沽源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8473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我与高考(郭景昉)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10-16 11:40:01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对于高考我有太多的发言权。先是自己通过高考换了户口本,改变了命运,由一个山里孩子成为一名人民教师。后是自己做了一辈子高中教师,教了记不清多少毕业班、教出了不知道多少优秀学生、参加过多少次高考监考和高考阅卷;可以说见证了高考走过的每一步。现在回想起来,真是历历在目,感慨万千。
  我是1984年参加的高考。
  那时,对于高考,家长、老师、学生都不很在意。家长大都是农民,不知道也没想过要为孩子做什么规划辅助工作。老师还是该怎么上课怎么上课,有时也印点卷子,自己刻蜡板,手里也没什么参考资料,很费心费力,所以,资料发的也不多。参考书是没有的,新华书店一本也没有,就是有钱也买不到。记得有一位同学不知道从哪弄到了一本数学练习册,大家都抢着看。为此,还要和这位同学搞好关系,不然是不给看的。英语就是背课文,多想有本讲解或者是习题集做做,没有,谁也弄不到。学生也是,全靠自觉,没人逼着学习。我清楚的记得我们是高三十一月份才分文理班的,时间很短就要参加高考,真是匆匆忙忙,仓促迎战。当时还有预选,预选的指标是根据前一年本县考上学的人数按比例给的,我们沽源县是个落后县,样样落后,分得的指标很少,我清楚的记得我们文科应届加补习班一共才有28个指标,大部分的同学都失去了高考资格。当时我们县就一所高中,一届才招四个班,二百人,其实这些人应该说个个都是出类拔萃的,但是在预选指标的限制下,大部分都无缘高考,一部分志向坚定的选择补习,还有动摇的,回家种地,命运从此各不相同。我们算是幸运的,有资格见见高考卷。要高考了,毫无经验的我们,惶惶不可终日,不知道该怎么做,有个同学不知道听谁说,高考前一个星期不能学习,如果学习高考时脑子就会生锈,于是我就听话的开始不看书,不做题。还有人说,考前要早点休息,7月6日晚上我早早的就上床准备睡觉,先是睡不着,后是着急,最后一夜没合眼。7月7日我们去离我们学校不算远的第二小学考试。我记得我们是在一个阶梯教室里参加的考试,是二小的一位老师监考。当时我坐在教室里一看,要想看看别人的卷子简直太容易了,但是我们想都没想,没有一个人想着要作弊。我们在考试,二小的课照上,课间操也照上。我们做着卷子,他们在考场外边放着喇叭做扩胸运动和伸展运动。我们似乎也觉得无所谓,看看做操,再写写卷子,一点也不紧张。在我们考场里,几乎全是同学,只有一个人例外,戴个草帽,胆子很大,一会问这个,一会问那个的。后来我们知道,他是中师毕业,在四中教书,带职高考。他当年的高考成绩比我高了二十分,上了河北师范大学,后读了中央党校的研究生,现在在沧州市担任主要职位,他就是我们张家口的骄傲袁志刚。当年沽源县文科上大专线的一共四个人,我和其他两个同学都被张家口师专录取。
  需要我多啰嗦几句的是,我是我们东房子乡第二个大学生。我的通知书还是当时的梁乡长和另外一个乡领导亲自送到我家的。当时我正在割地,有人叫我回家,说乡长给你送通知书来了!我惊讶不已,闭塞的小村,我并不知道已经考上大学。我扔下镰刀就往家跑,家里挤满了人,乡长也很激动,说了祝贺之类的话,我傻子一样呆站在那,不知道说什么,做什么。我娘让我赶快给乡长倒水。这个消息在当地成为第一大新闻,在村子周围传了很久,我们家里人也跟着骄傲了很久。当时,我的邻居是个小学老师,他劝我不要走,补习一年,还能考个更好点的学校。但是,家里一时也拿不出80块钱的补习费,再说,我见过什么?哪知道学校和学校有什么区别,就这个学校还是一位补习的同学帮我报的,傻乎乎的我就决定先上学,换个粮本,改变命运。
