沽源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689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今日又登鹳雀楼,放眼江山万里秀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4-20 11:15:0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今日又登鹳雀楼,放眼万里江山秀。大唐雄风今何在,斜阳犹照古渡口。铁索连舟浦津桥,从容豪迈任狂涛。至今犹思建桥人,云水苍茫雾飘渺。白日依山尽,淹没了大唐繁华,黄河入海流,流去了千古风情。回首:黄河上空,鹳雀楼头,那依依不散的彩霞,难道不是一首最美的诗篇?
    【一】
    唐开元十二年(公元724年),在蒲津渡这个历史上著名的黄河古渡口,修建的“铁索连舟固定式曲浮桥”终于完工了。铁索连舟浮桥的建成,它结束了千百年来,人们摆渡过黄河的历史。铁索连舟浮桥的建成,它打通了秦晋黄河天堑,为黄河两岸人的互来互往提供了极大的方便,也把首都长安和当时非常繁华的河东之地连在了一起。人们为大桥的建成无不兴高采烈,奔走相告,欢欣鼓舞。对于当时河东府的人民来说,是一件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也是唐开元盛世以来,惠泽秦晋人民和为地方做的一件大好事,大实事。难怪桥建成后,唐玄宗要亲自来看一下。在这万里黄河上建成的第一座铁索连舟大桥,来炫耀一下自己主持开元新政以来所取得的辉煌功绩。
    大唐天子李隆基的到来,惊天动地,天下皆知。而此时,远在几千里之外,漫游边塞风光的王之涣,闻听这个消息,感到很震惊。恨不得一下子回归故里,看看新建成的蒲津渡黄河铁索连舟大桥,再游览一下大唐天子光临处的盛世景象。于是他满怀着激动的心情;满怀着对家乡的爱恋;满怀着对亲人的思念;满怀着对古渡大桥的向往。踏上了回归故里的万里征程。
    他跋山涉水,风雨兼程,沿河而下,一边欣赏着黄河两岸秀美的山水风光,一边聆听着人们对大唐开元盛世的赞美。他伫立船头,看着滚滚滔滔奔流的黄河水,一阵又一阵,自信,乐观,豪迈的激情,时而涨红脸面;时而涌上心头,在心中奔流激荡。
    【二】
    几个月后,来到了蒲津古渡。他看到:这不是一般的浮桥,而是用铁索把很多条大船连在一起而成的黄河大桥。大桥两边各有四个大铁牛,每个铁牛旁站着一个气宇轩昂的铁人,目视着前方。铁牛脚踏铁山,挺胸抬头,睁大眼睛,雄视着波涛汹涌的黄河。铁人,铁牛油黑光滑。在秋日的阳光里闪着迷人的光彩。啊!太美了。他一边抚摸着铁牛,一边赞叹着,多么伟大而充满智慧的人民!多么气魄非凡而充满活力的大唐盛世呀!
    铁牛以它强大的力量和恒久的毅力,充满自信地紧紧地拉着粗壮的铁索,让那些漂浮在黄河狂涛中的船只稳如泰山,坚如磐石。王之焕站在用铁索把很多大船连成一体的而成的浮桥上。看到黄河从脚下奔腾而去,他思绪连绵,感慨万千。这铁牛,铁人,铁索,不是在展示着大唐勇于开拓进取,自信豪迈的盛世胸怀和不畏艰难的精神风采?
    秋日的阳光,像一道道金光洒在他的脸上,身上,全身感到热浪在涌动,在激荡。他兴致不减,于是他甩掉了笨重的行囊,迈开大步向鹳雀楼走去,因为那里自古就是人们吟诗唱赋的好地方。他喃喃自语:我怎能错过这千载难逢,抒发情感的好机会呢?
