沽源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705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靠三寸舌拿下一座城的隋代名将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9-2 17:41:1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门外韩擒虎,楼头张丽华。”杜牧的一首《台城曲》为后世铭记。究竟是这首诗让我们知道了韩擒虎,还是因为韩擒虎我们才注意了这首诗,现在已经说不清楚。我们所能说的,只是韩擒虎这个人物的传奇故事。

  韩擒虎出身将门世家,以具有胆略雄威见称。他可以流传至后世的经典战役并不多,然而就是平陈一战,让他的名字得以记录在历史的功名柱上。大隋朝结束三百年的分裂,中国获得了大一统,这一仗起了点睛的作用。

  他究竟叫什么?

  韩擒虎,光听名字就很有气势,历史记载他“容貌魁岸,有雄杰之表。”虽说是夸奖的话,但是可以想象他绝对不是帅哥,长相没准还比较吓人,与他的名字很匹配。

  还有书上记载他原名叫韩擒豹,不论擒什么,这名字倒是起得很直白很实在,可以想象他的老爸老妈对他期望很大,同时也体现出韩家崇尚武力的传统,没有什么文化功底。但是这个名字非常符合他的人生经历,因为他曾经抓住过皇帝。抓皇帝这个活儿在历史上可不是小事情,比抓老虎、豹子威风多了。

  不管是擒虎还是擒豹,他肯定不叫韩擒,虽说只去掉了一个字,这名字就显得有内涵多了。但是《隋书.韩擒虎列传》中第一句就称其为“韩擒”,那他到底叫什么呢?

  原来唐朝时期,唐高祖李渊的爷爷名字里有个“虎”字,所以对唐代百姓的名字来说,“虎”是非常忌讳的一个字。《三国演义》中三英战吕布的虎牢关在唐朝就被改为“武劳关”。就连老虎都不能叫老虎,要叫“大虫”,这一称呼一直延续到宋代。而《隋书》的主持编纂者恰好又是唐太宗的大舅子长孙无忌,对于这类的忌讳更是在意,所以才将韩擒虎的名字去掉了尾巴。由此可以得知《隋书》把他的名字写成韩擒而省略掉虎字,其实是情有可原的。从这一点就可见封建时期等级制度之严格,实在是到了不可思议的地步。

  这种忌讳同时还让我们认识到一件事:连皇帝祖先的名字都这么忌讳,所以韩擒虎后来能生擒陈后主,确实是件大事,这件事情的重大程度是我们今天很多人无法想象的。韩擒虎能位列隋朝开国四大将军之一,也正是因此一战的缘故。

  出于要避讳“虎”的原因,唐代留下的史书中有的地方还有称韩擒虎为韩擒豹的,这大约是因为虎豹连称之故,在我们看来,古人的忌讳之类的规矩真的很无聊,没有一点意义。韩擒虎本人肯定不会把父母给自己取的名字这样改来改去,他如果还在世,肯定要气得七窍生烟了。

  北周的“舌战”将军

  韩擒虎的父亲是北周的大将军韩雄,曾经做过洛、虞等八州的刺史,声望很高。所以韩擒虎是正儿八经的将门虎子,而且他更是青出于蓝胜于蓝。除了以胆略著称以外,韩擒虎还喜欢读书,比他老爸强得多。他认为武将如果没有一点经史的学问做基础,很难成大器,所以他熟读经史百家,但主要是大概了解就行,不拘泥于章句之间,这是《隋书》中的记载。从这一点看,他颇得诸葛亮的读书要旨,但是放在今天来看,他可算不得好学生。

  “学好文武艺,卖于帝王家”,由于有个好的家庭背景,接触皇族并不是难事。再加上韩擒虎打仗能以一敌百,讲理又头头是道,用兵亦出神入化,所以当时的北周文帝宇文泰见了他很是赞赏,认为他是不可多得的将领之才,还下令让皇子们多和他来往,以便学习和交流带兵之法。从某种程度上讲,宇文泰这么做其实也不能排除拉拢人才的嫌疑,老爸是大将军,德高望重;儿子勇猛有加、前途无量,这样的人才岂能浪费?

