沽源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620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明朝那抹嫣红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9-2 17:42:5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当落日的余晖映红了瓦灰色的长墙,铁狮子胡同在暮色中显得别样沧桑。我漫步在这昔日的王府胡同中,不仅感慨万千。胡同因之命名的那对铁狮子早已不知流落何方,如果它还在的话,一定能告诉我许多明朝那隐藏的历史故事……

  明末,这对铁狮子是崇祯宠姬田贵妃之父田弘遇府邸门前的镇宅之物。这对铁狮子不知目睹过陈圆圆多少次长袖善舞迎来送往,吴三桂在这里神采得意屡进屡出,李自成的大将军刘宗敏在这里飞扬跋扈……铁狮子胡同也因此就与晚明王朝的历史命运系在了一起。以此为出发点,陈圆圆的一生与崇祯、李自成、吴三桂、刘宗敏等等一个个大明风云人物牵绊相连,演绎了一场场起起落落的传奇经历。

  “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这是明代诗人吴梅村在《圆圆曲》中留下来的美丽说辞。吴三桂的“冲冠一怒”让历史改写,同时也毫不留情地让陈圆圆永远背负上了 “红颜祸水”这副沉重的精神枷锁。这个出身微贱的小女子,不过是一个青楼的歌妓,然而她在历史的转捩过程中,以个人魅力影响着大明风云人物的命运,甚至改变了那一段历史的进程。

  到底是什么原因让当时的吴三桂引领清兵入关而成为千古痛骂的逆臣?难道真的是手握军权的乱世枭雄吴三桂无法舍弃一个女子?这个女子究竟是个怎样的人呢?沿着漫长的历史足迹,我走近了这个女人,走进了那个风雨飘摇的王朝。

  爱情的幻灭

  陈圆圆本姓邢,出身于货郎之家,儿时父母就先后去世,由姨母陈某抚养长大。后进入梨园,以其声色独擅其名。她容貌昳丽,秉性温存,气质超俗,堪称是绝代佳人。清代学者陆次云称她是“声甲天下之声,色甲天下之色”。

  在秦淮河畔这个地方,陈圆圆遇见了自己心仪的人,他就是明末“复社四公子”之一的冒辟疆。冒辟疆饱读诗书又风流倜傥,更难能可贵的是他正直不阿敢于和阉党叫板的气节,更让陈圆圆以心相倾。

  初次相见,冒辟疆就喜欢上这位名满江南的绝丽佳人,少女的陈圆圆情窦初开,他们憧憬着美好的爱情,品尝着这份甜蜜的感情。两人依依不舍地告别,相约佳期再次相见。等到再次相逢之时,陈圆圆刚刚经历了险遭豪强抢走的风波,惊魂未定的陈圆圆见到冒辟疆,急欲托终身与他。然而世事无常,就在这个时候,冒辟疆的父亲正陷于李自成农民军的包围之中,他急于回家救父,哪有心思考虑男女情爱。冒辟疆回绝了陈圆圆。或许,在乱世当头,谁也没心情谈情说爱,谁也不想承担更多的责任。话说到这份上,按理说陈圆圆该死心了,可是她依然表示愿意等待,此等痴情终于把冒辟疆的心捂软了些,答应了下来,陈圆圆立马“惊喜申嘱,语絮絮不悉记”。到了第二年,冒辟疆才再去找陈圆圆,此时,陈圆圆早已被人抢走了,这段缘分从此擦肩而过。

  在爱情上,陈圆圆更为勇敢,更有对危险的感悟和直觉,比起冒辟疆的前瞻后怕、犹豫不决要决绝多了。如果冒辟疆当时勇敢果断些就给陈圆圆赎身,带回家中,定会成就美好姻缘,也不耽误救父。可惜枉费了这位江南大才子的名声,在人情世故面前局促不安,不但辜负了圆圆一片痴情,也让自己空余悔恨。劫后余生的陈圆圆只想紧紧地抓住这份稍纵即逝的缘分,所想要的也不过是一份平淡而安稳的幸福。然而,就是这点小小的愿望也因为冒辟疆的怯懦而毁灭,被明末的风云变幻所改变。