  记得是1984年9月18日,我和同学到张家口师专报到。说起来还有一个笑话,我们拿到的宿舍通知是307,我们没见过楼房,并不知道307在三楼,就在一楼二楼找啊找,怎么也找不到这个号码;后来还是一位二年级的学姐带着我们找到的。她告诉我们,3代表楼层。这么多年了还记得这位学姐的样子,戴着眼睛,文质彬彬的,一看就是城里人。而我和我同学头天还在家里割地,皮肤黑红,穿着土气,我脚上的鞋还是姑姑给我做的。
  当时党的政策实在是太好了,每每我都在想,如果像现在的大学收费,我还能不能读完大学。学校学杂费全免,每月还给每人发36块钱的饭票。一份素白菜才1角5分,一份肉菜也就是2角多,而我们往往还要要半份。这样,我们算计着,不光生活费不用家里给,放假还能买些挂面之类的带回家,给家里人改善生活哪。前些天在我们大学群里,大家还在怀念师专的豆包、油饼、咸麻饼等等,更感念那些理解这些农村孩子上学的艰辛、在饭菜上对我们网开一面的食堂师傅。到了师专,对我们的最大的打击是张不开口,不会说话。小学初中本来就没怎么受过正规教育,我们的拼音都不好,普通话一句不会,在城里孩子清脆优美的发音面前,我们几乎自卑的失语了。好在城里的同学都很热情,热心的教我们,我们是从“吃饭了没有”开始一句一句、一个字一个字开始学习说普通话的。这么多年下来,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我的普通话虽然一着急还会走调,用我同学的话说,都是历史的疤痕;但大部分还能说的过去,还能在教师的岗位上干下去,用学生的话说,有口音,但不影响理解。所以,我自己认为,在说话上,我也算完成了蜕变。
  全新的世界向一个山里孩子敞开了大门,我如饥似渴的汲取着知识的营养,积极参加学校的活动,不断的提升着自己的思想境界和各种素养。读书,写作,交流,思考,进步。有诗在《张家口日报》发表,获得过一等奖学金,在演讲、征文比赛中多次获奖,做过班里的团支部书记,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
  写到这里,我禁不住热泪盈眶。我由衷的想说:感谢党,感谢高考。我无数次设想,假如没有高考,我,一个偏远落后小山村的孩子,现在会怎么样,本身头脑清晰,嫉恶如仇,好高骛远;身体孱弱;如果落入生活的尘埃里,会不会麻木,会不会庸俗,会不会人格分裂,会不会活不下去。有时,真的不敢往下想。
  1987年,我回到母校沽源一中做语文老师。1991年,我第一次带毕业班。说实话,我才教书几天啊,中间还教过半年政治,休了半年产假,也没什么经验。对于如何复习更有效,我也不是很在行。好在我平时喜欢读书、思考、写作。在课堂上我就更愿意赏析文章,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和表达能力。记得到高三了,我们的辩论会有时都激烈的下不了课,几乎全员参与、集体亢奋的课堂让我们师生都受益匪浅。当年的高考,这两个班的高考成绩非常好,作为应届班,竟然超过了补习班。县教育局为表彰我的突出贡献,宣布给我300块钱做奖金,最后终于也没给,给了个奖状,上边写的名目是:高考成绩优异。我一直保留着这个奖状,去年家里大收拾才扔了。后来,我多次带高三、补习班,成绩也都不错,在小小的县城,也算有些名气。教出的学生有多少,我也不知道了。反正现在回老家不定什么时候就会听到有人喊我老师,在石家庄也会有以前的学生来家里看我。当时已经有人开始做复习资料生意,常有沧州肃宁的推销员上门推销资料,自己印资料的基本少了,各种信息也开始流通,备考也成为学校的大事,家长考生也比以前重视了。监考也开始实行换县监考,我就去过万全、阳原、赤诚等地监考。当时开始实行一场三人监考,本地两人,外地一人,外地去的都是主监考。县里会好吃好喝招待主监考,但监考也增加了难度;一场考监下来,人都累瘫了。
