沽源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9194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狂草渊源与基垫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4-3 08:10:1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在书体一章节中,我们已谈及草书的发展线路。王羲之之前的草书基本为章草,字与字之间不相连带。王羲之将笔法完善后,使草书的连带成为可能。王氏父子书作中,已见不少的连带。传米芾临王献之《中秋帖》,上下连带似乎在一气之中,即一笔书,成为草书表现的一种方式。从王献之个性看,其原本是否好此连带,当属肯定。初唐数家为法所囿,学书多不作快写。一直到张旭的出现,王家草书的连带才真正有了创造性的发展。
    张旭狂草基于今草,今草基于二王书系。唐卢携《临池诀》有言:“吴郡张旭言:自智永禅师过江,楷法随度,永禅师乃羲、献子孙,得其家法,以授虞世南,虞传陆柬之,陆及彦远,彦远仆之堂舅,以授余。”智永传世有《千字文》,虽“精熟过人,惜无奇态”,与王氏父子已有一定距离。但智永为王家后人,家藏先祖遗迹。作为智永弟子的虞世南,一定见过不少王书真迹,且世南入唐后由太宗引为秦王府参军,贞观7年授秘书监,封永兴县子,授银青光禄大夫等。作为太宗近臣,其能亲见王书真迹,自不必说。虞传陆柬之,陆柬之有《文赋》等传世,其韵近世南,但右军风骨已多不存。陆柬之传彦远,彦远传张旭。这种私门相授的作法在古代很普遍。但从智永、世南、柬之各自的书迹看,已非王书遒丽天成的气度。可以说一代弱于一代。但何以张旭能在日益弱化的王系书风中力返晋人,除了张旭个人的创造意识的强烈及崇尚骨气的审美情趣外,王书摹本在唐代的被普遍传习,或使张旭能直接取益于王书,可能有直接的关系。这一点,我们从地位卑微的孙过庭能写出得王书风气的《书谱》,可足资证明。旭书取益于王书,主要地从《肚痛帖》见出。
   《肚痛帖》首两字“忽肚”,与王书变体前的章草体式相似。张旭未必见过章草,故拟从王书《姨母帖》、《初月帖》等处学得。《姨母帖》、《初月帖》为《万岁通天帖》中前二帖。《万岁通天帖》钩摹于唐武周万岁通天二年(697),张旭可能在此前后出生,故其见到王书此二帖钩摹本,极有可能。而智永、世南、柬之所作,皆出于《兰亭叙》等新变后的结字笔法,与王书此二帖有一定差异。可见张旭此书有越过前代书家而对王书的直接吸收。自“痛”下所书用笔,则与王书手札中连带的方法相近似。不过,旭书更见环绕,连带也多。旭书的这种环绕,以圆性用笔为主,而王书则间有折顿。如王羲之《丧乱帖》中“当奈何奈何”、“深奈何奈何”,“哽不知何”等处,虽几乎连带,但转折处按而复提的动作尤为明显。尤其是末第二行“奈何”二字由下往上翻笔及末行“何”字末尾,行使时均见有明显的顿笔。旭书不能说没有顿折,但似乎按下的份量不及王书,如首行“可”与王书“何”右部之“可”,二行“知”与王书“知”,等等。顿折用笔固然增强力感,却往往妨碍整幅的大面积连带,故旭书变顿折为圆环,或称正是其走向狂放的潜在方法,也是其走出王书笼罩走向自我创新的一条道路。从《肚痛帖》的线质看,也与王书较接近,为圆实清丽,与《古诗四帖》所具“锥画沙”的那种感觉尚有一定距离。
    不过,不论是具有精致用笔的缠连的线条形态,还是有圆实清丽的线质,都说明张旭狂态背后的清新与坚实的基础。而其楷书《郎官石柱记》的精密敦秀,似乎更让人明白这一道理的千真万确。也便是说,如果没有以王书等作为坚实的基础,其要使书法在狂乱中见真精神是不可能的。而其实,《古诗四帖》线质的坚实沉涩与笔线连续运行元气淋漓的表现结果已足可证明这种基础的存在与作用。与怀素《自叙帖》一样,所谓的狂草,其性格之中最内在的一面,便是坚实的基本功。犹如舞蹈家在快速的动作之中立定精神,更需要平日加倍的训练一样。
    与张旭不同的是,怀素并没有留下楷书作品。不过,据宋《广川书跋》载:“今其书自谓‘真出钟,草出张’”。从每一个人的学书经历看,不习楷书,似乎是不可能的。怀素所传行书也不多。惟《藏真帖》、《律公帖》等,且多间以草书。此二帖为怀素晚游中州后书,其记有“所恨不与张颠长史相识,近于洛下偶逢颜尚书真卿。”从此二帖笔意看,学颜者多,间有怀仁集《圣教序》意趣,当然,也有一定的长史笔法存在(从邬彤、颜真卿处受授)。从颜真卿与怀素的对话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其对长史笔法的领悟。颜公谓张旭“虽姿性颠逸,超绝古今,而模楷精详,特为真正。”“夫草书于师授之外,须自得之。”怀素回答为:“贫道观夏云多奇峰,辄常师之。夏云因风变化,乃无常势,又无壁坼之路,一一自然。”鲁公曰:“噫!草圣之渊妙,代不绝人,可谓闻所未闻之旨也。”
    《论书帖》可能为怀素早期作品,其与右军《上虞帖》、《七月帖》、《都下帖》、《长风帖》等书风相近,可见其对右军笔法的追求。明项元汴曰:“怀素平日得酒发兴,要欲字字飞动。圆转之妙,宛若有神。《论书》一帖,出规入矩,绝狂怪之形,要其合作处,若契二王,无一笔无来源。不知其肘下有神,皆以狂称之,殆非心会者。”这些,都是怀素狂态中深厚的基垫。
    从《自叙帖》(作为怀素狂草的唯一传世作品)本身看,虽上下连带,左冲右突,但究其用笔与线质,其得自王书处,可谓多多。而其圆环之态,与张旭《肚痛帖》中细笔迹者相近。所以,从相比于初唐的流美与法度谨严的角度看,狂草似可称狂;但若沉浸在狂草之中,却让人觉得这狂决非轻狂,而是笔笔有来历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沽源文苑---- 沽源人的网上家园 ( 冀ICP备13002250号-1 )

GMT+8, 2024-11-24 03:59 , Processed in 0.095114 second(s), 15 queries .

联系电话:13400461018; QQ:824344191, 2092558354

© 2012-2013 guyua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张家口红枫网络信息服务中心版权所有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