沽源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5358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一座老桥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11-26 14:17:1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一座老桥,一个城镇的印记

三伏潭,我的故乡,一个普通的行政小镇。故乡有一条小河,叫通顺河。清澈见底的河水像一条流动的血脉,在故乡的大地、村庄、集镇横贯而过,就像慈祥的母亲一样,哺育着她的儿女们。

故乡的人们世代依河而居,傍井而住,水边人家密集。三伏潭境内通顺河两岸,利于人畜通行的摆渡船、木桥、水泥桥,自然也多。河水清且涟漪,小桥流水人家,儿时的故乡就是这样的风景。

起初,这里的人隔河渡水假与舟楫,三伏潭境内通顺河上桥很少,但大多是木桥,就连木桥也只有那么几座。我还清楚的记得,摆渡船、木桥有:毛场老街渡口、彭桥木桥、留名口渡口、三伏潭老街渡口,三伏潭木桥、沟二木桥、荣家湖渡口、夏市上街木桥等。也有不少的拉渡船。

木桥,是用木材建造的桥梁。故乡多生长柳树,青皮的柳树桥桩,缠有浪渣,虽架在水里,却还能发出柳芽来。走在木桥板上,会感觉到木桥的晃动,也有绳索的木桥栏杆。

水深自有摆船人。摆渡是故乡的一道风景,摆渡人荡着浆,小船穿行于河流的两岸之间,看惯春花秋月,听腻鸟语浪声。渡过流泪的新娘,摆过知书达理的儿郎。

石桥在我的故乡很少见,也可能是平原河湖地区不长石头,缺少材料,二则是余生晚矣,不及尽见。要说修建水泥桥,三伏潭区域数毛场桥最早。毛场桥水泥桥修建于上世纪六十年代中叶,由沔阳县水利局拨款施工建成。我记得,银灰色的桥墩托举着桥面,桥面宽敞。但桥栏甚是简陋,桥栏杆用的是两排圆钢,横连在桥面两边的水泥方柱上。桥中间左右有三个水泥柱,分别书写着“毛场桥”三个大字,是教私塾的堂兄书写的。我从桥上过,走过人生的春秋冬夏。毛场桥!一座饱含着我童年与亲情的连心桥。

从上世纪的七十年代到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三伏潭在通顺河上建造起一座座钢筋水泥桥。有夏市灌溉节制闸桥、夏市通三湾村的水泥桥、沟二村水泥桥、三伏潭一桥、二桥、毛小村水泥桥、彭桥村水泥桥,还有318公路通往仙桃西站,跨越通顺河的公路桥。

三伏潭一桥、二桥位于镇区,起初,镇区只有后来被人们称作的三伏潭一桥,其原名叫三伏潭桥,此桥连接南北走向的三丰公路。九十年代,又在三伏潭桥上游不远的河道上,建起了南北连接镇区文卫路和王湾、同心村的新桥,于是就有了老桥和新桥之分,也就是人们分辨出的一桥、二桥。

三伏潭桥,心中的老桥,我的记忆中始终保留着这么一座桥!改革开放后,我家搬进了镇区,就住在桥南堤坡下的新龙街。这座桥上世纪七十年代修建,屈指算来,也有四十多个年头了,不堪负重的她,而今老了!桥面铺装露骨破裂,副拱及拱上老化,已成危桥。

这座桥,连接着丰口头到排湖,是天门、三伏潭镇通顺河以北村子的人,来往于318公路和镇区的必经之地,留给三伏潭人不少的深刻印象。一座老桥,一个城镇的印记与地标,见证了三伏潭的风风雨雨。四十多年的老桥,也承载着四十多年来三伏潭变迁的故事。

七十年代中期,土地尚没开放,计划经济下,农民的生活是贫穷的。通顺河南岸的三伏潭镇区建设,没有一座楼房、一条街道,工商业也只有那么几家,如猪厂、酒厂、供销社、牛马行、几家小小的勤行铺、铁铺、裁缝铺。

我虽不是当地的“老水利”,对三伏潭桥的修建也知其一二。此桥是在三伏潭撤区并社前修建的,由县水利局监制,公社水工队负责施工完成。物质匮乏的年代,钢筋水泥等建桥物质紧缺,靠计划是困难的。记得建桥所用的螺纹钢是公社党委黄兆明书记,找到“党叫扛枪就扛枪,党叫炼钢就炼钢”的老战友,时任鄂钢汉办材料科长,老家住三伏潭前进村人胡定法,这一关系批的条。水泥好在那个时期有了沔阳县水泥厂,找县委开后门批得,保证工程所需。沙子、石子从大巴河等地购进,驳船运至丰口头码头上岸。

