别庙以安度晚年。援引此例,武则天等嫔妃被安排入寺为尼。关于武则天入寺为尼,均为宋人之说,一般以为她为尼在感业寺,也有崇德坊灵宝寺、安业坊灵宝寺和安业坊济度尼寺等说法。

  王溥撰《唐会要》记载:“时,上(指唐高宗)在东宫,因入侍,悦之。太宗崩,随嫔御之例出家,为尼感业寺。”大唐制度,只有官方认可的佛道教场可以称为“寺”,而其他的则称为“兰若”等名。贞观年间共有尼寺3716所,其中在京城长安内可考尼寺有27所。然而,在其中并没有找到“感应寺”的名字。近有学者考证,认为该寺的位置就在今西安北城外西汉长安城北墙遗址南侧的感业寺小学。这里包括在唐朝禁苑之中。禁苑虽然属于禁中,但却在大内宫城之外,所以,说武则天等嫔妃出家到了这里,也可以称作出宫。

  宋敏求在《长安志》中指出,隋时的崇德坊,东有道德尼寺,西有济度尼寺。贞观二十三年唐太宗死后,迁道德尼寺于修祥坊,原址改为“崇圣宫”,当做太宗别庙;又迁济度尼寺于安业坊,原址改为“灵宝寺”,“尽度太宗妃嫔为尼以处之”。因此以为后来所改“灵宝寺”即是武则天为尼的地方。程大昌在《雍录》中却认为,贞观二十三年济度尼寺迁于安业坊,“其年即以安业坊济度尼寺为灵宝寺,尽度太宗妃嫔为尼以处之”。因此又有武则天为尼于安业坊灵宝寺之说。至于清朝徐松所撰《唐两京城坊考》亦说安业坊济度尼寺就是灵宝寺,因此又有武则天为尼于安业坊的济度尼寺的说法。

  近人又考证,位于皇家道场内的德业寺也有可能是武则天当年为尼之寺。首先,它有数百尼众的规模。依照唐朝惯例,官方认可每寺僧尼一般仅有几个人,最多的也就在五十人左右。德业寺只有安排了唐太宗的嫔妃后,才有可能形成如此庞大的规模;其次,这里曾是武则天安葬“暴卒”长女安定公主的地方;此外,感业寺与德业寺,仅有一字之差,很有可能是后来名字稍作改动的结果。

  武则天与唐高宗究竟是在什么时候“相爱”的?

  武则天是唐高宗的庶母,年长唐高宗仅三岁,后来二人结为夫妻。需要注意的是:二人是在什么时候相识的?什么时候“相爱”的?

  《唐会要》说唐高宗为太子时“在东宫,因人侍,悦之”。唐太宗患病,唐高宗陪在身边,服侍药膳等,而武则天又职掌宫中宴会和休息,如此而言,二人不仅早已相识,而且见面相处的机会也会很多。所以唐高宗对武则天“悦之”是可以理解的。“悦”的本义,是愉快、喜悦。如果用在二人之间的关系上,还不能把这个“悦”简单的理解为“恋爱”或“爱情”。史称高宗“幼而岐嶷,宽仁孝友”而“仁懦”,似乎不大可能做出乱来之事。况且宫廷森严,耳目众多,即便把这个“悦”发展到“爱”的程度,那他也只能是在心中想想罢了。

  骆宾王《讨武氏檄》说武则天“洎乎晚节,秽乱春宫”,人们一般就此推测武则天为才人后期,与唐高宗发生了乱伦。如果从武则天生育情况来推断,在唐太宗生前,唐高宗与武则天二人即便都有意,但也不可能发生乱伦之事。因为武则天生长子李弘时,距离唐太宗死去已有4年的时间。通过后来许敬宗在上疏中提到“永徽爰始,国本为生”,表明在永徽三年七月之前,武则天的长子李弘还没有出生。据此推算,武则天是在永徽二年十月期间怀孕,于次年下半年生下了李弘。如果此说成立,唐高宗与武则天发生关系的时间,应在唐高宗感业寺“忌日行香”见到武则天之后的某个时间之内。

  尽管不能把“悦”作为唐高宗与武则天之间有过“恋爱”的注脚,也不能把“秽乱春宫”作为武则天与唐高宗早就发生“乱伦”的证据,但也不能就此说武则天恪守妇道、感情纯真。恰恰相反,从她六十岁成为皇太后,乃至七八十岁成为大周皇帝后的行为来看,她的所谓妇道和感情,只不过是封建皇权制度压制下的产物。一旦执政特别是成为万人之上的皇帝后,她的男女情欲就喷发而出,公开地与一批情夫纵情淫乐,即便是让唐太宗、唐高宗父子声名狼藉、颜面尽失,也都在所不惜了。

  武则天是在什么背景下

  二度入宫的?

  据成书最早的《唐会要》记载,唐高宗“因忌日行香”,在感业寺见到了武则天,“武氏泣,上亦潸然”。当时,王皇后正嫉妒萧良娣得宠,便召武则天“入宫,潜令长发,以间良娣之宠”。这段记载表明:唐太宗死后,武则天曾入寺为尼;唐高宗也曾在感业寺见到了武则天;唐高宗与武则天不仅早就相识,而且还有过一段感情,否则,就不会出现二人相视而泣的场面。王皇后知道二人相会之事后,于是先以女尼的身份将其纳入宫中,密令长出头发,然后,利用她来离间萧良娣的专宠。

  通过比照《唐会要》这段记载,其他诸书差异之处可见:《新唐书》没有武则天“随例”为尼之说;新旧《唐书》都没有唐高宗“忌日行香”之说;《旧唐书》没有武则天与唐高宗早就相识的记载;新旧《唐书》以及《太平御览》都没有“潜令长发”之说,《资治通鉴》与“潜令长发”之说相同,但认为王皇后先令武则天长出头发后,然后才劝唐高宗召她入宫;《资治通鉴》说是王皇后劝唐高宗复召入宫的,而新旧《唐书》中的《则天本纪》则均说是唐高宗在感业寺见到武则天后而复召入宫的。

  关于是谁将武则天复召入宫的,笔者以为新旧《唐书》中《则天本纪》所说为是:即唐高宗见到武则天后,不仅“感动”,且旧情复燃,于是复召入宫。而王皇后只是从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至于她“前门拒狼,后门进虎”,终为武则天所害,那则是后话了。返回光明网首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沽源文苑---- 沽源人的网上家园 ( 冀ICP备13002250号-1 )

GMT+8, 2024-11-29 06:49 , Processed in 0.123331 second(s), 14 queries .

联系电话:13400461018; QQ:824344191, 2092558354

© 2012-2013 guyua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张家口红枫网络信息服务中心版权所有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