沽源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789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家在何方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6-16 19:41:1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每当精神压力增大,或生活中出现不如人意的事情的时候,心中的第一个念头,便是回到老家看一看,约上儿时的几个亲密好友,到自己曾经与他们一块生活过的地方,去寻觅一下童年的共同记忆,差不多是传统的中国人在第一时间的心灵冲动。这种心灵的冲动是最累人的,但同时也是一种最佳的宣泄心灵和精神压力的方式。中国人向来有着最浓厚的寻根意识。根在哪里?根就是生养自己的故乡。然而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一下子冲淡了人们的这种浓厚的传统意识。现代人就像水中的浮萍,不是为了心中理想,更多的是为了生计,为了生存,而浪迹天涯,天南海北地去打拼,故乡的影子在他们的身后越来越远。现代人对四海为家的生活方式已经习以为常,哪里能掘到金,那里就是自己的家。当年的我也是为了生计,十分情愿地接受了学校的一纸毕业分配通知书,与故乡一别就是三十余载。好在自己工作的地方与故乡很近,每年总有很多机会回到故乡去转一转,看一看,故乡一天天在变化,但故乡的每一个变化在我的眼里并不陌生,因此与故乡的感情并不是十分的隔膜。近年来随着年龄的增长,故乡的份量在我心中越来越重,思乡的心情也变得越来越迫切。
  也许在一般人眼里,家的地理意义是第一位的。毋庸置疑,家作为一个地理符号对每一个人来说意义差不多都是一样的。但家还有深层的精神意义,这对于每一个人的内心感受来说则是大不一样的。一辈子没有离开过家的人,也许对家的感觉很平常。他们或许觉得家没有任何值得留恋的地方,甚至为自己一辈子没有本事离开这个地方,到外面的世界去闯一闯,而感到耿耿于怀。但对于离家的游子来说,也许他们当年离开家乡的原因各不相同,但有一点却是共同的,那便是离家越远,离家越久,思念家乡的心情也就越迫切。有的游子因各种原因不能魂归故里,但他们临终的愿望几乎是相同的,那便是嘱托自己的亲人或朋友,有朝一日将自己的遗骸能葬在故里。当我看到二零一二年度感动中国人物山东籍的台湾老兵高秉涵先生不顾身体年迈,为昔日客死他乡的战友们的遗骸能回归故里,到处奔波的感人故事后,不由得潸然泪下。高先生那句“没有在深夜痛哭过的人,不足以谈人生。”尤其令我感动。一个人当思乡的情绪无限蔓延的时候,心头的思念便难以化解。游子们这种魂归故里的愿望是如此得迫切,以致于做梦都是将来某一天能回到故里,看一看自己的出生之地。由此看来,这种由中国人的家国情怀衍生出来的思乡心情,已经深深融入到我们民族的血液里,成了我们民族的一个精神文化的主题而被人们经常提及,这便是时常萦绕在人们心头的那一缕缕乡愁。
  作为一个在外漂泊的游子,我也时常做着故乡的梦。每当此时我便有一种回家的念头,或者给家里的亲人打一个电话,问候一下他们近来的情况。近年来,随着父母亲的先后离世,我回家的次数并没有减少,因为故乡还有我太多的牵挂。兄弟姐妹,儿时的伙伴,更有那熟悉的乡音和乡情。记得父母离世后,大哥告诉我,将父母留下的那三间百年老屋作为家庭财产分给我。我当时并不在意,曾想把这三间老屋赠给在家务农的大哥,大哥却十分认真地拒绝了。见此情景,我也就只好接受了。如今住在家乡的各家各户都住进了宽敞明亮的新房,我那三间掩映在绿树丛中的老屋带着百年的沧桑,成了村子里一道特别的风景。屋门紧锁,里面空荡荡的,像一位孤独的老人,静静地立在那儿。每次回到老家,在家吃完午饭,就会在大哥的陪同下,一同来到老屋跟前转上一转。那老式的窗户和木门,还有那斑驳的墙皮,以及屋上那历经风雨侵袭的老瓦,上面似乎都隐藏着各种各样的故事,静候我前来叩问。看着眼前的老屋,虽然它值不了几个钱,但作为一个现实的历史的符号,它向人们见证着这样一个事实:我是这片土地上成长起来的,虽然我现在不在老家生活了,但每一个路过这幢房子的人,看见它总会提及它的主人----一位离开家乡在外漂泊的游子。