沽源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4918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元世祖忽必烈察罕淖儿行宫 小宏城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11-3 13:56:23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小宏城是一座距今750多年的草原废城,又称小红城,亦名乌兰城,即元世祖忽必烈察罕淖儿行宫。
  小宏城,坐落于沽源县闪电河西岸。
  由于历史的湮没,几百年来小宏城的身上总是掩盖着一层神秘的色彩。今天我们只有通过考古发现来认识这座古城。

      小宏城城垣

      小宏城遗址规模宏大,内容丰富,总体分为三期建筑。在小宏城西南500米处,是一片面积约1200平方米的古建筑遗址,裸露地表的有整块的侗瓦、青砖,有笼制花纹黑釉瓷缸、绿釉大瓷缸、鸡腿瓶和不少泥质灰陶、白瓷器残片。经考证,这里可能是忽必烈的“金莲川幕府”遗址。史载:继承铁木真汗位的窝阔台去世之后,蒙古统治集团内部争夺汗位的斗争非常激烈,以致大汗位两度虚悬,长达八年之久,各王公诸侯各自为政。南宋理宗淳佑十年(1250年),蒙哥继大汗位,一方面统一政令,极力恢复大汗的权威,一方面派其弟忽必烈总领漠南汉地军国庶事,赐建府邸,统兵南征大理、南宋。考虑到“会朝展亲、奉贡述职、道理宜均”,忽必烈决定于金莲川上述遗址处设牙建府,作为行宫,一直到开平城建成。


  早在漠北时忽必烈就思“大有为于天下”,对汉文化产生了浓厚兴趣。总理漠南后,他先后召集僧人云海、僧子聪、王鄂、元好问、张文谦等饱学之士问以儒学治道,重用汉人儒士,恢复生产,整饬吏治,兴办书塾,得到了汉族封建地主的进一步拥护。通过举荐,大量人才纷纷投到忽必烈帐下入幕为宾。忽必烈也求贤若渴,对这班人格外器重,量才使用,逐步形成了庞大的“金莲川幕府”,在文化、政治、军事、经济等方面为大元王朝的建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忽必烈因漠南广聚英才,政令畅通,三军听命,河南、关中的金帛税赋又多为其所得,势力日益强大。加上漠北保守的诸王不断进谗,引起了大汗蒙哥对他的怀疑。不久蒙哥便削夺了他的兵权,并遣使调查河南、关中税赋,藩府诸臣多被罗织致罪。在处境非常窘迫之际,忽必烈忍辱负重,韬光养晦,以图东山再起。他采纳了姚枢的建议,送家眷往和林(蒙古大汗故都)做人质,并亲自面见蒙哥,卑辞厚币,以释其疑,之后称足疾在家,等待时机。  

  南宋理宗宝佑六年(1258年)底,蒙古军进攻南宋、大理,劳师无功,蒙哥被迫起用忽必烈统率主力部队东路军。忽必烈如龙腾天,大展雄威,一路攻无不克,连下数城。南宋理宗宝佑七年(1259年)七月,蒙哥病逝于钓鱼山下。忽必烈得讯后,仍继续渡淮南下,进围鄂州。这时留镇漠北的阿里不哥闻蒙哥死讯,率兵直趋关陇,并派亲信至燕京掌管政务,准备登基。作为人质的忽必烈妻子得知消息,派人飞马金莲川报信。忽必烈得知后,采纳了汉士郝经的建议,与南宋议和,轻骑北返。南宋理宗宝佑八年(1260),忽必烈在部分大臣和将领的拥戴下,在开平自立为帝,国号“元”,建元中统,宣布要用汉法,改汉制。同年五月阿里不哥在和林召开“忽里台”即大汗位,宣布要守祖宗之法。忽必烈以丰富的人力物力为后盾,用了四年的时间,打败了以阿里不哥为首的保守派,逐步把大元帝国推向鼎盛。

  元世祖中统二年(1261年),在原金莲川幕府址东北600多米处,建立了一处行宫,遗址处有直径25米和20米的大灰坑各一个,这是元代举行“望燎”仪式用的。北边是七排四合院式建筑,每排四栋,排与排之间60米,栋与栋之间36米,布局对称,脊瓦雕龙饰凤,有狮头滴水,黄绿琉璃瓦遍地都是,出土的瓷器残片也很考究。

