沽源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1428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起雾的眼睛--读徐静媛短篇小说《李老歪》有感(赵福海)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8-28 18:05:44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读罢徐静媛的短篇小说《李老歪》,我的眼睛雾蒙蒙的,意识不知什么时候已经断电,空荡荡的白花花的。下意识里拿起桌子上一支香烟,点燃,吐出一团云雾,笼罩了全脸,渐渐扩散在冬的书房里,意识才慢慢复活起来。
  这篇小说,文笔细腻,细节真实感人,环境刻画寓意深长,没有生活中的大波大澜,全是生活中的鸡毛蒜皮小事儿,但意蕴深刻耐人咀嚼。近日,我在看贾平凹的长篇小说《白炉》,写的就全是生活的鸡毛蒜皮小事儿,但正是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儿细节描写,折射出了社会的大问题。《李老歪》也是如此,围绕主人公李老歪所处的环境、语言、行动、心理、神态等一系列合乎逻辑、合乎现实的特定细节描写,恰如其分地映射出了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的时候,中年人如何摆正这之间的大社会矛盾处理问题。李老歪“默默拿起他的旱烟袋悄悄坐在床边,吸一口烟,而后轻轻吐出。一缕不成形的烟雾慢慢扩散,扩散……他眼睛盯着这团烟雾,待它散尽,然后再吸一口,再吐,却怎么也吐不出个漂亮的圆圈……”这实际上就是作者的一个真实想法。老人的生活处境,让我眼睛起雾;他的孩子们的无奈奔波和照顾老人的作法,也让我眼睛起雾。但眼睛起雾是起雾,又无可奈何。
  李老歪,一个有三个儿子、两个女儿、一大群孙子孙女外孙子外孙女的失去老伴八年的孤老头子,“老头死家里多少天了,都没人知道,还是邻居……”难道是孩子们不孝顺吗?否!孩子们出钱给他买了一套有一个客厅一个卧室的60平米的新楼房,是他“冬天热乎乎的,再不用生炉子,捡煤渣。”还在他的床头柜上装了一部红色的电话机,有事儿没事儿,他都可以给孩子们打电话,孩子们也不定期地给他打电话,嘘寒问暖。怕他一个人在家里闷得慌又省眼,将家中一台18吋的彩电也换成了32吋大彩电。怕他生活受治,孩子们自觉给他打钱,一打就是二三千元,他根本就花不完。孩子们还时常抽时间回家看望他,春节更是全回来了,家中热热闹闹的。死了以后,更是排场“最前面的一辆卡车上,七八个吹鼓手鼓起腮帮子起劲地吹着,苍凉的唢呐声让所有听到的人悲从心生;后边紧跟的皮卡车车头上,黑色的挽幛挽起一朵大大的白花,车厢里平放着一副深色的棺材,棺材四周是大大小小的花圈,纸扎的‘金童玉女’有模有样地陪列在两侧,车尾有纸做的楼房、轿车以及数不清的金山银山。20辆黑色轿车跟在了皮卡后面,每辆轿车前都扎着大白花,车后面是穿着白色孝服的人群。哭声一片,沙哑的,尖利的,女声,男声。一个高个子男人披麻戴孝,双手举着牌位,走在前边,后边跟着两个穿重孝的男子,尤其是后边两个女的哭得撕心裂肺,再后面就是一些穿着孝服的孩子们。”看热闹的人们,都以为车子上躺着的是什么大人物。
  作者竭力描绘了李老歪孩子们的孝顺,我们也从中看到了孩子们的孝顺。但作者视乎并不完全是写这些,而是走进孤寡老人的心灵深处,写更深一层的老人对“孝顺”二字的感受,他需要更圆满的孝顺。写他把目光停在那部红色的电话机上,盼孩子们能经常给他打打电话;写他把目光投向窗外,盼孩子们能经常回家看看他;写他盯着老伴的照片,他需要一个像老伴一样的人伴随在他的身边;写他像孩子一样盼过年,孩子们、孙子孙女外孙子外孙女能围着他热热闹闹过大年。可是,孩子们忙啊,为工作忙,为生活忙,为赚钱忙,为他的孙子孙女外孙子外孙女上学忙,忙得像不停地转着的陀螺。
  大儿子万亮在电话上说:“爹,你老还好吧?身体咋样?我不放心你,心想着回来看看你,跟你住几天,可是,这不,你大孙子星星要订婚了,需要钱,你孙女苗苗念大学也要钱,我现在就是个陀螺,不能停。我不能请假回来看你了,请一天假就少挣一百,回来一趟少说也得5天吧,加上路费盘缠一千块就头朝外了,还不如把这一千直接寄给你划算。”
  大女儿春花,春节给他买了大彩电,顺车送回家,还给他塞了一沓子钱,想给老父亲多说几句话,可司机在看手表,如果不趁这个车回,恐怕买不到回家的车票,她只好泪汪汪地跟老父亲告别。老歪高兴劲还没过,那车一溜烟已经没影了。
  李老歪想出门转转,走到巷头往东看看,往西看看,人们骑车的,开车的,还有好多行色匆匆的男女,不知都在忙什么,一个也不认识,去哪呢?没劲,唉,还是回家吧。想去找马老汉坐一会儿,又想马老汉不一定有没有空跟他唠嗑,他还得哄那个四岁的孙子,追那个小机灵豆,坐也坐不安身。去王婆子家,又怕一个孤老汉,跑到人家老寡妇家,让人说他老不正经。没办法,只好一个人守在家中。看看东,看看西,无聊极了,空虚极了。
  孩子们错了吗?孩子们没有错。为了工作,为了生活,为了赚钱,为了老人,为了他们的孩子,他们不停地奔波,他们在疲惫的生活节奏中已经做得相当好。其美中不足的也就是,老人的无声无息死去,成了遗憾,成了孩子们心灵上永远无法抹去的缺失和对不住老人。李老歪错了吗?也没有错。想让孩子们经常打打电话,说说话,听听他们的声音,听听他们的生活好还是不好;想让孩子们多回家几趟,多住几天,能经常看到他们,看到他们的身影。人老了,怕寂寞,盼孩子们多回家,多热闹热闹;人老了,给孩子们帮不上啥忙,可能够知道他们的各种信息也是好的呀,天经地义呀。生活错了吗?更没有。生活的自然规律就是,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通过人们的不懈努力,使生活更加美好。那究竟是谁错了?谁也没有错。生活孕育着一种复杂多变的哲理,有它好的一面,就会有它不好的一面,不可能面面俱到,十全十美。
  但愿生活在我们这个社会中的人们,把不美好的尽可能做的让它少一些再少一些,美好的尽可能做的让它多一些再多一些。也许,这才是作者的创作真正善意目的。

  2013年12月29日

  作者简历:赵福海,笔名野森,中国国土资源作家协会会员,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栾川县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国土资源作家协会签约作家。1983年开始文学创作,先后发表诗歌、散文、小说、报告文学、文学评论、影视短剧等文学作品200余万字。著有诗集《窗棂》、《小鸟醒了》,长篇小说《黄金机遇》、《月亮湾的弯月亮》,小小说集《天堂里的微笑》,文学评论集《小小说创作启蒙》、《掀起小说创作盖头》,报告文学集《使命》,散文合集《五个人的天堂》等10余部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沽源文苑---- 沽源人的网上家园 ( 冀ICP备13002250号-1 )

GMT+8, 2024-5-23 20:35 , Processed in 0.093106 second(s), 17 queries .

联系电话:13400461018; QQ:824344191, 2092558354

© 2012-2013 guyua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张家口红枫网络信息服务中心版权所有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