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文走哪儿都是焦点,上回他在香港电影节耍了大牌,迟到一个小时,采访如战场,金句俯拾即是,电流乱窜,顺便花25分钟给众记者上了一堂课,第二天占据各大媒体的头版位置,提前把《一步之遥》的势也造了,这等牛掰事儿,能做到的只有姜文。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姜文与记者的那点事也变得喜剧起来,好比正片之外奉送的彩蛋,每次故事不一,结局雷同:挖坑把娱记给埋了。 当年宣传《让子弹飞》时,我也参加过他的群访。整个过程有点“奇幻”,你就像少年派在渺茫大海上一样,不知道下一秒会遇到什么事儿,他的揶揄你第一次没接到,就得做好“低到尘埃”的心理准备。通常来说,记者在采访中牵引话题,掌握大局,可换到了姜文那里,啥规矩都没了,光姜文由内而外散发的彪悍气场就让记者矮半个头。 再说,记者的套路大家心知肚明,有人乐于合作,有人敷衍应付,可姜文不屑一顾。国外的电影记者专访大导爱谈高冷的话题,谈不出高度,咋能彰显地位?就像你不系爱马仕的腰带,谁知道你是土豪?谈钱谈技术能谈出什么新花样?反而电影本身的创作有很多东西可以挖,大导喜欢的通常是这杯茶。 姜文霸气,言语藏机锋,连不是他的理儿也能耍赖皮。他的大脑一旦遇到没营养的问题,会自动罢工,接着他就拿出张麻子的痞性与你展开一场猫鼠游戏。你严肃,他嬉笑;你义正词严,他绵里藏针;你说现在,他说现在已经过去了;你急一头大汗,他一派轻松“我是一个生活在哲学里的人”,都形而上学了,又能奈何?记者急得让姜文严肃回答他的问题,否则交不了稿。人艰不拆,谁都不容易,可谁让他碰到了姜文呢。 总觉得《太阳照常升起》获得的差评让姜文对国内媒体与影评人彻底失望,结果就是他越不拿你当回事儿,你越追着不放,而后他越轻视你。《让子弹飞》令媒体与大众彻底认可姜文的商业能力,但姜文不会因此得意。姜文的电影有态度,这种品质在当下很稀缺,跟干净的空气一样宝贵。姜文与媒体之间的相爱相杀到久别重逢,再到疏离,像一部精彩的电影,好戏还在后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