沽源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705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为一座山停留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6-16 19:43:2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与朋友七年没见,找了个天光明媚的日子,相约去余姚的丹山赤水游玩。
  几个人到大岚镇时已是晌午,又坐了半个小时的车到位于柿林村的景区。虽则沿途的风景美不胜收,可惜有一位朋友晕车,吐了一路,游览的兴致便淡了,渐渐地转为担心。
  到了景区之后,只是稍事休息,朋友便缓过来了,一去病怏怏的体态,健步如飞地向山下的庄园行去。山路是石子铺成的,凹凹凸凸,像大地饱经沧桑的面孔。路虽不陡峭,但一路向下,并不好走。尤其有一位朋友还穿了高跟鞋。另一位朋友怕摔,扯着我的袖子,待要去搀她,却又不让。
  说笑间,我们已走到山脚处,随便找了一家农户,填充我们早已打鼓的肚子。山里的菜就像山里的人一样,简单而又简便,所幸我们这些人也不挑,闲话几句,午餐就结束了。
  出了农户家,四处都是小巷子,巷子两边是黑瓦白檐的建筑,有些房子还是老式的木结构,走在其间,感觉忽然回到了童年。
  相传,整个柿林村只有沈氏一姓,据其族谱记载:沈氏始祖是周文王的第十子,受封于沈地,遂以封地为姓,其后裔来此隐居。又村中有一古井,井水清澈纯净,冬暖夏凉,是全村人的饮用水源,故有“一村一姓一家人,一口古井饮一村”的说法。当然,传说仅只是传说,我们在乎的多是那沿途的风景。
  因为到处都是一样的房子一样的路,恍惚间,我们不知该往哪走了。向附近的人家问路,都说:往前走,看到一个摆摊的老太太向右转,过赤水桥就到了。
  我们顺着指点缓步前行,沿途碰到几只或大或小的狗。有一位朋友好像特别怕狗,只要跟她说“前面有狗”,她就迅速躲到人背后,被我们笑话了许久。其实,山里的狗都很温驯,即使偶尔发出几声低低的犬吠,也不过是想让你听到小山村对你的欢迎。走了一会儿,果然看到一位摆摊的老人,卖着自家产的鞋子和竹笋,还有矿泉水。转弯下坡的时候,有一条蜥蜴跑过,又把胆小的朋友吓了一跳。
  再往前走,来到了一处所在。斜向上是赤水桥,右侧是一片清幽茂密的竹林,竹林边上有一个水潭,潭水清可见底,似有鱼儿在水底“皆若空游无所依”。许多游人在水边嬉戏,男的,女的,老的,少的,就好像《桃花源记》里所描述的:黄发垂髫,怡然自乐。有一座小桥从水上过,连接了两边的山,朋友们在桥上合了影,也就此入了画。
  抬头望去,隔着潭水和山岩,不远处有座单孔的石拱桥,桥面古朴,正中间立着一块石板,石板上刻着荷花莲蓬的图案,桥的两侧有石雕护栏,并用榫卯衔接,即相传建于清咸丰年间的赤水桥。赤水桥的正对面是一处悬崖峭壁,岩壁呈红褐色,有宋徽宗御笔题写的“丹山赤水”四个大字,这就是丹崖了。丹崖上杂花生树,与岩壁红绿相间,倒映在赤水中,看上去十分瑰丽,听说,丹山赤水亦是由此得名。
  朋友们走得累了,坐在桥上休息,还玩起了自拍。有位朋友似乎对土地庙情有独钟,用手机一通狂扫,把土地公公都拍红了脸。忽然,她看到一块牌子上停着一只蚂蚱,非得让我给它来个特写。至于景区那些跟太上老君、纯阳真人等道家仙人有关的传说和遗迹,在她心上竟没有留下一丝印记。
  有人说,丹山、赤水皆有出处,但我并不关心这个。我所在意的,是山里的风景,及与朋友们在山里旅行的心情。绝壁、奇岩、古桥、溪流、飞瀑,赏心悦目便足够了,管它是不是道家的第九洞天呢。而与朋友们坐在一起聊天,是喧嚣尘世里再惬意不过的事情。
  稍作休息,我们又来到“丹山八景”之一的秋水长滩。有许多大人和孩子在一起荡秋千,玩跷跷板。在这里,大人小孩浑然没了年龄距离,也没了代沟,他们坐在秋千上晃啊晃,仿佛穿越了时光,空气里都浅吟低唱着幸福的味道。夏至未至,秋分未分,我那群可爱的朋友对“景点”似乎也提不起兴趣,纷纷把注意力投注在这“半仙之戏”上。许是因为胆小,她们只是坐在秋千上轻轻地摇,要是谁给秋千稍微加一点劲,她们便开始吓得花容失色。这不由让我想起了诗僧惠洪的《秋千诗》:画架双裁翠络偏,佳人春戏小楼前。飘扬血色裙拖地,断送玉容人上天。花板润沾红杏雨,彩绳斜挂绿杨烟。下来闲处从容立,疑是蟾宫谪降仙。看着秋千上飞来飞去的两个人,觉得美极了。不知为何,一首相传为唐伯虎所写的同题诗又跑到了我脑海里:二女娇娥美少年,绿杨影里戏秋千。两双玉腕挽复挽,四只金莲颠倒颠。红粉面对红粉面,玉酥手对玉酥手。游春公子遥鞭指,一对飞下九重天。
  时间在秋千的荡漾中一点点消逝,待到玩心散了,我们坐在石墩上又聊了会当年的林林总总,在调侃和揶揄中,把光阴都颠倒了。而回忆,一寸一寸,在流光中氤氲,又在氤氲中消散。小小的景区我们并未走遍,也已懒得去走,旅行,本来就是一种心情。就像我们在快节奏的城市里生活,有时就应该放慢脚步,听一听心的声音,为一座山停留,为一个人停留,那将是一种闲适的富足。
  下山的时候,因为车子误点,回到大岚镇已是四点五十分,虽然离站牌上的末班车时间还早,但回城的车子已经没有了,只有几辆黑车在四处拉客。这种安排,仿佛是景区有意要把游客都留在山上,做一回山里人。
  ——在山里逡巡本是美事,但这种“留客方法”着实令人懊恼,于是长吁短叹一回,最后由朋友的朋友的朋友“救”下了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沽源文苑---- 沽源人的网上家园 ( 冀ICP备13002250号-1 )

GMT+8, 2024-11-21 01:42 , Processed in 0.101078 second(s), 15 queries .

联系电话:13400461018; QQ:824344191, 2092558354

© 2012-2013 guyua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张家口红枫网络信息服务中心版权所有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