沽源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0431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清明随想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3-30 08:35:06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金莲川文学 于 2017-4-17 22:12 编辑


  每年到了春分,昼夜两分开。天气乍暖还寒冷一阵热一阵,可人们的心里着实有了变化:想到了绵柔地细雨,想到了吐绿的田野,还有那清风拂柳,还有那鸟雀啁啾,还有······真是太多太多了!总之大自然的魅力是无穷的,令我们深深地敬畏。往后便是清明节,在这个传统节日里,更多的是缅怀和追忆,虽感悲情及沉重,可我们依然遵循国风乡俗,非常看重它。于是,古往今来清明时节的故事见于诗书的字里行间,洋洋洒洒生灵活现地嵌刻在人们脑海里,产生不尽地感动。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我小的时候一直以为清明时节就是上坟拜祖宗,要烧香磕头哭祭埋在坟里的人。这家要祭拜,那家要上供,在那几天里,无论杂草丛生的乱坟岗,还是少有人迹的墓园,都变得人头攒动颇有声势,只是场面尽显肃穆庄重。人们把他们对故人的哀思,尽可能的用供品形式一一呈现,以此告慰逝去的灵魂,以此平抚自己的心灵。男人们掉些眼泪,女人们则嚎啕不止,不然哪还叫清明上坟,别人家肯定会笑话的。一时间青烟缭绕哭叫连连,如此虔诚想必真能感动了天地,所以清明时节天气往往阴阳怪气,有时疾风劲舞,有时细雨浓浓。
  记得第一次和父亲清明上坟,好像有六七岁样子。父亲扛着铁锹和箩筐,我紧紧跟随,那天风很大,当来到坟上爷俩已是灰头灰脸满身风尘。我家坟地安置在西门外柳川河桥北东岸,两个小坟头荒草覆盖,旁边是沿河的大杨树。春寒之际,风卷黄沙野草瑟瑟,高大的树梢呼呼作响,一片寂寥景象。父亲培土烧纸祭拜我无动于衷,只是完事时也给家坟磕了头算完成任务。令我记忆最深的,就是父亲把供品的半拉烧饼掰给我,那烧饼真好吃,等明年清明还来,我当时就这么想的。
  如今,人们家家户户生活都富裕起来,每年的清明祭拜活动越来越隆重,尤其国家把清明节定为法定节日,所以,清明时节的祭祀便风生水起愈演愈烈。从九十年代后,一到清明时节,我家兄弟几个常常陪着父亲去上坟。当时家坟已迁至下八里村后山坡地,并且交了村委会坟地管理费,用几块界石圈起四周,表明此地有主。几个坟里埋的故人,最让我们怀念的就是爷爷。爷爷一家从关南逃荒至宣化,没几年奶奶和儿媳相继病逝,随后父亲和母亲组织了我们一家,他就一直和我们生活在一块。因此说我们兄妹五个都是他抱大的,感情至深毋庸置疑。想起爷爷的慈祥面容,心中不免酸楚阵阵,曾经胡乱瞎想:老人家能活到现在多好,不必那么辛劳那么烦躁那么无奈,多么想好好孝敬一下他,给他好吃好穿好日子颐养天年,那该多好啊。可惜人死不得复生,痛哉!每年的清明上坟,也只好在坟前多供养多烧纸,祈祷他在冥间过的好。
  回到现实中来,每当清明时节,看着陵园公墓及坟地,祭祀的场面五花八门热闹十足,便生几多感慨。人们为什么要过清明节?道理很简单,因为我们是人,做人不能忘本,你的根在哪里。我们需要索本求源,我们需要认祖归宗。清明是约定成俗的节日,表现的是一脉相承的民族精神。这些年,随着人们物质生活的提高,祭奠形式造坟修墓日渐讲究,在表达思亲至孝意愿的同时,也让人对此充满困惑。清明祭奠的供品迷信色彩浓厚,甚至不伦不类走了下道,民政管理的殡葬收费价目乍舌,富人们疯狂圈地树碑立祖大行其道。诸如此类玷污了文明祭祀,与传统的清明文化格格不入,长此下去清清明明地节日兴许会变了味道。
  试想,青山绿草环绕四周,苍松翠柏点缀其中,高处鸟儿鸣唱,低处花儿绽放,远眺河水粼光闪耀,近看小溪流水淙淙。一处处墓地鳞次栉比,逝者安详其中犹如天堂,多好!清明之际有亲人祭扫,预示着后继兴旺家室安定。在逝者的墓前焚燃一炷香,敬献一束花,追忆过去的往事,寄托共同的哀思,让所有的伤痛和苦恼随风飘去,让生者的心灵受到洗礼与净化,在大自然的阳光雨露中,生命的价值得到提高和升华,多好!

  作于二零一二年清明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沽源文苑---- 沽源人的网上家园 ( 冀ICP备13002250号-1 )

GMT+8, 2024-11-24 01:53 , Processed in 0.134298 second(s), 18 queries .

联系电话:13400461018; QQ:824344191, 2092558354

© 2012-2013 guyua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张家口红枫网络信息服务中心版权所有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