三伏潭桥桥体是拱形的,下面有四个大拱,大拱上面是一个个小拱,大拱上加小拱,为的是减轻桥身的重量,且便于排洪。老桥宽6.7米,桥长63.4米。桥面没有设置人行道,行人与车辆混行,桥栏镶嵌的水泥花板也没有飞禽走兽和花卉图案。

三伏潭桥建起后,方便了居民的通行,于是,在镇区的通顺河北岸兴办了中小学,油厂、粮站、建筑队、拖拉机站、干部家属院、康王办事处等企事业单位。

三丰公路是1975年冬季开挖修筑的,一沟一路。一条连接着通顺河的灌溉渠,一条直通丰口头的石子路,路两边栽种水杉。那时,此路走手扶拖拉机居多,当时国产的“解放”牌汽车,该公路上也很少见。

长相忆,最忆故乡的这座桥。那时,没通自来水,人们主要吃河水。我担着水桶,来到桥下挑过水,清澈的水很是甘甜,鱼儿在水中游动都依稀可见。河水下雨就会涨水,蒙蒙细雨中,两岸有撒网的人捕鱼,水退投虾网捞虾。故乡的人,个个都是捕鱼捞虾的能手。

我也骑着自行车在桥上春风得意过,两个孩子读小学、中学,走的都是三伏潭桥。有时,接孩子们放学回家,自行车载着的他们前一个、后一个的,我使劲地蹬上桥拱背,远望,河道蜿蜒曲折,河岸杨柳依依。看桥下,桥拱倒影水中,河水潺潺流逝。

过桥拱背,是桥头下坡路,自行车靠惯性可前进到家门口。我的头发在春风中飞扬,心里充满着对孩子们的殷切期望。

故乡有送中餐到学校给孩子们吃的习惯,做母亲的怀揣饭盒,走在桥上,水风吹拂着她们的花头巾,露出额边的发丝。脸上的微笑,女人的清香,使人迷醉。

无怨无畏,感恩的桥。故乡的“桥妈妈”,是他(她)们渡过、送过一代又一代的故乡的莘莘学子,走向成功,走向辉煌。

故乡以桥命名的地名也美极了,单说这宝善桥,出自“惟善以为宝”名言,自古积德三件事,修桥补路建学堂。在宝善桥,一直是被视为积德行善的事,乡亲们的善举,博得好名声,以荫庇子孙。记忆中的宝善桥小学,环境优美,清静宜学。早年的印象,我只能在梦中寻觅了。

上世纪末,江汉油田丰口头区域的开采,超载油车的进出,三伏潭桥成为必由之路,桥面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坏。为了支援国家建设,当地政府对三伏潭桥进行了维修和改造。加宽加高了桥面,留出了人行道,桥面也变得平整。白天人来车往,晚上灯火辉煌。桥栏杆上雕龙画凤,形态各异,五颜六色,格外美观,令观赏者赞叹不已。

故乡日新月异的变化着,处处旧貌换新颜。城镇化的建设,像一根杠杆,撬开了三伏潭镇招商引资的大门,使该镇迈上了经济发展的快车道。近日,看故乡网媒,得知三伏潭一桥即将拆除重建的消息,目前拆迁工作已经启动,老桥改头换面也成为了现实。昔日我留下那串串脚印的老桥,如今却令我依依不舍!

老了,不中用了!老桥啊老桥!但愿你抖落经岁月浸蚀的斑驳痕迹,像蛟龙一般横跨在故乡的河面上。亲爱的老桥,我虽不曾最后一次目睹你芳容,但我对三伏潭老桥的那份痴情,那份守候,依然牵挂在心中!顷刻,思念故乡的泪水却润湿了我的眼眶。

掬一捧通顺河水,即使不如颐和园昆明湖的水清澈纯净,她却孕育了一代人浓浓的乡愁;捎来一包故乡的泥土,虽说贫瘠,却能让游子深深扎根在心底。故乡,带给我的是神秘。在外漂泊,即使是故乡的一点一滴,也足以让人情牵梦萦。

三伏潭老桥,作别昔日的疲劳负重,不再有往日的荣耀,就像一位时光的老人,给我们在诉说着那段尘封的故事,但它身上的历史印记永远不会消失。新建桥在原址上施工,预计明年6月完工,投入下一个若干年的轮回。

新桥重建指日可待,其通行能力比老桥增加。重建的老桥,将成为这个城镇的新的中心地标,也将成为故乡飞翔的翅膀,更大地促进三伏潭经济的发展,强镇富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沽源文苑---- 沽源人的网上家园 ( 冀ICP备13002250号-1 )

GMT+8, 2024-11-24 07:03 , Processed in 0.129350 second(s), 15 queries .

联系电话:13400461018; QQ:824344191, 2092558354

© 2012-2013 guyua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张家口红枫网络信息服务中心版权所有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