沽源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5970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一样中的不一样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9-13 22:21:0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在北京798的景区里,有一座中山装的塑像,有3米多高,路过的游人无不称奇,纷纷拍照。倒退四五十年,中山装是最为普通的服装,从高官到百姓,都是一水的中山装,想不到今天中山装成了稀罕物,到了拍照留念的程度。在成都边上有一个建川博物馆,有一个展区全是文革时期的瓷器,水壶、水碗、坛子之类的日用家什,白底,上面是红色的毛主席语录和毛主席像,这类物件当年哪个家里都有不少,如今进了博物馆成了展品。


  这半个世纪,中国的变化巨大,半个世纪前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状态,令半个世纪后的人们感到陌生和新奇,恍如隔世,年轻人看中山装和文革物件的眼神,如同看清朝的马褂和青花瓷。


  由于今人对前人的生活状态感兴趣,所以古民居也进入了旅游项目,所谓古民居就是以前的村镇,最老也老不过明清,最新也就是文革前。每个省都有那么几个,我去过几处,如贵州的天龙镇、云南丽江的束河和腾冲的和顺,广西贺州的黄姚,四川雅安的上里,陕西韩城的党家村,安徽的西递和宏村,江苏的周庄、同里和木渎,浙江的乌镇、西塘和八卦村,湖南的凤凰。这些个古村镇都有自己的特色,但据本人归纳,古村镇有着这么几个共同特点。一是必定要有一所颇具规模的祠堂,数百年的香火传承,还出过若干举人若干进士。这样一来,就上升到了传统文化层面,不再是一个只知道吃喝拉撒睡的村落;二是要有几所像模像样的大宅子,窗户上有能工巧匠的木雕,墙壁上有名人的字画,有乾隆爷御笔赐的匾就更好了。这样一来,有形的文化遗产也有了;三是要有几条老街,石板路、石牌坊、旧店铺;四是要有一条小河从镇中穿过,河上有石桥,桥头有歪脖老槐树;五是要有那么几段说得过去的故事传说之类的,或是伏羲,或是秦汉,总之表现出源远流长历史悠久。


  倒退几十年,在中国找这样的村镇,一抓一大把。现如今,都没了,都成了社会主义新农村。整齐划一的住宅,柏油路覆盖全村,家家电视电话,见不到马拉车牛耕田,改成了汽车拖拉机。小河还有,河水无法看了,都是乡镇企业排放的污水。半个世纪前的村镇已经找不到了,面目全非,踪迹全无。有这么一句口号,让农村更像农村,听着都新鲜,但却是实情。能保留下来的大都是偏远的地方,远离城市,交通不便。我听周庄的人说,文革那会儿,周庄的人要是出来,没有陆路,只能划船走水路,要走上一天。湖南的凤凰,在大山里面,远离城市。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当地的领导有慧眼,认识到古村镇的价值。按照现在时髦的说法,就是有跨时代的战略眼光。他们及时地把古村镇保护起来,在那个年代,这样做是很不容易的。


  中国很大,但不管你走到哪里,城市是一样的城市,农村是一样的农村,一样的楼房,一样的街道,一样的超市,一样的广场,连广告都是一样,在偏远村镇的山墙上都能够看到葛优招牌式的坏笑,大概是联通的广告。千城一面,千村一面。去一城如去千城,到一村如到千村。


  文化趋同的潮流在中国蔓延,农村学城市,小城市学大城市,大城市学特大城市,学来学去,都学成了一个模样。在全世界范围内,各国都在学美国。喝可乐,吃汉堡,穿耐克,看NBA。文化趋同的力量是如此势不可挡。在若干年后,也许全世界会变成了一个模样。


  前几年,我去甘孜的丹巴县,藏区,全县不到两万人,县城狭小,没有多少居民。县城的旅馆十分简陋,在旅馆办手续时,我看到墙上贴着一张法拉利的海报,红色,最新款。在中国最偏远的地方能够见到世界上最新最贵的奢侈品的海报,由此可见,文化趋同的潮流无处不在,其力量无人能敌。


  文化趋同的潮流早已遍布中国大地的每一个角落,如今只保留下来星星点点几个古村镇,在一样的中国大地上保留了一点不一样。不幸中的万幸。


  这些古民居是前人留给我们的,我们又能给后人留下什么呢?能不能多留下一些不一样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沽源文苑---- 沽源人的网上家园 ( 冀ICP备13002250号-1 )

GMT+8, 2024-11-28 05:39 , Processed in 0.141935 second(s), 15 queries .

联系电话:13400461018; QQ:824344191, 2092558354

© 2012-2013 guyua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张家口红枫网络信息服务中心版权所有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