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唐山大地震》,对已远离我们的电影,又有兴趣起来。这几天,连着看了关于《唐山大地震》和的几篇文章,有点感触,所以再写下几句。 电影是什么?几十年前,我的奶奶看到一块布幕上居然有人、会动、会说话,说这是“怪物”……;以后,电影普及了,我看电影的时代,是为了“受教育”,因为电影是“无产阶级的宣传阵地”,拍电影是为了宣传“革命思想”;…… 再以后,看电影是“好玩”(或“不好玩”),而拍电影的是为了赚钱、烧钱、出名、评奖…… 电影离所谓“宣传阵地”越来越远的同时,离老百姓似乎也越来越远(很多人长期不看电影)…… 电影是什么?也越来越模糊…… 其实,电影既不是“宣传武器”,也不是纯粹的赚钱娱乐工具。它是艺术,是文化,是一门学问!7月29日《南方周末》刊登的一篇采访陈道明的文章,陈道明就说得很好,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我们的“文化现象”就变成了“向钱冲”,文化变成金钱,金钱置换文化,赚钱成了唯一标准。陈道明痛心的说,“难道所有存在价值的最高标准就是钱?那社会的德行到哪里去了?”……“我着急的就是人性、价值观的堕落。”……“我觉得现在没意思,特别想念上世纪60年代的那种纯朴、70年代的上进、80年代的创新好无畏。”“电影是一门学问,如今的导演没人做学问了”…… “中国电影从品种、类别一直到拍摄的质量,真的像中国足球一样,连亚洲都没冲出去。”…… 其实,何止是电影,文学、美术、音乐……在“钱”的冲击下,都失去了艺术的品位,健康的思想内容。就连我们建筑(建筑本来也属于艺术的范畴),现在不也是在“向钱看”,为钱“服务”而粗制滥造了吗?现在确实缺少“艺术创作”,追求的是“经济效益”,那里会有好作品?……文艺不能成为政治的工具和某种“喉舌”是对的,但文艺要注意社会效果,要为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提倡真善美的“人性”,又是很有必要的。你看那美国电影,那一片不是在宣传他们的价值观和“英雄主义”、“爱国精神”? 回到《唐山大地震》。这部影片花了多少钱,我不知道。但应该说,它在宣扬健康的人性和人性的回归,是很值得肯定的。为什么大家看了会“哭”,会感动?为什么现在有那么多人看?不就是这么多年来,人们很少看到这样的东西了吗?…… 当然,如果叫我提建议的话,我会说,这样有意义的、看了对人有思想启迪作用的电影要多拍一些。电影票价要大大的降下来,让普通人看得起,看的人多了,总收入不还是一样的吗?这片电影看的人不少,但和二十多年前比,还是没法比,中国人那么多,只要你拍出人们真正“喜闻乐见”的作品来,还怕没人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