沽源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1815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油磨坊里的童趣(常玉河)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3-24 19:26:59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在我八岁时候的一九六四年初冬的一天,我见父母亲把筛干净的胡麻装进毛口袋里。那个时候装粮食比如胡麻,莜表,小麦等都用毛口袋装,顺便说一下怎么叫毛口袋。
  它是用牛毛羊毛合成细毛绳,编织成一米五长,口经四十公分粗的标准口袋,一袋可装满莜麦一百五十斤。这种毛口袋在那时候生产队粮食入库,家庭分口粮通用,谁家也有四五条。
  在我们村,关于毛口袋有这么一个笑话。一个论辈份我叫大爷的说话结巴,他赶着牛车给榨油房送胡麻籽时,走到东庙坡没注意牛车里手,车辕桩断了。牛样子,牛搭腰全撸出车辕子了。
  牛也跑出车辕子外面,牛车失去控制顺庙坡往下溜。把装胡麻籽的毛口袋滑掉在地上,被地上碎玻璃把毛口袋划了一道口子。
  胡麻籽散落一路,路上行人帮他控制住牛车,结巴大爷把散落的胡蔴籽收起来。身后站着一伙人中有一个老太太,父辈们都叫她二大娘。结巴大爷对这老太太道:
  “二大娘,把了你的毛,把了你的毛,把了你的毛。”
  二大娘听这个结巴大爷要拔她毛,气的骂道:
  “浑小子怎么说话呢。拔谁的毛?”
  结巴大爷越着急越说不来又道:
  “把了你的毛,把了你的毛,把了你毛。”
  二大娘在这么多人面前听到还要拔她的毛,更生气了转身要走。
  结巴大爷伸手拉住二大娘的衣襟,唱道:“把你的毛口袋借给我两条。”结巴人一说话结巴,唱戏不结巴。
  从此后大二号留下这么一句话,人们开玩笑都说:“二大娘把了你的毛,把了你毛,把你毛口袋借我两条。”这是借毛口袋借出的笑话。
  话说回来我见父亲往毛口袋里装有三十多斤葫蔴,又拿出来两个洋瓶,就是玻璃瓶子。
  我们小时候管玻璃瓶子叫洋瓶,那时候叫什么都加个洋字,比如,火柴叫洋火,自行车叫洋车子,什么洋镐,洋锹。一个大洋瓶装三斤蔴油,大洋瓶口上用皮牛皮鞭梢,拴的油瓶扣提洋瓶。
  油瓶指那时木头车都挂油瓶,油瓶是蔚县烧瓷器专烧出来的瓷瓶做牛车油瓶用,牛木车轴上都的抹蔴油起润滑作用。拴油瓶专有一种绳扣就叫油瓶扣,油瓶扣是越提越紧永不松扣,两面往起收。
  我一看这是要去榨油坊换蔴油去,心想去油房我必须跟上。这个机会不能错过,平时榨油坊里,根本不让闲人进去,小孩没大人领着,更不让进。
  我要求父亲带我去榨油房。父亲道:
  “挺冷天你去什么呀?”
  我说道,“我想进油坊里面,看看怎么榨油。”
  母亲劝道,“领上吧,孩子跟着玩吗!”见母亲搭帮说话我又再央求去。
  父亲道,“去吧,快穿衣服!”那天还挺冷的。
  我穿上,奶奶用旧羊皮袄给我改的皮坎肩。父亲用牛皮偏杠,就是牛皮条做的,腰带扎在皮坎肩外面。戴上花狗皮帽子。脚上穿上,奶奶做的棉鱼头棉鞋。手上戴上,做皮坎肩剩下的,旧皮祆袖子改的皮手套。穿戴打扮的,象个出征的武士,向母亲问去东油房还是西油房。
  大二号在六十年代有两个油房。东油房的大师傅姓王,因为从小在油房打杂烧火,聪明伶俐头脑好使,被油坊的大师傅收为徒弟。亲传验籽、炒籽、包葫蔴革包,炒的一手好葫蔴籽。人们送给绰号,小锅子,时间长了大二号的人都叫他小锅子,他的真名姓也无人叫了。我背上一个三斤大的洋瓶,父亲背上葫蔴,拿上另一个洋瓶来到东油房。
  这是一处老院,那时候都土房。一付木栅子大门,大门两边贴着一幅,经过风吹雨淋依稀可见字迹的对联。上联是:稀松软包一盘猛锤狠打,下联是:硬粗大木两根挤净榨干。横批:油如泉涌。
  进大门里观看正房五间。东房四间是库房,西房四间是牲畜棚,棚里拴有一头大毛驴和一匹马。院西边靠牲畜棚的是狗窝一条大黑狗旺旺乱吠。
  我们直接进了验籽换油的东三间中间屋门,一进门两间屋上面有柁打空房间。东间屋是油磨坊,一个大毛驴拉着油碾磨子在碾磨道里。