  后来,冒辟疆娶了红颜知己董小宛,但陈圆圆的倩影仍像惊鸿飞过冒辟疆的心灵。在怀念董小宛的文章《影梅庵忆语》中曾说道:“妇人以资质为主,色次之,碌碌双鬓,难其选也。慧心纨质,淡秀天然,平生所见,则独有圆圆尔。”冒辟疆晚年自述的这段艳遇经历中,可以看出陈圆圆绝非一般的美丽,他对陈圆圆一直念念不忘,隐隐露出内心的不安和良心的谴责。

  在晚明那天崩地坼的剧变中,个人的命运往往变得被动而渺小,但个人完全能通过自身的努力,去改变自己的命运,去影响历史的进程。然而,历史是不能假设的,一个偶然的因素不仅改变了陈圆圆个人的命运,也改变了大明朝的历史。若不是冒辟疆的父亲被义军所包围,若不是冒辟疆的优柔寡断,若不是冒辟疆救父耽误时间,若不是后来她被抢走送进皇宫……那么,陈圆圆与冒辟疆的爱情就是另外一个结局。也许大明的历史会拐向另一个方向。

  这份美好的缘分终就如昙花一现般地美丽,人走了,爱情幻灭了,陈圆圆的心头一片荒芜。

  英雄的回归

  动荡的年代,是一个英雄与枭雄辈出的时代。

  关于吴三桂和陈圆圆的相识有两种说法。一说是崇祯帝最宠爱的田贵妃死后,为重新蒙宠,田贵妃之父田弘遇重金将陈圆圆赎身,欲献给当今圣上。这时恰逢吴三桂进京,在田府相遇,结果是吴三桂对陈圆圆一见倾心,田弘遇为笼络吴三桂,于是欣然应允。另一种说法基本上也是大同小异,说崇祯对田贵妃宠爱有加,周皇后之父周奎为替女儿争宠,花重金将陈圆圆买来,欲送宫中争宠于皇帝。其时战乱频仍,崇祯无心逸乐。圆圆在宫中三个月后又回到周府,正好吴三桂来到周府,后来的情节就与上一个版本相同了。

  在这段曲折的赎身、进宫、回府、相识过程中,围绕着陈圆圆,皇亲国舅和边关大将展开了一场无声地争夺。处处是权谋机变、宫廷斗争,而对国家当前的危机却不管不顾。

  自努尔哈赤起兵反明、关外满清数十年的袭掠已经让明王朝北部边防摇摇欲坠,加上高迎祥、李自成领导的农民军起义,明朝的精兵良将已经在长期战争中丧失殆尽,最优秀的军事人才也在崇祯皇帝的猜忌和文臣党争中逐一凋零。而1641年明朝又遭遇“三百年来未有之饥荒,父子相食”的境况,内忧外患的大明王朝已经是风雨飘摇。

  大明自万历中期以后,社会经济矛盾就已开始逐渐激化,商品经济出现了空前的发展,金钱关系和市场法则凶猛地扩展到社会和政治生活领域。统治阶级和豪强凭借权力,兼并土地,贪污受贿,生活奢华,政治日益腐败,阶级矛盾日益尖锐。虽然明朝统治阶级也认识到了这一点,并进行了内部调整改革来治理腐败,但却无法从根本上约束遏制本阶级的贪欲,只能静静地等待灭亡。

  在这种大的历史背景下,吴三桂和陈圆圆在田府见面了。一个英雄,一个美人,英雄爱美人,美人倾英雄,似乎也在情理之中。

  宁远战事日紧,吴三桂急于返回边关。原本也想把陈圆圆带走,但吴三桂的父亲吴襄当时在京,劝他专心作战,待战事稍松时再当相聚。历史仿佛再次重演,上次就因为冒辟疆的匆匆离去,断送了两人美好的姻缘。而这次别离的后果更要命,一个王朝的命运因此而改变。

  1644年正月初一,李自成在西安正式建国,国号大顺,改元永昌。七天后,李自成就率领百万大军出西安,在当地船夫帮助下东渡黄河分兵两路长驱北京。吴三桂奉旨入卫京师,从锦州过山海关跟着到丰润,这个时候崇祯皇帝自缢煤山,大明没了,吴三桂只有撤兵退保山海关。前面是北京李自成的百万大顺军,后面是占领老基地宁远的八万清军,往哪里前进都会是一场注定失败的激战,此时的吴三桂已夹在了清朝和李自成的双层汉堡包的中间。何退何进?让吴三桂为难了。作为一个明朝的将领,作为曾经和满清打了多年仗的将领,吴三桂是不会轻易地投降满清的,他还是决定接受大顺政权的招降。

