沽源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5528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争议官员题字 更要盯紧权力隐性腐败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8-18 16:51:0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据新华社报道,因刻意遮蔽其题词署名,并悉数清除该校新闻网上这位落马“著名校友”的报道,最近中国石油大学陷入舆论漩涡。舆论从不同的角度看待此现象,得出的结论也大相径庭。抛开个案当事人的际遇,媒体更关注的是,官员题字现象在当下其实颇为普遍,现象的发生机制和利益关系值得深入解读。

  石油大学清除落马“著名校友”墨宝,其迫切和尴尬之所以被放大,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这位校友的极大影响力。事实上,这样的做法在各地已经作为一种惯例被执行,上至中央大员,下至地方长官,官员一旦落马题字也就成为负资产。这看似不合常理,不过,若稍加分析就不难发现,在官员题字现象背后的逻辑体系中,不合常理的并不止于这类有着落井下石意味的清除行动。官员当初受邀题字所遵循的并不是艺术逻辑,从受宠到被弃,不合常理可谓一以贯之,早已成为官员题字的普遍规律。

  官员群体中自然有书法爱好者,也有书法造诣颇高者,但艺术性终究只是其中一个考虑因素。衡量墨宝价值的主要是权力,官员权力越大,其墨宝的价值会越高。双方对于这种评价标准心照不宣,从官员个人的角度看,题字有利于显示其存在感,彰显并扩大社会名誉,不排除可借此权力寻租牟取利益。江西省原副省长胡长清就曾公开卖字,每幅标价3000元至6000元,有一幅字“润笔费”高达9万元;而从地方的角度来看,他们需要上级官员的荫庇。如果献出墨宝的官员位高权重,其作品自然有利于宣扬地方形象,并且塑造“朝里有人”的想象,这对于地方而言无疑是一笔无形资产。

  借助题字这一媒介,官员和地方得以捆绑在一起,他们彼此俱荣俱损。官员飞黄腾达时,地方可以沾光;官员落寞甚至东窗事发时,地方避之不及。一种典型现象是,官员往往通过题字来展现他们的故乡情怀,完成对故乡的关照。毫无疑问,题字这种行为一旦沾染上权力就会变得不纯粹。在盛行权力崇拜的今天,有必要重视上述利益关系,继而审视行为的性质及其弊端。

  一个自然而然的问题是,这种行为是否可定性为腐败?腐败的惯常表现无非是权力变现,官员利用职务大开方便之门,条件是得到一定的利益。过去披露的腐败大案中,经常会提到让人瞠目结舌的贪腐数字,反映在罪名上,诸如挪用公款、买官卖官等,它们展现出清晰的利益链条。官员题字这类现象的特殊之处在于,它可能存在一定的利益关系,但问题是,这种关系往往极为隐蔽,它有腐败嫌疑,至于事实确定层面,无论是发现、认证还是取证等环节都显得极为困难。如果要对这种行为定性,它或许可视为一种隐性腐败,在当前的反腐格局中,隐性腐败向来给人以打击难度高的印象。

  近年来中央层面出台了不少打击隐性腐败的举措,表现出对腐败零容忍的态度。在十八大闭幕后不久,中央政治局提出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其中就包括不题词、题字的内容。值得注意的是,地方亦不乏这方面的明文规定,2013年底,武汉市政府修订了《市政府工作规划》,规定领导干部不能为地方活动或部门题词、发贺电。从这些规定中不难看出官方对官员题字现象的态度。官员通过书法来满足修身养性的需求无可厚非,但防微杜渐,针对题字腐败这种突出现象做一些约束还是有其必要性。领导干部当少一些炫耀书法的冲动,而对于地方而言,也应从一次次尴尬的清除墨宝行动中吸取教训,少一些权力崇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沽源文苑---- 沽源人的网上家园 ( 冀ICP备13002250号-1 )

GMT+8, 2024-11-16 07:20 , Processed in 0.102795 second(s), 16 queries .

联系电话:13400461018; QQ:824344191, 2092558354

© 2012-2013 guyua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张家口红枫网络信息服务中心版权所有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