  进了屋,一头拉油碾磨的毛驴,正在磨道里转圈圈。这就是人们说的,毛驴拉磨一辈子也走不出那个圈。
  毛驴拉磨是专训出来的,是拉磨的牲口都是专训出来的。
  毛驴拉磨在磨杠上有老固鼻子,毛驴吊盘上拴有驴套。吊盘上装有转环铁钩子往老固鼻子上挂,用毛驴拉挂毛驴套,用马拉挂马套。把毛驴拉进碾磨道之前,给毛驴戴上套包子。
  套包子,就是二街上黑皮匠杨振荣那里做的牛皮套包。套包子下面拴一铜铃,把毛驴拉进碾磨道,从磨道管星中柱伸出一根竹杆伸到碾磨盘边上。
竹杆是活的,根据拉磨牲口的身长而定。给毛驴套上磨套,两个夹板扣在毛驴套包前面,夹板上面用皮条连接拴死。
下面是活套给毛驴戴上夹板后,活套穿过另一个夹板的吊套,套在夹板上。把竹杆上的绳,拴在毛驴笼头上,这竹杆起的作用,是毛驴如果出磨道有竹杆拉着,如果往磨盘里偷吃葫蔴籽有竹杆顶着。
  毛驴开始拉磨之前,还要给毛驴戴上捂眼。捂眼是用两个破旧毡帽头壳做的,两个帽壳连在一起,捂在毛驴眼睛上,拴在笼头边。捂眼是怕毛驴在磨道里转圈转晕了,戴上捂眼看不到转圈,就是黑着往前走。
  有句话,“磨道里的驴听话,”拉磨驴不用眼睛看,只用耳朵听。主人喊,吁!毛驴就站住,主人喊,驾!毛驴就拉磨前行。
  赶油磨的在油坊里叫磨倌。是个五十多岁的老头,年轻时大二号剧团唱戏他唱过杨六郎。因为是个赶油磨的磨倌,所以人们送他绰号,磨倌红。
  这磨倌头戴毡帽,六几年之前男人们特别是上年龄的男人。都喜欢戴毡帽,极暖和又轻省。
  毡帽的形状打开象个酱色足球,在毡帽一半正中间往后割开,往前割到留有两寸长,旋一个小半圆做帽舌头。割开的两块做护耳。一护耳缝一块狐狸皮,进屋时把护耳塞进帽壳里戴头上利索,出屋时天冷掏出护耳戴在头保暖。
  那时候民间过年时,小孩唱的童谣:“姑娘要花,小子要炮,老头要顶新毡帽。”
  磨倌红赶油磨几十年了,对碾磨葫蔴特别有经验,他穿了一双半截毡各达,里面还穿了一双毡袜。人们都说皮裤套棉裤必定有原故,不是皮裤没毛就是棉裤薄 。他这是穿毡各达还穿毡袜是什么原因?他说磨房冷半夜时坐在那打盹不动脚。
  说起磨倌红赶磨打盹,有这么一个笑话 :一天晚上赶毛驴磨,磨倌红晚饭喝喜酒回来,套上毛驴碾磨葫蔴籽。磨到十点多钟,酒劲发作有点发迷,往磨斗子里添满葫麻籽后,坐在椅子上打肫,让毛驴自己拉磨转圈。
  毛驴听到没动静就偷懒站住,磨倌红听到毛驴套包子上的铜铃不响了,知道毛驴站住了。眼睛不睁嘴里喊道,驾!毛驴继续拉磨铜铃又响开了。时间不长毛驴听没声音又站住,磨倌红听铜铃不响了,又喊了一声,驾!铜铃又响起来了,就这样铜铃不响就喊驾。
  炒锅坊烧火的宋小二子出来尿尿,看见磨倌红在打盹,毛驴站在磨道里,四个蹄子倒换歇蹄,毛驴头却在摇晃着铜铃。
  宋小二子大喊了一声,磨倌红和毛驴同时吓的一惊,毛驴继续拉磨,磨倌红的酒劲也过了。他站起来往磨斗子里添籽时,一看磨斗子里的葫蔴籽没下,这可把磨倌红气坏了。
  原来磨倌红坐那打盹,拉磨的毛驴也站住歇蹄。磨倌红听不到铜铃响,不睁眼,喊了一声,驾!毛驴摇晃一下脑袋。摇晃一会停住,又喊,驾!毛驴继续摇晃。
  等到宋小二子出来,磨倌红才知道毛驴耍了他,拉磨的驴耍了赶磨的人。
  正是:
  五十多年往事中,
  想起儿时顽玩童。
  跟着父亲去油坊,
  碰上唱戏磨倌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沽源文苑---- 沽源人的网上家园 ( 冀ICP备13002250号-1 )

GMT+8, 2024-6-26 15:16 , Processed in 0.116983 second(s), 18 queries .

联系电话:13400461018; QQ:824344191, 2092558354

© 2012-2013 guyua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张家口红枫网络信息服务中心版权所有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