  四天之后,北京城传来了陈圆圆被劫的消息,历史上便出现了“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这充满戏剧色彩的一幕。吴三桂当时一听,便“霍然而起,拔剑掷案”喊道:“大丈夫不能保一女子,有何面目见天下人?此逆贼如此无礼,我吴三桂堂堂丈夫,岂肯降此狗子!”吴三桂的暴怒是可以理解的,父亲被拷打,只是一时之苦,自有申明昭雪之时,但妻子被人侮辱,则是一世之耻,再难清洗,再投奔辱妻子之人做其下属,那是无论在道德上还是在情感上都难以接受的。吴三桂决定向李自成宣战!

  事情的原委是这样的,当李自成率领号称“大顺军”的百万起义军攻陷北京后,就同大将刘宗敏等人开始了对前明官员残酷地追赃,吴三桂的父亲吴襄也在之列。为了追赃取得实效,刘宗敏四处抓捕、严刑拷打,整苦了那些没有跑掉的明朝遗臣们,北京城也随之陷入白色恐怖之中。就连百姓也未能幸免。据《流寇志》记载,在刘宗敏的鼓动和纵容下,“大顺军”几乎是见人就抓,见财物就抢掠,而且不分富户与百姓,稍有争执和反抗,就随意大开杀戒。与此同时,淫掠民女的事件也多有发生。更让人遗憾的是李自成对山海关战略位置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大顺朝的主要敌人满清的威胁认识不足,竟然对山海关总兵吴三桂全家和亲属三十八人进行了拘押,其父也被“拷掠甚酷”,更严重的是,不论是刘宗敏还是李自成,他们还做了一件事——掠抢陈圆圆。

  就在这一念之间,吴三桂、李自成以及中国历史的运行轨迹也因为陈圆圆这个女子而发生了一次意想不到的逆转。陈圆圆从此便成了吴三桂降清叛明的罪魁,断送了李闯王辉煌前程的红颜祸水,让大明遗民唾骂不已。

  一个小小的弱女子,似乎成为历史触角中一根敏感的神经。难道一代枭雄果真是一个敢为爱情而担负身后滚滚骂名的人?

  事情并不只是这么简单。在明末清初的历史舞台上,吴三桂是个对当时局势起举足轻重作用的政治军事强人,他兵据山海关,拥有着大明最后一张军事王牌——关宁铁骑。李自成显然也意识到了这点,多次招他归降,曾“令诸将各发书招三桂”:在三月底携带四万两白银前往山海关,赏赐已经十四个月没有军饷的吴部;并再次派人“携带万两白银和黄金千两给吴三桂,并发书封侯”;同时令吴三桂父亲吴襄写信招降吴三桂。在经过一番内心的挣扎和权衡后,吴三桂决定投降李自成。按说进行了一轮政治抉择后,历史应该顺着这个方向发展,但戏剧性的是,又出现了抢劫陈圆圆的变数,这无疑给吴三桂本来就犹豫的内心以致命地打击。如果说吴三桂对李自成严刑拷打明朝官员的行为心存不安和怀疑的话,担心李自成的招降是个陷阱,那么陈圆圆的遭遇让吴三桂对李自成彻底失去了信心。问题的根源还是在于被胜利冲昏头脑的李自成和他的将领们的自大和狂妄,在于大顺军的放纵。从一开始,李自成就没有一个明确的政治目标和纲领,没有制定一系列正确的国家方针和政策,进了北京烧杀掠夺纵情享乐丧失民心。这么说来,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确实演绎了一个英雄浪漫的爱情,虽然还有更深的前途的考虑。

  吴三桂带清兵打回北京,能碰到依然活着的陈圆圆,也是他意料之外的收获。在战乱中流离失所的陈圆圆,此时见到吴三桂,几多惊喜,又有几多无奈。不管吴三桂引清兵入关的动机是什么,也不去管其他,他为她做出那么轰轰烈烈的事情,也会成为她一生唯一值得安慰与自豪的事情。

