沽源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0402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为何贵司的工作日志制度形同虚设?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10-23 16:49:2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据调查,高达76%的公司都在执行工作日志制度,但大部分管理者反映:最后这项制度要么不了了之,要么沦为了鸡肋。坚持继续执行,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放弃执行,又找不到更好的管理方法。
  针对这个问题,笔者运用目前流行的基于”开放、平等、自由“的“互联网思维”做了一些思考,分享给大家。
  为何要写工作日志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为什么很多企业都要求员工写工作日志?
  不外乎三个原因:
  第一:检查员工工作饱和度。
  “不能浪费掉员工的一分一秒,这都是老子用钱买来的”。——这句话引自笔者做调研时某私企老板,虽然话很糙,但能反应很多企业老板的心声!在他们的心里:公司付钱购买的就是员工那8小时的工作时间,保证员工在8小时内的高效工作,就是节省企业成本。加班还得付加班费不是……
  第二:实际工作路径与计划的对比。
  “我不关心员工每天干什么,我只在乎员工是否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了计划好必须要完成的任务”。——这句话引自某上市公司老板。他们公司不要求写工作日志,但要求写周计划和周总结,并且要在每周周例会上沟通交流工作进展。
  第三:持续改善和提高员工的素质
  很多有作为的领导要求员工写工作日志,目的是为了暴露问题、发现问题,对员工的工作态度和能力进行评估指导,促进其职业素养的提升!
  以上是企业要求员工写工作日志的三个代表性的出发点。
  其次,我们来回顾下当前企业是怎么执行这些制度的,员工不喜欢写日志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参见下面的思维导图分析:



  在与很多管理者交流的过程中,我发现大部分管理者都会把“员工不愿意写工作日志”的原因简单化的归结为:员工自身职业素养的问题。但实际情况真的是这样吗?
  笔者刚参加工作时在一家知名的民营企业工作,公司也要求每天写工作日志,并且由人力资源部抽查,发现一次不写工作日志,就要罚款50元,并且还要连带自己的主管领导也要被罚50块。即使这样严格的制度,公司也依然有很多同事不能及时完成工作日志。曾有同事因为出差忘写的缘故,被罚1000块!为什么他会忘记?习惯问题!当时我们写工作日志使用的工具是某知名厂商的OA软件,这个软件超级难用,书写体验也很差,基本上除了每天下班时用来写日志应付公司检查之外,从来不会被打开。因为他对我来说没有价值!自己的日程安排是写在工作笔记本里面的,写一天的工作总结,当然也希望能直接顺应习惯写在日志本里即可。但公司硬生生强迫员工写在丑陋的OA系统里,没有办法让员工养成习惯。
  后来,我还使用过Excel写工作日志,也要求我的下属这么做,每天写完日志要发到我邮箱。但实践表明,这又是一个愚蠢的主意!因为作为一个中层领导,你根本没有时间来坚持查看每个下属每天的日志!而且即使打开邮箱,下载他们的附件日志,看完了,再给他们一些评论和反馈,这个流程也极其麻烦!所以开始恶性循环:原本有一些员工他们每天很认真的写日志,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建议,但是他的领导从来都没有反馈……因为没有反馈,他也不再认真写……
  所以,“工作日志制度”实行不起来的主要原因是:没有人性化的工具!并不全是员工或者制度的问题!
  互联网思维下的工作日志具备什么特点?
  运用互联网平等、开放、自由的精神,想象一下理想的工作日志工具应该是什么样子?我认为他具备以下几个特点:
  1、顺应人的行为习惯;
  比如这个工具应该可以安排我的行程、任务清单,在写一天的工作总结时,能够根据这些线索,自动帮我生成工作日志等。
  2、良好的用户体验;
  能够灵活的调整日程任务安排,帮助我做工作备忘、知识管理等,操作要简单,学习成本低;
  3、可以实现移动办公;
  4、更关注如何最大化的帮助员工更容易的完成工作,而不是管理者管控的需求;
  比如帮助员工获取公司分配给他的工作目标和内容,工作反馈的信息互动更通畅
  这也是笔者目前的理想:打造一款真正简单好用的工作日志软件,站在员工的角度,帮助企业改善落地日事日清,日清日高的制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沽源文苑---- 沽源人的网上家园 ( 冀ICP备13002250号-1 )

GMT+8, 2024-11-16 09:02 , Processed in 0.141066 second(s), 15 queries .

联系电话:13400461018; QQ:824344191, 2092558354

© 2012-2013 guyua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张家口红枫网络信息服务中心版权所有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