沽源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698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春染杨柳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6-16 17:37:0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偶尔翻阅画册,见一幅山水相当精妙,寥寥数笔,甚是简洁,虽属写意,却很传神。几株岸柳,造型古朴;柳丝轻拂,一抹淡绿;两只小鸟,似在对歌。毋容置疑,画者定然造诣颇深,堪称丹青高手。我细细品读,思绪悠悠,一颗心早已飞回故乡,飞回童年......


  那时,村里的西河从北面的深山蜿蜒而来,贴村流过,向南汇入大河。西河两岸全是杨柳,为的是阻挡山洪、保护庄稼。我和伙伴们得闲就到柳林中玩耍,那里成了我们不可或缺的娱乐场所。

  过了春节,冬自知是强弩之末,行将告别天地间这个大舞台,就不那么飞扬跋扈、冷酷无情了,居然变得和蔼起来,即便下雪,也带诗意;雪花硕大,曼舞蹁跹;刚刚落地,旋即融化;故有“打春的雪兔子撵不上”的经典农谚。人之将死,其言也善;鸟之将死,其声也哀。细细琢磨,冬亦如此。这时节,我和伙伴们时常眺望柳林,观察柳条是否泛青,春之气息是否浓了,春之脚步是否近了。然而,柳条儿光秃秃的,无动于衷,看来春还未起程呢。

  其实春已经朝这儿进发了。待到晚上,尤其夜阑人静之际,可听到春风打着呼哨从村中的树梢上、房顶上掠过。有时风声大作,似有千军万马,骁勇驰骋,锐不可挡,追击残冬。

  杨柳与早春最有缘分,心心相印,十分默契,春何时到来,杨柳最先得知,并且把这消息及时传给外界。这个时节,杨柳的枝条开始泛青了,只是“远看青青近看无”,难怪说“五九六九,隔河看柳”呢。

  大多日子,春风不再料峭,而是细溜溜的南风频频地吹,有时携带细雨趁夜而来,窸窸窣窣,隐约可闻,如同恋人在娓娓倾吐心声,抑或在甜甜的接吻。这微微的翕动之声犹如美妙的小夜曲,带有喜滋滋的抒情味儿,令人回味无穷。

  翌日清晨,雨过天晴。泥土经春雨滋润,散发出庄稼人特别喜欢的醉人气息。棉絮样的云朵蘸着春雨将天幕擦拭得愈发深邃而透明。一夜细雨轻洒,洗净了故乡一冬的污垢,村舍、阡陌、原野无不焕然一新。

  凡是经过春风抚摸、春雨滋润的向阳之处,无不率先记录下春之芳踪。山坡上、地堰下、山道边,小草相继破土发芽,一个个睁开惺忪的眼睛相互问安,并且恭候同伴出来聚会。它们怀揣着一颗虔诚而感恩的心,为大地母亲编织一身绿装。

  西河的杨树也开花了,那些花儿俨然深紫色的流苏,一串一串的,将杨树装扮得珠光宝气,富丽堂皇。柳丝儿也鼓起芽苞,日趋膨胀,行将绽裂,就如系着串串绿色的小蝌蚪。我和伙伴们迫不及待地来到柳林中,久别重逢般与柳树亲热起来,脱下鞋和袜子,如同一群小猕猴双手抱树,嗖嗖嗖地爬上去。我们向来爱惜树木,从不乱撅树枝,只撅下一些细小的枝条。回到树下,将细条儿去掉多余部分,用手轻轻一拧,用牙咬住里面的白条儿,将其慢慢抽出来,剩下不足一拃长的皮儿,然后用指甲在其上端刮出嫩皮,再将口儿捏扁,一支柳笛就做成了,吹起来呜呜作响。有的人将三四支衔在唇间,用力一吹,各有声韵。柳林里荡漾着绿色的音符,洋溢着无限的童趣。


    柳笛吹腻了,我们分为两拨,用柳条儿编个圈儿,上面再插上一些枝梢,戴在头上,模仿侦察兵,煞有介事地潜伏在大树后、灌木里,表演摸岗哨、攻阵地,冲杀声此起彼伏,这都是从电影里学来的。有时,我们在河畔上捉蝴蝶,在河里捉鱼摸虾,然后返回柳林捉蚁狮玩。下大雨时,山洪时常冲出河道,漫过柳林,消退之后,就会在柳林中淤下一层松软的细沙。蚁狮捷足先登,在细沙上设计出漏斗状的陷阱,专等蚂蚁、瓢虫等小动物误入圈套,以便将其猎获。它虽有四条腿,但从不前行,惟用屁股向后蠕动。你把它挖出来,放于掌中,再盖上点沙,它会把你弄得怪痒痒的。玩够了,我们也不伤害它,会把它重新放到细沙上,转眼工夫它就会潜入沙下,不见踪影。

  柳林中时常有鸟儿光顾,紫燕居多,一个个在河边忙着衔泥垒窝。有时会遇上长相俊俏、口齿伶俐的黄鹂。它会站在枝头歪头仄脑地朝我们啼啭,分明在询问我们:“你你你,干啥哩?”我们应声作答:“我我我,做游戏,你你你,干啥哩?”它不假思索,直抒胸臆:“觅食吃,觅食吃。”看样子,这只黄鹂挺喜欢我们,与我们拉了一会呱儿才飞走。

  当杨柳的嫩叶越长越大,颜色越来越浓,杏花就开了,再过几天,桃花又开了,尔后梨花、樱桃花、苹果花、海棠花就会相继开放,那可是斑斓多姿,争奇斗艳,不仅仅是春染杨柳,而是春色满园哩!

  布谷鸟是庄稼人的朋友,恰到好处地飞过故乡上空,不厌其烦地提示人们:“播谷播谷,切莫疏忽。”

  在布谷声中,梯田里响起了声声耧铃,田野上人们在忙着播种......

  春染杨柳,也染绿了我们的童心。杨柳长了一圈年轮,我和伙伴们则长了一岁;杨柳长高了,我和伙伴们也长大了。后来,人口大增,粮食供不应求,为了生存,只好改河造田,将西河改到西山脚下,河畔上的柳林随之荡然无存了。但是,儿童时代的西河和柳林,如同珍贵的照片仍然保存在我的记忆深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沽源文苑---- 沽源人的网上家园 ( 冀ICP备13002250号-1 )

GMT+8, 2024-11-19 20:21 , Processed in 0.099937 second(s), 15 queries .

联系电话:13400461018; QQ:824344191, 2092558354

© 2012-2013 guyua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张家口红枫网络信息服务中心版权所有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