    【三】
    于是,他健步登上鹳雀楼,依栏而望,真是太美了!新建成的浦津大桥横卧在宽阔的黄河水面,两岸的八尊大铁牛,紧紧地拉着铁索,姿态是那么的优美,神情是那么的专注。脚踏铁山,雄视黄河,在秋日的斜阳中显得更美了。在它们的眼中,没有什么可以使它们屈服认输,也没有什么可征服它们坚定的意志决心。波涛汹涌的河水闪着金光,带着云烟,乖乖的从桥下穿过。在不远处又折向东方,滚滚滔滔,浩浩荡荡地奔向那远方的大海。一轮白日就要慢慢落在那云烟飘渺,连绵起伏的群山之间了。天色未暗,可蒲州古城早已是灯火通明,把个河东大地照的一片光明,呈现着一派欣欣向荣的繁华景象。
    肥沃的河东大地,珍奇的百里盐池,秀美的中条山脉。在他的眼前,显得那么的美;那么的和谐;那么的气象万千。但这只是这盛世王朝闪动的一个个小亮点。他想:要看到整个大唐开元王朝所呈现的昂扬向上的精神风采和盛世繁华的新景象,以及更远更大的千里万里的美景,就必须站的高些,高些,再高些啊!个人的功过是非,成败荣辱比起眼前这雄壮秀美的江山社稷,和大唐盛世王朝来说,算得了什么呢?他激情澎湃,敞开衣襟,倾尽满腹才华,用尽真情实感,不由得吟咏出了这首《登鹳雀楼》的千古绝唱: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四】
    “慷慨有大略,倜傥有异才。”的王之涣。没有辜负盛唐,这个充满青春畅想和生命活力的伟大时代。
    《登鹳雀楼》的前两句, 诗人用质朴的语言,高度概括了他登楼时的望中景,“白日依山尽”。接着展开想象的金翅膀,生动豪迈的吟咏出了,“黄河入海流”的意中景。这是典型的将当前景与意中景相融的写法。“画面辽远宽广,诗境开阔深远。”《百集大型电视片一中华古诗词》
    诗人即景生情,由实入虚,把眼前景象推向了更广阔的人生境界和生活至理:“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要想领略更高、更远、更壮美的景色和境界,那就再登上一层楼吧! 随着他的步步攀升,眼界越来越宽广了,把诗的境界也推上了极致,“越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诗人用最朴实的词语,最畅晓的语言,写出了最有哲理,最振奋人心的诗句。全诗一气呵成,了无痕迹,从容豪迈,气势恢浑 。诗作充分展示了诗人高瞻远瞩的襟怀,和一个时代积极进去的精神。”《百集大型电视片一中华古诗词》
    千百年来,一说到王之涣,就会想到鹳雀楼。一提到鹳雀楼,就会说起王之涣。王之涣不知成了多少代人积极进取,不畏艰难,奋发向上精神象征,《登鹳雀楼》给了不知多少人登高望远,雄视江山社稷的无穷力量。诗因楼而作,楼依诗而名。凡是中华子孙,都不会忘记自己童年时代,跟着老师摇头晃脑朗诵“唐,王之涣《登鹳雀楼》”的情景。也常常会看到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教呀呀学语的孩子朗读王之涣的这首《登鹳雀楼》的美丽诗篇。
    2013年6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与来华进行国事访问的韩国总统朴槿惠共进午餐时,并相赠了礼物。习近平赠送的礼物就是这首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书法作品。深刻表明了习主席胸怀天下,决心带领中国人民,不断登高进取的壮志豪情。也希望中韩两国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心境,将两国的友好交往和关系再推上一个新的台阶。这足以说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在习主席心中的份量。《登鹳雀楼》真正千古绝唱!
    【五】
    王之涣(688年—742年) 是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字季凌,汉族,绛州(今山西新绛县)人。豪放不羁,常击剑悲歌,其诗多被当时乐工制曲歌唱。名动一时,他常与高适、王昌龄等相唱和,以善于描写边塞风光著称。“他的歌咏意气风发;他的创造喷涌而出;他的诗境,风骨阔大而又丰满。” 。但在仕途上却很不得意。一生未被唐统治者欣赏和重用。再加老天也不佑英才,55岁的王之涣,身染疾病,于开元29年(公元742年)病逝,死后葬于洛阳。开元盛世结束不到一年,王之涣也走了,真是历史的巧合。他与他挚爱的大唐盛世与生共来,与死同去,怎能不使人痛断肝肠,感慨万千啊!
    王之涣人生的坎坷经历与不幸的人生命运,成就了他的诗作首冠唐诗,妇孺皆知,传唱千年不衰的辉煌。王之涣“才比天高,命比纸薄”的一生,也是从古到今很多有才华的知识分子不幸的人生经历,与人生悲情命运的真实写照啊!