  绝望的抗争

  陈圆圆一路走来。

  在吴三桂戎马倥偬的那些年里,陈圆圆一直紧随其左右,为他消愁增乐。但在陈圆圆内心深处,对吴三桂一直抱有希望,希望他有朝一日幡然悔悟,为反清复明尽臣子之忠。

  机会终于来了。

  当时南明新朝廷已经控制云南、贵州、广东、广西、湖南、江西、四川七省,还包括北方山西、陕西、甘肃三省一部以及东南福建和浙江两省的沿海岛屿,清军后方的抗清力量也发动了广泛的攻势。逃到南中国的南明朝廷并不知吴三桂已经投降清朝,南明弘光政权皇帝还称赞他“雪耻除凶,功在社稷”,并封他为蓟国公,派专人将五万两白银的赏赐从海路运送给他。陈圆圆见此,就起心劝阻吴三桂弃清投明,以尽忠义之道。可惜吴三桂并不听陈圆圆的苦心劝导,执迷不悟的吴三桂谢绝了南明政权的一切赏赐。他不惜将曾是自己君主的大明皇朝置之死地,在大江南北掀起滚滚硝烟。

  更让陈圆圆心灰意冷的是,当吴三桂以兵势从缅甸索回了永历皇帝,陈圆圆认为这是拥明复兴的好时机,连忙劝吴三桂趁此机会推出永历帝,对清兵反戈一击。她深切地说:“如此可成不世之功!”在这个时刻,陈圆圆能以民族国家为重,说出如此睿智大义之话,实属难得。只是可惜,吴三桂却不想放弃到手的权位重新立马横刀,最终将永历皇帝绞杀了。天下人大失所望,陈圆圆最后的一丝希望从此破灭。

  在旁边默默地看着这一切,陈圆圆不免黯然伤神。在她的心里,自己曾经仰慕过的英雄吴三桂渐渐地模糊了,疏远了。而今,站在她面前的,是一个利欲熏心面目愈来愈狰狞不堪的陌生面孔。作为一个女人,她能怎么样呢?她没有与他决绝的勇气与能力。

  昆明稳定后,吴三桂将五华山的永历皇宫重加修葺,建成了平西王府,俨然就是西南边地的土皇帝。吴三桂冠冕堂皇地以王爷自居,并提出封陈圆圆为平西王妃,陈圆圆却不肯接受,她提出:“妾出身卑微,德薄才浅,能蒙将军垂爱已属万幸,实在不配贵为王妃,宁愿作侍妾追随将军左右!”

  陈圆圆此举着实令吴三桂费解,别的女人不惜争风吃醋为的就是一个名位,而陈圆圆竟然把送上门的恩惠拱手推出。为何陈圆圆会做出这样不可理喻的举动呢?陈圆圆自有她的一番苦衷,面对吴三桂日益膨胀的狼子野心,她早已深深地失望了。她很清楚,接受王妃的封赐,无疑是让那莫须有的精神枷锁更加深重。且看她此时写的一阕《丑奴儿令》:

  满溪绿涨春将去,马踏星沙,雨打梨花,又有香风透碧纱。

  声声羌笛吹杨柳,月映官街,懒赋梅花,帘里人儿学唤茶。

  为了自己,吴三桂不惜引外族入关,毁灭大明王朝,背弃朝廷及家人,落下了重重罪名,这一切虽然谈不上是她的过错,可毕竟与她有关,让她自感罪孽深重,哪里还有心思去做王妃。

  那些所谓的红颜祸水、所谓的祸国殃民,所有的国破家亡、所有的骨肉离散的痛苦与罪名,全都倾注到了这个可怜的女子身上。王朝倒塌的碎瓦,无奈地砸破了一个女子的豆蔻年华;历史颠覆的战车,无情地碾碎了她柔弱的希望。

  无声的归隐

  十几年的坎坎坷坷,她看惯了人世间的沉沉浮浮,生生死死恍如过眼云烟,她对一切都已看淡。希望变成了绝望,何处能安顿陈圆圆这支离破碎疲惫不堪的灵魂?