  1996年我调到当时的石家庄市43中,也就是现在的石家庄外国语学校教书。到现在已经20多年了。现在学校有复印机、打印机,打印机几乎不间歇的在印各种卷子。人手一台电脑,学校买了好几个高中网站,需要试卷就搜索,挑选,组合。各级相关部门会定期开各种培训会,不时会有各种名师专家讲座。学校周围也几近被各种课外辅导班包围,学校开始多渠道办学。学生一部分被送到国外大学,一部分根据国家政策参加保送,剩下一部分血战高考。说是血战,一点不带夸张。有楷模衡水中学做榜样,我们也是一个月一大考,一星期一小考。老师也顾不上读书,上课也来不及赏析文章,尤其到了高三,基本是做题讲题,找学生谈话,和家长沟通。学校也是每次考试都要进行详细的数据分析:不光要分析老师所教班级的平均分、优秀率,更有贡献率、对比度等等。你可以表现的不在意,但是环境就是这样,没有人能轻松面对,没有人能置身事外。用学生的话,高三狗们更是三更灯火五更鸡,每天要应付雪片一样的卷子,一本一本的习题集,关注变动不居的排名,还要开各种誓师大会、动员大会。呼口号,宣誓,喊声动天地,干劲冲霄汉。总而言之,师生的日子都过的很艰苦。石外是有名的贵族学校,学生家里条件都不错,所以,带动的所谓的学区房价格飞涨,连租房子都比别的地方贵好多。科技时代的考场也比过去更先进。考场全部安装了监控器,还有了探测仪,任何的电子作弊产品都进不了考场,也发挥不了作用;在考点还有一层监控,可以全方位监控各个考场,而省考试院又有一层监控,监控所有考点。现在,高考期间别说是考场外了,就是考点外也一定要保持安静。汽车禁鸣喇叭,工地停止施工。学生在考场考试,家长都坐在考点外等候,带凳子的,席地而坐的,熙熙融融,焦灼期待,场面壮观。
  从我调到石家庄以来,我还多次参加了阅卷工作。阅卷是个辛苦活,后来年龄大了,也就不敢再干了。先是一人阅一本,一锤定音,后是两人阅一本,求平均分。先是手工阅卷,后是电脑阅卷。印象深刻的是2003年非典阅卷,因为怕传染,那年的阅卷全是石家庄本市高一、高二老师参加。我们被集中到精英中学,安排吃住,不准回家,全部封闭,集中一个星期阅卷。晚上下班了还组织看电影、跳舞等活动。现在想想这种与世隔绝的阅卷也成为一个时代的记忆。
  高考至今已走过了四十个年头。高考录取比率也在一增再增,现在回老家参加同学聚会,我看到以前没考大学的同学就每每感慨,要是放到现在,要是有好点的教育条件,他们也许都能考个不错的大学,那时的指标真的是太少了,那时考个大学真的是命大的啊。也许有人会说,高考有弊端,我也并不认为现行的高考制度是完美的。但用我一个朋友的评价说,高考是一种最不坏的选择人才的方式。国家也在积极进行改革,改考纲,改考题,改录取途径,无论怎么改,主旨是不变的,那就是希望通过高考为莘莘学子提供更公平更公正的平台,希望为国家选拔更优秀的人才。而我,整体应该说是高考的受益者,不仅自己通过高考改变了命运,能够有尊要的活着;而且,所教的学生也可以说桃李满天下,仅去年高三我教的班级就为北大清华输送了12名优秀学生。每当教师节的时候,我总是很忙,收获着来自国内外学子的问候。再有三年我就要退休了,现在我还在教育这片热土上辛勤的耕耘,教着年级的尖子班。这届学生高考完,我正好退休。用同事的话说,你能光荣的退休了。看来为了能真正光荣退休,我还得加把劲,让这届孩子高考考出更理想的成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沽源文苑---- 沽源人的网上家园 ( 冀ICP备13002250号-1 )

GMT+8, 2024-11-16 14:04 , Processed in 0.117896 second(s), 17 queries .

联系电话:13400461018; QQ:824344191, 2092558354

© 2012-2013 guyua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张家口红枫网络信息服务中心版权所有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