    据记载:王之涣35岁时,任冀州衡水主簿。衡水县令李涤将比他小17岁的三女儿许配给他。足见他已诗名远扬,才受到了县令父女的爱戴。不久因被人陷害诬谤,诗人便乃拂衣去官,离亲别家,开始了流浪漂泊的生涯。此后的三四年里,他沿着黄河两岸漫游数千里,览尽了黄河两岸的奇山秀水,无限风光。
    漫游期间,他为一程又一程壮美的山河景色所迷恋着,激动着,他胸中久积的才华被完全释放,以前所未有的气势爆发开来了。他面对沿途气势雄浑的山川风物,自然风光,满怀激情地写了很多豪情奔放的优美诗篇。其中《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两首诗,成了千百年来人们传唱不衰的优美诗篇。可惜,由于社会历史原因,他的诗只有六首流传下来。
    【六】
    鹳雀楼,位于山西运城市永济市的古蒲州城西郊,浦津古渡旁边的黄河东岸。楼体雄伟壮观,背依中条山,西望华山,俯瞰黄河。因有鹳雀常栖息于楼上而得名。始建于北周,废毁于元初。
    “为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于1997年开始恢复重建。2002年建成完工。鹳雀楼景区总面积占地总面积1470亩。楼院占地108亩,主楼建筑面积为8362平方米。楼体仿唐形制,总高73.9米。共七层。鹳雀楼楼景区位于秦、晋、豫三省交会的金三角经济协作区区域的中心。是一个集游览观光,休闲度假、餐饮娱乐为一体名胜景区。”
    一千多年来,此楼一直是游人们登高极目山河,放歌抒怀的胜地。成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象征。激励着炎黄子孙奋发向上,不断进取的振兴之志。鹳雀楼成了与大观楼、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等齐名的中华文化名楼。
    鹳雀楼上名书佳帖,精彩纷呈。诗词文章,优美感人。匾额对联,雕刻壁画,寓意深远,生动的展示着中华名楼的独特风采。
    【七】
    山西运城地区,古称河东府地,或河中地,位于晋陕豫交界的黄河金三角地带。是三晋南通中原,西达长安的必经之地。历史上的各个时期都被军事家和政治家看做很重要的战略要地。这里四季分明,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民风淳朴。历史悠久,文物古迹随处可见,故事传说浩如烟海,才子佳人层出不断,英雄豪杰无以计数。是一个集文气、才气、王气与人气为一起的风水宝地。
    尧舜禹曾在此建都城,神农曾在此耕过田。关公曾在此舞大刀,司马光曾在此砸破缸。张果老倒骑毛驴把歌唱,红娘月下牵红线。还有那 “王维、柳宗元的风采,关汉卿、王实甫的风流,扬玉环、西厢记的传奇等等”无数风云人物,都在这块河东【晋南】大地上,上演过最精彩,最美丽的人生戏剧,名垂青史,光耀后世。
    一个才华横溢,有着人生悲情命运的诗人王之涣;一个斜阳残照,泪洒江水冷的蒲州古渡;一座淹没700多年后,重又建成的鹳雀楼;一首蕴含着只有登高才能望远的歌咏诗篇。在经过千百年的风雨雪霜之后,越发光华照人,温馨四溢。
    黄河恋楼回首东折去,彩霞依楼常常停留驻。普救寺的钟声,敲醒着岁月的更替。也敲醒着尘世上,那些爱做梦的痴情妄想之人。也焕发着中华民族声声不息,奋斗不已的无穷生命力!
    大唐盛世离我们已远去,雄伟壮观的铁索连舟浮桥没了,但铁人的奋进志气还在。曾经人流如潮的古渡也消失了,但铁牛的不畏艰险,奋发进取的顽强精神还在。
    你看:那不远处新建成的,横跨黄河的风陵渡大铁桥和雄伟的公路大桥。不正是我们这个时代,更加伟大的象征吗?
    气势雄伟的黄河铁路公路大桥,正载着三晋儿女新千年的盛世梦想,走出河东,跨过黄河,走向全国,走向未来!
    【特注:黄河大铁牛亦称唐代铁牛,位于永济市城45公里,蒲州城西的黄河古道两岸,各四尊。铸于唐开元十二年( 724),为稳固蒲津浮桥,维系秦晋交通而铸。元末桥毁,久置不用,故习称“镇河铁牛”。后因黄河东移,开元铁牛等没入水中,悄然消失。 1988年,永济县博物馆在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经过一年多的查访勘探,于次年8月发现并出土了唐开元铁牛、铁人,引起各界人士关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沽源文苑---- 沽源人的网上家园 ( 冀ICP备13002250号-1 )

GMT+8, 2024-11-17 06:39 , Processed in 0.104640 second(s), 15 queries .

联系电话:13400461018; QQ:824344191, 2092558354

© 2012-2013 guyua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张家口红枫网络信息服务中心版权所有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