  此时的吴三桂整日纵情声色,把人老色衰的陈圆圆抛到了一边。陈圆圆绝望地掐断对俗世的最后眷恋,上书吴三桂,欲出家到洪觉寺蓄发为尼。吴三桂也就顺了她的意,并为她修了一座寺庙,赐名“金蝉寺”。也许,这是她最好的去处了,只有在这里,她疲惫的心灵也许在忏悔中才能得到一时的安宁,迷惘的灵魂才会在超度中得到暂时的安顿。

  旧日繁华事尽删,春秋愁锁两眉弯。珠襦已分藏棺底,金碗犹能出世间。

  离合惊心悲画角,兴亡遗恨记红颜。看他跋扈终何益?宝殿飘零碎瓦斑。

  她知道,她不能阻止吴三桂,也无法安排自己的命运。她也很清楚,吴三桂如此下去将是悬崖之马,等待他的结局将会是什么。一直,她就这样静静地看着。

  康熙十七年,已经是强弩之末的吴三桂在衡州称帝,国号大周,同年秋,就在焦虑中死去。吴三桂死后,叛军无首,很快瓦解。两年后,清军攻入昆明,吴三桂的一切从此结束。

  当他人把吴三桂兵败病死的消息告诉陈圆圆后,陈圆圆很平静:“三十多年的冤孽债算是了结了。经过这些年,我了解到他只不过是一个表面逞强,心地狡诈,患得患失,反复无常的小人。在我的心中,吴三桂早就死了!”这一切都似乎在她的意料之中。

  吴三桂死后,为了防止清军对吴三桂诛灭九族,陈圆圆带着吴三桂的儿子吴启华及孙子等逃到了贵州的一片原始森林里面。据说那里现在已经发展为一个村落,住的都是吴三桂的后人。

  还有一种说法,在一个叶落萧瑟的深秋傍晚,陈圆圆正伴着青灯古佛,虔诚诵经拜忏时刻,突然总督亲自带领兵丁,前来查抄。陈圆圆从容走到窗前,遥望着秋水长天,双手合十,安详地跳进了池里。池塘惊起的水花犹如一个大大的惊叹号。

  关于陈圆圆的下落没有历史的记载,陈圆圆究竟是死于何地,葬于何处,至今仍是个谜。我想,第一种说法似乎更为合情合理一些。陈圆圆毕竟是陈圆圆,她性格中的阴柔顺从决定了命运的结局。

  从被卖身到秦淮河边,到被选秀来北京,再到成为“冲冠一怒”的绝对主角,最后直至无声归隐,陈圆圆的一生虽然被命运所牵绊,在历史的潮流中身不由己随波逐流,但她也努力以自己的魅力去影响历史的进程。可惜的是死后墓葬难觅,芳魂不知所终,令人慨叹。

  回过头,当我们再重新审视明末清初这段历史时,视线就愈来愈清晰了。若吴三桂没有投清,小南明或者尚且可苟延一段时间,然而以李自成之嚣张,以多尔衮之雄才大略,以小南明朝内的党争之烈,南明之亡也是指日可待的。清军垂涎大明江山已久,取而代之是迟早的事,八旗兵马早就整装待发,入侵中原,根本不需要什么通行证的。吴三桂投清,不过是在明朝三百年江山这一摇摇欲坠的瘦骆驼身上,压上最后一根稻草罢了。吴三桂与陈圆圆的艳情,转移了人们的注意力,混淆了历史的视野。这些喧宾夺主的儿女情仇,遮掩了国家兴亡的真实内幕。人们过多去关注那被夸大了的吴三桂与陈圆圆对改朝换代的影响,谁还顾得上去总结明亡与李自成失败的教训呢。

  一部晚明史让人心情沉重,感慨万千。在民族矛盾紧要关头,那些自诩为中流砥柱的男人们首先考虑的仍然是现实现世的利益,他们甚至可以抛弃自己的道德和人格。而一弱女子陈圆圆表现出的非凡的民族大义,无疑给这暗淡的晚明历史带来了一抹嫣红。

  铁狮子胡同里依旧寂寥,一阵风刮过,在胡同里久久不止,仿若铁狮子那长长的叹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沽源文苑---- 沽源人的网上家园 ( 冀ICP备13002250号-1 )

GMT+8, 2024-11-29 16:29 , Processed in 0.105576 second(s), 14 queries .

联系电话:13400461018; QQ:824344191, 2092558354

© 2012-2013 guyua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张家口红枫网络信息服务中心版权所有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