  但是,名扬中外、壮丽恢宏的察汗淖儿行宫遗址才是这里的中心。它建于元世祖至元十七年(1280年),此时忽必烈登基的开平城已升为上都,将燕京兴建为大都,两都并雄。忽必烈也在皇位上坐了整整20年,牢不可撼。他每年夏季都要到上都驻上几个月朝会诸王,开诈马宴,举行望祭陵寝等重要活动。为出行需要,忽必烈在上都东西各建造行宫一所,称东西凉亭。东凉亭在今多伦白城子。忽必烈当然不会忘怀初治漠南的藩邸、群贤毕至幕府的情景,于是在曾目睹他立宏图大志、整兵经武、夙兴夜寐、韬光养晦,为建立大元费尽心血的金莲川上,修建了壮丽辉煌的西凉亭,又称察罕淖儿行宫,有诗称“凉亭千里内,相望列东西。秋猕声容备,时巡典礼稽”。行宫西南是囫囵淖,即《金史·地理志》中的“白泺”(察罕淖儿为蒙语,汉意为“白色的海”),所以又称白海行宫。元人许有壬《宿滦河望白海行宫》云:“下马河边市,遥瞻海上宫。水天涵野白,禁树拥红云。”

小宏城遗址


      察罕淖儿行宫座落在金莲川幕府址与中统二年所建行宫之间,占地10万多平方米,城址平面为长方形,正南北方向,辟东、西、南三门,门宽3米,进深15米,南门为正门,铺方砖甬道直通城中大殿。城垣高大,远观如长龙,蜿蜒回环于草甸之上。垣四壁南北长360米,东西宽330米,周长1380米,外有护城壕沟。城垣里外均用石板加白灰浆砌包,内夯混合土,各夯层之间杵有窝臼,上下凹凸相合,非常坚固,以至到了明代,“元西凉亭故址,四面石墙未废”。其结构与元上都、东凉亭一样,均为元代早期草原皇城建筑的一个特色。宫墙内的中心建筑是“亨嘉殿”,其址南北长70米,东西宽36米,一丈多高,《马可·波罗行记》中说察汗淖儿“城中有大宫一所”,即是指此。在大殿南、北各有四五座300多平方米的建筑台基,依中轴成东西对称分布。在这些台基上,遍地裸露着内饰布纹灰板瓦、砖和黄绿色琉璃瓦,兽面或纹饰瓦当、滴水,汉白玉石刻、砖刻残块以及钧、磁等名窑瓷器残片。这里曾出土过汉白玉螭首、柱基、铜佛、铜印、铜镜,腹中印有“内府”字样的白釉梅瓶等珍贵文物。有人曾在耕地时发现一口黑釉大缸,口盖一个三足平底铁锅,内装一对底部印有“内府”字样的蛋青色高脖瓷瓶,据描述很可能是元代著名的龙泉窑缠枝莲纹瓶。只可惜当地农民不识珍宝,竟将这对弥足珍贵的瓷瓶打碎扔掉了。在行宫东与北墙平行处,有近万平米一座小城,城中有一处480平米建筑群遗址。这里黑赭或茶绿色厚沿广口大缸残片尤多,1978年在这里挖出一个大型炉灶遗址,中间是相距丈余的两根线轴状生铁柱,高1.2米,两端直径50多厘米,四周地面用18公斤重的铁砖铺就,两侧是1米多高的铁炉门,它是行宫的附属建筑——“云需总管府”,“掌守护察汗淖儿行宫及行营供办之事”,“酿酒以供上用”。  

  如今,这座记载了忽必烈龙起朔漠、丰功伟绩的辉煌建筑,虽然只有断壁残垣了,但凭籍史料和出土的文物,我们仍想象得出昔日元帝行宫的雄伟壮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沽源文苑---- 沽源人的网上家园 ( 冀ICP备13002250号-1 )

GMT+8, 2024-11-24 00:09 , Processed in 0.128153 second(s), 22 queries .

联系电话:13400461018; QQ:824344191, 2092558354

© 2012-2013 guyua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张家口红枫网络信息服务中心版权所有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