  不管宇文泰出于何种心思,总之由于他的器重,韩擒虎这一代将才才有了施展才干的地方。有了皇帝老儿做靠山,韩擒虎的官运挡都挡不住,打过几次仗之后,很快他就官至都督、刺史了。父亲去世后,韩擒虎又承袭了父亲的爵位,还被朝廷授予新义郡公的封号。

  受尽礼遇的韩擒虎也为北周出了不少力,立下了汗马功劳。他率领北周的军队多次挫败了陈、北齐对江北的进攻,在各国中的名声越来越大。

  最令韩擒虎得意的一仗当属金镛城(又称金庸城)一战。当时北周的邻国北齐,国土面积小,土地不多,兵力又不强,而且北齐皇帝不勤于治理国家,荒淫无度,国内政治极其腐败。北周武帝宇文邕看准了这一点,于是亲自披挂上阵,名义上解救北齐万民于水火,其实扩张地盘去了。皇帝都出动了,这一仗规模肯定不能小,而且结局也肯定不能失败。但是大军进攻到金镛城的时候,被北齐大将独孤永业挡住了。

  说起来金镛城的守城将领独孤永业也不是善茬,他是北齐老牌名将,计谋多端,用兵神出鬼没,很难对付。看到周兵围城了,勇谋兼备的他号召军民联合起来共同守城。发动群众作战向来都是很厉害的一招,北周军队因此强攻了很多次都攻不下,不仅伤亡惨重,持久的攻城战还消耗了大量的粮草。供给上一旦困难了,军心就开始不稳。字文邕焦急万分,决不能战败而退啊!不然皇帝的老脸往哪里搁。就在这“前有铜墙铁壁,后有敌人援兵”的形势下,韩擒虎出场了,他请求单枪匹马入城将敌人说降。

  今天的人很难理解为什么打仗时仅凭一个人的几句话,敌人就能罢战,古人也太好骗了。那时候人单纯啊,战乱久了,自然首先要权衡一下形势是否对自己有利,能活下去当然最好了。也就是因为大家都明白这一点,才有了韩擒虎这样单纯的勇士。

  韩擒虎一人一骑进入齐营,在刀枪架在脖子上的气氛中,他也威风依旧,豪气逼人。直接挑明齐王的昏庸和腐败,点明形势,齐国迟早灭亡,而北周在宇文邕的治理下日渐强盛,金镛城迟早会被周军攻下。在这种形势下,明智的选择只能是罢兵息战、弃暗投明,这样还可以少使生灵涂炭,也能保住各位将领的官爵。

  经过韩擒虎的一番颇符合情理、又很符合形势的劝说,独孤永业终于决定献城投降,架在韩擒虎脖子上的刀也撤了下来。韩擒虎仅凭三寸不烂之舌,兵不血刃就拿下了一座城池,得到了数万军队激战却得不到的战绩,足见其胆识和口才都胜人一筹。

  运气绝佳的开国上将

  如果说打仗不仅靠勇气,还靠运气,那么《台城曲》中的韩擒虎绝对是一个运气很好的福将。

  公元581年,北周丞相杨坚从静帝孤儿寡母手中夺过江山,改立了隋朝。韩擒虎并没有像历史上称颂的忠臣那样,誓死反抗杨坚的吃里爬外,也许他也认清了北周灭亡是大势所趋,所以很平静地继续在杨坚手底下效力。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后来隋炀帝接连杀掉几位开国功臣,而只有韩擒虎能得以善终——他懂得在政治的漩涡中只有保持低调,才能安稳地生存下去。

  隋文帝杨坚是个很有野心的皇帝,统一中国是他长久的心愿,自从登上皇位,杨坚就着手谋划对南陈的战争。韩擒虎自隋建立之后就被命令去做庐州(今安徽合肥)总管,而庐州正是南陈与隋国接壤的地方,所以有人因此得出隋文帝很器重韩擒虎的结论。事实上南陈从梁朝手中接过帝旗的时候,已经注定了这个朝代的先天发育不良,很难相信南陈会主动进攻隋朝。而且作为前朝大将,韩擒虎的地位是很尴尬的,杨坚怎会把他放在身边呢?如果历史只是这样平淡地走下去,韩擒虎的结局大概不是被罢官就是被杀吧,但是老天太偏爱他了。韩擒虎赴任庐州总管之后,并没有思考这些事情,而是立即着手扩充水军,训练部队,建造船只,同时还偷偷派出间谍,收集南陈的情报,收买江南人心。驻守庐州好几年,韩擒虎勇猛而又直肠子实心眼的名声传遍了长江两岸,大家都很喜欢这位平易近人的将军,甚至南陈的将士中,很多人都不把韩擒虎当成敌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沽源文苑---- 沽源人的网上家园 ( 冀ICP备13002250号-1 )

GMT+8, 2024-11-29 12:37 , Processed in 0.084529 second(s), 14 queries .

联系电话:13400461018; QQ:824344191, 2092558354

© 2012-2013 guyua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张家口红枫网络信息服务中心版权所有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