沽源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6415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沽源概况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4-30 18:08:1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沽源大地,辽阔肥腴,历史悠久。古为历代少数民族游牧杂居区,今为河北省坝上主要畜牧基地之一。

    全县总面积3654平方公里。阴山余脉横贯东西,东、南及沿坝头一线山丘起伏,径谷坦荡;中、北、西部地势渐趋平缓,原野开阔,河流淖泊星罗棋布。版图呈葫芦状横挂于河‘北省最北部,镶嵌在内蒙古高原东南边缘。全县14个乡镇,汉族居首,另有回、满、蒙、壮、朝鲜族。年均气温1.4℃,年降水量450毫米左右,年无霜期104天左右,年均大风日数66天,平均海拔1536米。1月最冷,平均气温一17.6℃;7月最热,平均气温17.9℃;年积温180lcC,具有明显的大陆性高原季风气候特征。

    远古的沽源大地,原野苍茫,水丰草肥。闪电河,古称濡源,发源于县境东南与丰宁县交.界处。白河,旧称沽水,源于县境西南的救龙泉。早在6000年前,人类就在今县境内闪电河流域繁衍生息,用勤劳的双手,装点描绘着沽源的山山水水,创造着古老的历史文明,开发利用着这块神奇的土地。

    燕昭王二十九年(前283年),燕将秦开北却东胡,将沽源这一美丽富绕的地域圈人版图。沽源这块土地,以母亲的胸怀、无私的精神和独特的自然条件,吸引和滋育着衣冠不同习俗各异的边陲部族到这里游牧。前后有匈奴、乌桓、鲜卑、室韦、突厥、契丹、女真、蒙古等族。他们均以畜肉为食,皮毛为衣,畜牧业生产是他们唯一的社会活动。北齐名将斛律金在《敕勒歌》中描绘的“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为其境域的真实写照。

    历史的进程,推动着社会的更替。生活在沽源大地的各代部族时而为开发建设相互为依,互通婚姻,融为一体,共同饲禽畜牧;时而为争地夺势反目为敌,尔驱我逐,战火遍野,这种状况几乎代代不断,一直延续到清代中叶。史典中有辽肖太后统军夺燕云十六州班师北上,途经沽源椴木梁地带,陈宋俘于军前欢歌庆功的记载,也有金时桓州游牧民揭杆而起的悲壮呼号。

    沽源这块富庶美丽的土地,不仅是勤劳憨厚的北疆各游牧部族繁衍生息的依托地区,而且也被各代统治阶级视为“风水宝地”。北魏统治者在大宏城设置御夷镇,以防柔然,捍卫平城。辽代统治者实行四季捺钵的特殊政治制度,这里为其主要出猎捺钵区,承天皇后并在此建凉殿。金世宗每逢夏季经常避暑行猎于此,将这金莲争芳吐艳的苍茫原野,取金莲玉叶之意更名为“金莲川”,并在闪电河畔建“景明宫”为避暑疗养圣地。元从忽必烈定制起,实行巡幸两都制度,这里为天之骄子的驻跸和游猎地。其时据忽必烈旨意建“察汗脑儿行宫”,每当举行诸王朝会,开作马宴,望祭陵寝等重要活动都在这里举行。明代,这里为“九边重镇”之一的“开平卫”,为防蒙古侵扰,派有重兵屯守。清代,蒙古察哈尔部迁牧于此,这里为皇家牧场基地之一。沽源神州,滋育过千古风流,沽源大地古老文明。到了清代中叶,单一的畜牧业经济趋于解体,苍茫沃野,放垦为片片良田,直、鲁、晋人民蜂拥而至,在这里开荒种田,为数众多的蒙人也跻身于农桑之间,劳作在阡陌之中。传统的游牧区又被赋予新的生机,使之变为农牧兼营区。

    辛亥革命胜利后,沽源历史进入新的纪元。民国3年(1914年),沽源正式建置。因借地侨治于独石口,暂取名独石县。次年取沽河源于此境“救龙泉”之意,改名为沽源县。

    民国初年实行“清丈放垦”,农牧业同步发展。由于此境水草丰茂,土地肥沃,牧业六畜兴旺,农业连获丰收,故而坝内破产农民携儿带女举家迁入。沽源首席知事黄凌云,为标榜与民同甘共苦之意,特聘扬州儒士在县衙门处书写楹联:“饱尝苦荤知民食,听彻钟声省宦情”。然而任职不过一年就因‘‘门丁书吏时有索取情弊”,而被罢官免职。其后几任县长不得禾以此为鉴,以身作则,严格吏治。随着农牧经济的发展,城镇工商业也有所发展。首有小河子出现醋酱作坊,后有平定堡富户白玉山领头作买作卖,仅数年小河子、平定堡俨然成市,工商业户逐年递增。沽源经济一时呈繁荣之景。民国15年(1926年)后,每地军阀连车混战,散兵流寇涌至沽源就地为匪,祸害百姓,一时间沽源大地路断人行,悲叹漫野,各业生产一蹶不振,人民生活困苦不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沽源文苑---- 沽源人的网上家园 ( 冀ICP备13002250号-1 )

GMT+8, 2024-11-23 23:55 , Processed in 0.122263 second(s), 18 queries .

联系电话:13400461018; QQ:824344191, 2092558354

© 2012-2013 guyua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张家口红枫网络信息服务中心版权所有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