沽源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718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心中的清莲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4-20 12:45:5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世人之爱莲,大约都是因为莲的高洁、清静吧。也难怪,因为造物者正好赐予了莲高洁和禅意清静的风骨。
    而我之于莲结缘,却是因了一点晶莹,一个符号,一段情愫。
    那点晶莹,尽管久远,却很清晰。那一年,我还在上小学,老家是很少种莲的,可那一年突然又种了,不多,就那么几片。记得有一次,恰逢雨季,散学回家时,又从荷边走过,看到了雨打荷叶。雨,淅淅沥沥,落在荷叶上,旋即变成了一粒粒晶莹剔透的珍珠,然后珍珠又会不断吸入更小的珍珠,然后珍珠又在变大,然后就滑出叶面,洒落到田里。
    出于好奇,又出于喜欢,我忍不住要在荷田边静静地注视着荷叶,注视着那粒晶莹,看着它循环地由小变大,最后滑落,就再也找不见了。
    于是,我那细小而敏感的心又开始难过起来,原来我是不愿意晶莹的离开。
    于是,我就试着用手拱起荷叶,想要留住那点晶莹,并摇动荷叶让那粒珍珠在叶面上滑动,那种灵动,大约只有金银匠能够感受得到吧,而那份惬意,又是任何儿童玩具都无法企及的。可当它到了足够大的时候,那粒珍珠立马又要变回了一汪清水,一放手,又是一大片晶莹,霎时滑落。
    就这样,我怀着一种好奇和不解,在荷田中折腾了一整个下午,直到玩弄到两只手变成了乌黑,还把汗衫染满了荷渍……手是好几天也洗不白的,而那汗衫就再也洗不干净了。
    一个符号,说白了就是一个姓氏,一个周字。而那个周字,无疑就是周敦颐的周了。在不知有爱莲一说之前,由于有过贪恋晶莹的那档子事,我对莲一直是避而远之的。就是在读过《爱莲说》之后,凡胎肉身的我,总觉得莲同其它的植物并没有什么两样,也就没怎么感觉出它的什么高贵、高洁来。倒是因了那个周字,本人也姓周,似乎就是茂叔的真本家了。既然本家先贤大儒都独爱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而我又恰恰是一个曾经“亵玩”过莲的人,较之别人似乎多了一个共鸣点,更何况我又一直在练岳不群即华山派的君子剑,“谦谦君子”总该心静如莲吧,因此,于我是无论如何也说不出不爱莲的理由了。
    而真正与莲结下不解之缘,应该是做农口秘书时候的事了。其实,我县是有种莲传统的。至于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了种莲,我不怎么清楚,好象是始于清乾隆年间吧,我只知道白莲是我县的特色产业之一。
    就在我任农口秘书时,为了记忆的便当,我还把当时县里的特色产业布局,整成了“东部莲桑北部茶,山区香菇郊区瓜,南部红薯加席草,脐橙黄鸡千万家”这么几句顺口溜呢。其中东部莲桑的“莲”,指的就是白莲了。
    对于白莲产业县里是下过大力气的,一方面是积极的引导,另一方面是大力的扶持。当时全县的种植面积号称是5万亩,实际应该只有3万多亩吧,要说规模也不算小了,作为特色产业还搞了总体规划和区域规划,开过很多的夜车,花了不少的心血,也对莲生出了特殊的情感。虽然我只是一个小小的秘书,但每当一个新型产业得以发展壮大后,内心自然十分高兴了,第一感觉就是自己的心血并没有白费,恰如一部大戏开演成功后,幕后的、跑龙套的演员自然也会欢喜,尽管成功与否似乎同他们并没有多大的关联。
    “宁都通心白莲”个大、色白、饱满、味甘香、品质上乘,要说也是莲中极品了。而现实它既没有西湖的名望,又没有邻县广昌、石城的规模,因此就有些先天不足,显得“清瘦”了。因为,只要一提到莲,一说起莲,人们大约都会想到西湖,会想到西湖的十里荷香。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是西湖之莲成就了杨万里的千古名篇,还是杨万里让西湖之莲声名远播,我不好说,也说不好,正如江南第一楼滕王阁之与王勃,这怎么能有个定论呢,应该是相得益彰吧!
    有了杨万里,就注定宁都莲只有仰视西湖莲的份了。撇开西湖不提,它的前面照样还有号称“白莲之乡”的广昌、石城,因此,留给我们宁都“瘦莲”的,更多的只有怀才不遇和孤芳自赏了。
    即便如此,每当莲花盛开的季节,在我县的白莲之乡——湛田,公路两旁,你能看到的除了莲还是莲,莲叶苍翠欲滴,莲花娇艳逼人,蜻蜓粉蝶轻飞蔓舞,好一幅莲的水墨丹青,只是我的一支瘦笔不知怎样去描绘罢了,反正那田田的荷叶和艳艳的荷花形成了莲的世界,花的海洋。我也曾陪同不少有摄影爱好的朋友前去过拍照,倒是从他们的相机上展现出来的画面既有接天的莲叶,又有映日的荷花,更有蜻蜓立于尖尖角的写意,煞是好看了。
    我喜欢莲的出淤泥而不染,喜欢莲的风光无限,而更让我喜欢莲的,还是因为它作为一个新型产业让老表富裕起来了,尤其是象湛田那样的一个原来全县最穷的乡镇之一,随着新产业太空白莲、椪柑的不断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改房、改水、改路的纵深推进,几乎家家户户都住进了小洋楼,乡村面貌大为改观,处处青山绿水,果园荷塘,黛瓦白墙,好一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田园风光。
    我何偿不想去效仿本家大儒周敦颐,在住处挖池种莲,只可惜我家院子太小,又听闻某地有一官员也在住处挖池种莲,并顺便种下了好些牛皮纸的包包,最后还是反贪局的同志帮助他捞起了那些包包。从此,我再也没了挖池的欲念。
    于是,我只想在心中植一株莲,就植那种有湛田血统的清莲吧,也好让那如莲的心事,长满心角!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沽源文苑---- 沽源人的网上家园 ( 冀ICP备13002250号-1 )

GMT+8, 2024-11-18 17:20 , Processed in 0.083947 second(s), 14 queries .

联系电话:13400461018; QQ:824344191, 2092558354

© 2012-2013 guyua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张家口红枫网络信息服务中心版权所有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