沽源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2065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以《山居秋暝》为例谈王维诗歌的特点(郭景昉)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6-6 22:32:47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王维,字摩诘,是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他擅长绘画,精通音乐,又精研佛理。他的诗歌以清丽、旷淡、含蓄、浑成见长。奠定王维在诗歌艺术史上的大师地位的,是其歌咏归隐的山水田园诗创作。《山居秋暝》就是王维山水田园诗歌中的名篇。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细雨初霁,青山滴翠,夜幕降临,凉风习习。月光如洗,松影斑驳,清泉潺潺,夜静山空。由喧闹嬉戏声而知竹林有洗衣女归来,由无风莲动而知有渔舟顺流而下。春芳尽可凋落,高士自当流连忘返。诗情画意中寄托了诗人高洁的情怀及对理想境界之追求。对于本诗,有人分析它诗中的的画意,有人看出作者诗意的生活,而我在这里想以《山居秋暝》为例谈谈王维诗歌的几个特点。
  一、以动衬静的表现手法。王维受其母影响,终身信佛,精研佛理,所以他能让身心处于近于寂灭的虚空状态,他的诗也多呈现出一种空明澄澈和宁静之美。而他的这种境界的表达又不是极力渲染的,而多是用以动衬静的方法,使他的诗歌呈现出的是一种高远的宁静,一种大宁静。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雨后黄昏,月色如银,潺潺水声,在松林间回响,山愈显得空,愈显得静,愈显得清幽。以有声凸显静谧,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再比如,《鸟鸣涧》一诗中,“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一句也是以鸟的“鸣”来衬托山的静的。又如《秋夜独坐》一诗里的“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过感化寺昙兴上人山院寺》里的“野花丛发好,谷鸟一声幽”,都是以果落、虫鸣、鸟啼反衬山林的静谧,以动写静,显示出心境的空明与寂静。
  二、丰富的色彩搭配。王维是个画家,他曾写过《画学秘诀》,苏轼评价他的作品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所以他很擅长运用色彩来勾勒景物。《山居秋暝》中这一点就表现的很充分。“空山新雨后”,水洗后的山,不光是绿,而且应该是绿的发亮,绿的晃眼,绿的青翠欲滴。“明月松间照”,明月是银白色,银白的月光透过松树的缝隙照下来,给人一种安详的静谧。“莲动下渔舟”,也许是绿叶在动,也许是红荷在动,也许是绿叶和红菏都在动,,使得画面意趣横生。丰富的色彩使用,使得整首诗空灵而不单调,纯净而不寒酸。再比如〈山中〉一诗写到“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短短四句话,就使用了白色,红色,绿色,三种色彩,而这些色彩又互相映衬,更显得翠色满路,空蒙欲滴了。象“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都是运用色彩映衬勾勒画面的成功范例。
  三、委任顺化的人生观照。 王维在《山中示弟》中说:“缘合妄相有,性空无所亲”。色相是空的,就应“以无念为宗”,所谓“无所亲”,即不去亲近什么,实亦无须执着什么,顺其自然,委任顺化,随遇而安,成为王维诗化的人生态度。〈山居秋暝〉尾联的一句“随意春芳歇”,正是“无念”、“无作意”、于此无所住心的生动写照。文人悲秋而王维独不作秋悲,既已“晚来秋”,则任凭“春芳歇”,调谢也是一种生命现象,生命的一个过程,所以要坦然接受。再比如《辛夷坞》一诗里有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其实我的网名就是这首诗的改造)著满树头的辛夷花,在山间热烈地开放了,又纷纷地坠落了,是在阒无人迹的涧崖山谷,无须为其绽放而称赏,也不用因其陨落而悼惜自开自落,悠然惬意。“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更是生命自性的形象写照。
  有人说王维的诗“不着一字,尽得风流”。有人说王维的诗,如“秋风芙蕖,依风自笑”。有人说王维的诗“绚烂之极,乃造平淡者也”,我说,王维的诗是一座取之不尽的语言宝库,不断的品味,总会有新的发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沽源文苑---- 沽源人的网上家园 ( 冀ICP备13002250号-1 )

GMT+8, 2024-11-23 22:18 , Processed in 0.142169 second(s), 18 queries .

联系电话:13400461018; QQ:824344191, 2092558354

© 2012-2013 guyua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张家口红枫网络信息服务中心版权所有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