沽源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858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土豆情节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6-16 23:11:3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那时候,我七八岁上。每天蹦蹦跳跳不知人世的复杂,在老家那四四方方手帕一样展开的院子里,给母亲拉下手。母亲捆一粗布围裙,双臂戴着自己用上海牌缝纫机缝制的套袖子,那是很多碎布头一点一点拼凑起来的。她将扒掉的土窖子里的土豆取出,找来一张旧炕席,把土豆一一摆在上面。这些土豆在窖内因为温度适宜,生出了白白的牙尖,天,朗朗的晴和。碧蓝碧蓝的幕布仿佛隔壁二姐那条美丽的蓝纱巾。几只山雀子绕着门前的杨柳叽叽喳喳的唱。
    父亲摘下挂在老屋山墙上的那把犁杖,这边母亲抡起耧耙,捣碎刚起的猪圈粪。我个头比弟弟高,就同母亲一人一个肩膀。父亲扶着犁,只觉得那粗粗的麻绳勒在皮肉上,生疼生疼。犁好了土地,父亲整齐了地垄,又薄薄的撒上一层底肥,一切准备就绪。母亲麻利的上了炕,一只手拿把刻刀,另一只手捏住一枚土豆,眼睛眯缝着,开始熟练地挖芽子。一处芽孔,不多不少正巧拉下三刀,每一个拉下的三角形芽块,不偏不斜几乎同样大小。挖完后的土豆遍体鳞伤,不规则的仅剩中间一部分,这时的土豆成为母子,清洗干净,切了,和刚割得头茬韭菜炒了,香喷喷的耐吃。关于土豆母子,我常常在时光深处,缅怀上小学时,在同桌女生家吃过的那顿午饭。春梅的娘将土豆母子与酸菜炖着,那醇香绵软地滋味,令我记忆犹新。
    乡下人种土豆,选择清明节之前就下地了。老辈人说,庄稼宜早种。先下的种子,先破土,先抽的茎,生长的阶段也提前了。那么,在人们期期艾艾的盼望中土豆芽子一件一件做到了。当母亲不浪费一丝一毫的土地资源。安排满了整个菜园子,一旮一块刚刚挤挤挤挨挨茁壮着的土豆芽,探出的枝叶,像极了一朵朵墨画下的梅。差不多封严了垄沟儿,我们在流水般的日子里,渴望着土豆的成熟,并欣欣然的发现,每株枝叶顶端,悄悄绽放得蓝白色的小花。
    接下来,我们即使做游戏,也不忘频繁出入土豆花盛期的园子。那些金灿灿的风景中,寻进院子的蜜蜂,蝴蝶,异常的多,分外的忙,盘旋在土豆花开的氛围里,它们在迎接着一个怎样的梦呢?人类如何也不解小生灵的风情。但我们却和谐相处。蹲下身在土豆秧旁细细观察这媚人的一幕。我的身心柔软的是一泓清水。母亲一边叮咛别踩到了土豆秧子,一边加高木头篱笆,笑吟吟的丢下一句话过来,土豆花结的果实也不能吃呢!有啥稀罕。
    母亲闲暇时教我们识辨过倭瓜花黄瓜,还有葫芦花的谎花----开了也不结果子的。我们现场是记住了,一转身就忘了。我是个女孩子,喜欢花花草草不足为奇,听了母亲的话,我不禁窃喜,土豆花不用分辨真伪花,掐了玩也不可惜。于是,相中那一朵,连柄也折了下来,不伤害主茎和枝叶,母亲也不阻拦和指责我们。
    每一次采了土豆花,我都想着养上些时日,便在阳光底从母亲的针线笸箩里找出线,用线捆扎在一起,插进一只空酒瓶内,然后,摆在堂屋柜上最醒目的地方。不料,过了一宿功夫,睁开眼去看,开着的花瓣与鼓着的花朵,无一例外的都蔫罢,枯萎了。扫兴之余还有点淡淡的忧伤。其实,不管是什么,只要离开了它生存的母体,就会在短时间内,频临死亡,就像鱼儿离开了水。树叶落下迎接它的就是永远的不归路。
    花期已过,母亲要给土豆施肥,随着一场透雨的浇灌,或者逢着干旱,淌进清洌洌的井水,土豆秧子依旧牵扯着我们的目光,一门心思想的是秧子下边结着的果实。
    署伏之前,土豆是要起的因为到了秋天,必要种一茬白菜。终于起土豆了,早上吃完饭,母亲就吩咐我们,今天别贪玩,土豆经不得雨水。起回来,又要防止老日头晒,晒得发绿土豆吃起来辣乎乎的。母亲找来镐头,进了院子,这时候的院子又热闹开了。
    母亲嫌弃我们小,使不动镐头,让我们捡土豆,虽然有些不情不愿,还是嘟噜着嘴,尾随在母亲身后,捡的挺欢。母亲刨完一垄,我们旋即装入篮子,抹一把额上的汗珠子,就用扁担抬进堂屋地上。母亲呢,停停,直一直腰,拿来瓦罐,趴在老井沿上,舀来水,站起身,仰着脖子咕咚咕咚一瓦罐水进肚了。喜鹊停在枣树上唱歌不休。
    瞅准母亲猫腰捡石子时,我操起镐头去刨一棵秧子最高的土豆,可是,咋刨也没刨出想像中的大个土豆,反而刨坏了好几个中等土豆。母亲嗔怪我,不能光看表面,高秧子下边不一定结大个土豆,秧子出格的长,果实往往被它取代了一切。
    晌歪歪了,我们总算起完了今年的土豆。火辣辣的太阳,迅速烘烤了潮湿的土地,母亲喜滋滋的凝视着满地的土豆,说:“一会儿做新土豆汤给你们吃!”母亲做的土豆汤,先把土豆上案板切成细细的死丝儿,锅烧开了,放上葱姜,味素,爆完锅,见盆地一层洁白的粉子。再搁点粉条,瘦肉片儿,熟了盛出来。母亲会炒一碗辣椒大酱,就着土豆汤吃。还有黄面大饼子,那一顿吃得我们意兴阑珊。
    起完土豆的院子,还要等待下一茬作物。母亲站在院子一角,打量着她的土地,母亲这个时候,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土地是人们生存之本,谁也无法拒绝土地带来的实惠,因为土地是生命的源头。所以,母亲的脸上洋溢着自豪与快乐。这一情景成为督促我执笔乡村文学的动力。我知道,在母亲摊开的手掌中,我始终是一枚听话的土豆,岁岁年年,接受着更多的母亲们,挖下种子,在土地繁衍生息,延续着村庄向前行走的命脉。暮然回首处,伫立在老家村口的母亲,不就是子女恒久不变的乡村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沽源文苑---- 沽源人的网上家园 ( 冀ICP备13002250号-1 )

GMT+8, 2024-6-17 13:14 , Processed in 0.143751 second(s), 15 queries .

联系电话:13400461018; QQ:824344191, 2092558354

© 2012-2013 guyua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张家口红枫网络信息服务中心版权所有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