每每想到这里,我为家乡还有属于自己的这样一笔宝贵财富而感到高兴,当然这笔财富的精神意义远远高于它的物质意义。如今,每到刮大风,下大雨的天气,我心中总有一种担心,怕我那三间百年老屋,经不起暴风雨的折腾,会轰然坍塌。一遇上恶劣天气,我总是默默祈祷,我的老屋能安然无恙。家是一个人上路的起点,每一个走在路上的人都不应该忘记自己生命的起点。然而享受高度物质文明的现代人,在过度的现代化生活中面对发达的工业文明批量生产带来的各种摸样和功能几乎千篇一律的生活设施,已经很难找到属于自己的有着独特精神内涵和标示的生命坐标,尤其是家这个有着特殊意义的精神符号。过去中国的陌生人见面寒暄的内容差不多是“先生贵姓,家住何方”,现在中国人见面除了前面的贵姓之外,“家在何方”早已被“在哪里发财,在何处高就”之类的充满铜臭气息的语言取而代之,这表明日趋残酷的生存压力已经让中国人变得很务实了。关注当下,关注生计,已经成了中国人的生活重心,一切与此无关的理想化的事情,虽然很浪漫,很精彩,但对当代人的生命意义已经变得无足轻重了。有时我在想,我们这些六零后的人虽然漂泊在外,但家的概念还是给我们的内心世界烙下了深深的精神印记。每当清明,端午,中秋,春节这些中国的传统节日来临的时候,冥冥之中,仿佛听到远方的家传来一个声音,召唤着我们回乡的脚步。每次回到故乡通过一定的仪式,去感念一下生养自己的那片土地,在家的怀抱里,触景生情,重拾童年遗留在家乡的那份宝贵记忆。但是现在我们的孩子们跟随我们在异乡的土地上长大,然后又离开这异乡的家,再到更远的异乡的土地上去打拼。他们就像居无定所的鸟儿,虽然飞得很高很远,但终有落地的那一刻。也许他们在异乡的土地上会有“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的感慨,也许他们对家也有一种非常特别的向往之情,但快节奏的现代生活让他们心中的这份美好的情愫近乎成了一种奢望。虽然他们也有一个家,但他们的家已经与我们那种传统意义上的家的概念大相径庭了。他们面对的家只不过是一个普通的家庭而已,精神层面的功能几乎消失殆尽,很多传统的仪式在这样的家庭场合是无法进行的。因此这样的家更像一个旅店,只不过为行走倦了的人提供一个歇脚休憩的场所而已。
  工业文明带来的快节奏的生活,让我们的内心世界变得雍塞不堪。空灵浪漫的精神生活离我们渐行渐远。面对现实,面对生活中的各种风景,我们已经很难像我们的古人那样去生发一份思古之幽情。然而太阳终要落山,黑夜必定来临,倦鸟必须归巢,航船注定归航,游子也一定要归乡,这是自然的规律。然而满天下的游子的故乡又在何处呢?面对浩渺的夜空,面对漫天的星斗,面对弯弯的月亮,感情再迟钝的人也会自然地流露出一种思归之情的。大千世界,芸芸众生,一个人在异乡的土地上,真要是遇上这种“问乡乡不语,思乡不见乡”的情景,此情此景,谁人不会黯然神伤,凄然泪下呢!我们不是宿命论者,但我们必须承认我们与家的联系里确实有某种神秘得说不清楚的东西。正是这种东西让我们对故乡有一份格外的牵挂,也正是这种牵挂,让我们对家乡有了一份格外的敬重。家在何方,在我们身体健壮的有生之年,在心中多叩问一下这个看似简单平常,但实际上却很严肃的问题,把家乡装在心里,一路走向未来,相信我们的人生之路会变得更加的踏实。




中国人, 生活方式, 现代人, 通知书, 第一时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沽源文苑---- 沽源人的网上家园 ( 冀ICP备13002250号-1 )

GMT+8, 2024-11-21 01:41 , Processed in 0.095572 second(s), 14 queries .

联系电话:13400461018; QQ:824344191, 2092558354

© 2012-2013 guyua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张家口红枫网络信息服务中心版权所有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