沽源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95424|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不一样的写信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4-25 21:22:2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我已经忘记有多久没写过信了。我淡忘了写信的感觉,淡忘了盼信的感觉,淡忘了读信的感觉。我的家人还在,我的朋友同学还在,我仍然同他们保持联系,只是不再写信了。

  有时,一个事物的出现会逐渐取代另一个事物。比如数码相机被人们广泛使用后,人们不再使用传统相机和胶片,胶片行业大大萎缩,退出了人们的生活。电话的普及,特别是手机人手一个以后,电报业和长途电话业成为了历史,如同洋车和留声机,现在人们只会在回忆中提起它们。写信的功能被短信所取代,问候、告知和联络,短信都能够完成,而且不管天南海北,千山万水,瞬间就能送达。

  喜新厌旧,是人类的天性,也是人类创新进取的动力。旧的去了,新的来了,新的又变成旧的了,还会有更新的。人们只接受新的,社会只承认新的。元青花和青铜器是另外一回事,不是新和老的问题,那是文物。

  对于写信,对于盼望来信,还有读信的感觉,我尽管已经淡忘了,但是一声召唤,那种感觉就会回来,飘然而至,如同那个神话故事中的神灯,尘封多年,一经点亮,魔力恢复,多少伴随着信的往事活灵活现,历历在目。不仅仅是我,和我年龄相仿的人,有着离家在外漂泊经历的人,都会有着和我相同的写信、盼信和读信的感受。那些被我们收藏起来的信件,记录着我们的亲情、爱情、喜悦和困惑,记录着我们曾经的生活和岁月,如同树木的年轮,是生命的记录。有可能淡忘,但无法忘记。

  我不知道写信有多少年的历史,大概从人们掌握了书写技能,并且有了书写工具,就开始写信了。不过,中国古代的驿站是专门传递公文和军情的,不能传递民间信件。那时民间信件只能靠人顺路捎带,因此时间无法保证,一年半载是常事。我小时候读过很多这样的诗文,都是说盼望家信的焦虑凄苦。杜牧在《旅宿》中写道“寒灯思旧事,断雁警愁眠。远梦归侵晓,家书到隔年。”韦庄诗云:“九度附书向洛阳,十年骨肉无消息。”杜甫云:“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在太平年景,家书一来一往,一年半载是正常的,要是遇到战事,有可能数年与家人断绝联系。王羲之有一篇书法精品《快雪时晴帖》,就是一封书信。王羲之知道有一个人要出远门,匆匆写了一封信,托他带给山阴的张侯,这封信只有28个字。信的大意是:王羲之拜上:快雪过后天气放晴,佳妙。想必你可安好。事情没有结果,心里郁结,不详说。王羲之拜上,山阴张侯启。尽管文言文精炼,但千山万水捎一封信,老大不易,只写28个字,情理不通,只能理解为该人着急上路,王羲之不能放过难得机会,只得着急忙慌写上几个字。这一拨没赶上,下一拨还不知等到什么时候。

  民间书信传递从明永乐年间才开始,尽管开了邮路,但水路、旱路,再加上山路,一封书信送达,其路漫漫,其时漫漫,思念之苦尽在不言中。我看过早期旅美人士的回忆录,当时坐火轮船到美国要3个多月,到了美国立马写一封家信报平安,到国内家人的手中又要3个多月,半年出去了。那时出门在外的人对于距离都有着明确的概念,真是觉得山千重水万道,古代有“鸿雁传书”“鲤鱼传书”的故事,只有鸿雁能够展翅飞过千重山,只有鲤鱼能够渡过万道水,这让只有两条腿的人好生羡慕。

  再畅通快捷的邮路也赶不上短信,这成为短信逐渐取代写信的重要理由。今年春节期间全国短信达到300多亿条,比2008年增长了近一倍。春节期间我收到了不少贺年卡和短信,贺年卡都是印刷品,只是手写了我的名字和他的名字,加在一起不过4个字或5个字,比王羲之的28个字还少写了20多个字。拜年的短信都是专业人士编的套话,看上去没有感觉,更说不上感动。这时想起了读信的感觉,看到亲人朋友的字迹,如同与他们面对面交谈,信纸上还有着他们的汗迹和泪痕,甚至还有着他们的气息。有些信我会反复读,想他们了,就拿出来看看,这不仅仅是信,而是一份实实在在的情感。

  短信来了,客套的问候送到了,看过了,删了。仅此而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沽源文苑---- 沽源人的网上家园 ( 冀ICP备13002250号-1 )

GMT+8, 2024-5-18 22:34 , Processed in 0.093658 second(s), 13 queries .

联系电话:13400461018; QQ:824344191, 2092558354

© 2012-2013 guyua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张家口红枫网络信息服务中心版权所有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