沽源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7023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才有梅花便不同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5-1 08:08:2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十二月,北方已走入了一年中最寒冷的季节,凛冽的寒风在旷野上肆意的东突西荡,带着不可一世的嚣张。闲暇的时候,喜欢蜗居在家里,沏一杯清茗,在淡淡的茶香中翻阅几页书,亦或写几行清清浅浅的文字,喜欢这样在平淡的生活中找寻一份诗意。
    雪,是常见的,无须邀约,总会翩然而至,籁籁的飘舞着,柔软的落在大街小巷的每一个角落。
    冬,没有了绿色的点缀,总会凭添了几许萧瑟与落寞。
    低眉,一句“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却不同。”轻轻的落于眸中,一瞬间,脑海中浮现出一枝寒梅摇曳的清影,平静的心湖又漾起了丝丝的涟漪。
    想着,若是窗前有一树绽放的寒梅,不,哪怕只是疏淡的一枝,只是远远的看着,心底也该溢满了淡淡的清喜。
    若是能剪下一枝插在瓶里,简陋的房间也亦会因梅香的点缀变得生动活泼起来吧。
    月光如帛,轻轻的滑过窗纱,洒在花瓶里的梅枝上,倩影婀娜,幽香浮动,连梦中,都会被染上一缕淡淡的芬芳。
    对梅花最初的认识,是源于书本。古人赞美梅花的诗词数不胜数,从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到陆游的“零落成泥碾作尘,只能香如故。”从崔道融的“香中别有韵,清极不知寒”到毛主席的“待到山花烂漫时,它在丛中笑”……字字句句,无不饱含着诗人对梅的高洁、坚贞的品质的赞美。
    冰清玉洁,傲骨妍霜,试想,世上还有哪一种花,能在万木凋零时含苞吐蕊,与寒风为伴,与冰雪共舞,在冰天雪地中捧出一颗不染纤尘的心,绽放着灼灼的芳华?世上还有哪一种花,能在风欺雪压中保持着铮铮的傲骨,不畏严寒,不惧沧桑,由内而外澄澈如一,不染纤尘?
    从冬出发,一直到春风消融冰雪,梅花在漫长而寂寥的冬日里,带给人们的不仅仅是娇俏的容颜,更是心灵的震撼和温暖。
    踏着皑皑的白雪,沿着淡淡的暗香的牵引,在溪路边,在旷野上,邂逅一树疏落有致的梅,淡雅的花瓣,辉映着纷飞的白雪,心中,该是何等的欣喜?
    想起北魏的陆凯,将一枚梅花装在信封里,寄给远方的好友,并在信中赋诗一首,“折梅逢驿使,寄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一个大男人,该是怀着怎么一颗浪漫而细腻的心?我想,他应该是极爱梅的,所以,才想用这种方式让朋友分享他的喜悦。而接到他信件的朋友,收到的又岂止是‘一枝春’呢?
    前几日去朋友家玩,看到客厅里摆放着的一盆梅花,低矮瘦弱的枝干上点缀着十多个含苞的花蕾,有三两朵已经半展着,呈现出淡淡的粉白色,散发着若有若无的香气。
    总觉得,梅花只有在大自然中经历冰雪严寒的考验才能绽放出真正的风骨,让人感受到心灵的震撼。而这种只因人为的喜爱把它栽种在温室里,即使修剪得再精致,也失去了梅本身的风骨和韵味。
    还是喜欢那些伫立在冰天雪地中的梅花,粗壮黧黑的枝干上,一朵朵嫣红迎着风,沐着雪。冰为骨,雪为肌,尽情的绽放着,轻盈中蕴含着一丝丝高洁,无许言语,那份风姿,那份雅韵,便是说不尽的风华绝代。
    很多时候,爱,不只是自私的占有,更在于尊重它的天性,让它自由的生长。
    世上爱梅的人很多,北宋处士林逋对梅花的喜爱可用痴迷来形容,他终身未娶,隐居于杭州孤山,植梅放鹤,每日与梅为朋,与鹤为友。写下了“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的千古名句,更因“梅妻鹤子”的佳话而千古流芳。
    而最有诗意的莫过于古代宫廷剧中的情节,用梅花瓣上收集的雪水,加上用蜜糖腌制的腊梅和梅花,调制好放在银吊子上烹煮,水沸后再放放入上好的茶叶,少顷,一杯蕴含着淡淡梅花清香的茶便端至案前。揣度着,这样的女子,无论容貌如何,都应该有着一颗晶莹剔透的心。
    把平淡如水的日子过得活色生香,在风雨飘零的日子里仍然保持着一颗诗意的心,这样的人,恰似一株凌寒怒放的梅,在他(她)的身上,你一定可以感受到如梅的风骨,还有历经风霜侵蚀后灵魂散发出的淡淡幽香。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梅从来是不惧怕寂寞的,它不在意别人的眼光,亦不在乎是否有人欣赏,只是素淡的开着,孑孓独立,超尘脱俗。
    在古往今来的众多文人墨客中,最喜欢的是苏东城,不仅仅是因为他才学出众,是古今历史上少有的集诗、词、赋、散文等文学造诣最杰出的大家,更令人欣赏和钦佩的是他在历经宦海浮沉、世事变故后的豁达洒脱。
    苏轼的一生,可以用波澜壮阔来形容。他历经宦海沉浮,九死一生,短短的一生中,多次被贬,几乎辗转了大半个中国。他心怀百姓,忧国忧民,每到一处,都屡屡建数,兴水利,修长堤,福泽百姓,深受民众爱戴。无论身处顺境还是逆境,从他身上,都可以让人感受到一种乐天知命,豁达畅意的生活态度。
    1080年,因“乌台诗案”苏轼受到诬陷,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在黄州四年多的时间里,他自力更生,开荒种地,并在城东东坡旁筑了一间书斋,命名为“东坡雪堂”。并自封为‘东坡居士’。他还经常亲自烧菜与友人共享,其中以红烧肉最为拿手,“东坡肉”之名便由此而来。
    绍圣元年(公元1094年)四月,59岁的苏轼被指称诽谤朝庭,再次被贬。这一次他被贬为岭外英州知事,六月在转任英州的途中又受命流放惠州,面对生命中的种种挫折苦难,苏轼一直泰然自若,宠辱不惊。他一边种田,一边读书,闲暇时仍旧做诗自娱,游历山水,并结交平民朋友。生活虽然清苦,但依然不改其超然洒脱的气节。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一首《定风波》,将苏老夫子的豁达豪迈表露得淋漓尽致。
    怎样的境遇中都能保持着自己的高贵品质,不屈服,不盲从,任外界风雨如注,内心亦不惊、不扰。于风霜雪雨中绽放着灼灼的风骨,以梅喻苏老夫子,应当之无愧。
    流年似水,韶华易逝,若能把生命活成了一株梅的姿态,于严寒中保持着一份乐观和微笑,于喧嚣嘈杂的岁月中保持着一份心底的安静,于灯火酒绿的尘世中保持着一份内心的澄澈纯洁。年华,便时时安然静好,岁月,便处处溢满清欢。
    喜欢那些把烟火熏染的日子过得有滋有味的小人物,花开时剪下三两枝,插于瓶中,置于案上,哪怕只是平淡无奇的野花,也会给庸常的生活,增添了几许不一样的味道。更喜欢那些在困境面前依然坚强微笑的容颜,不叹息声声,不抱怨连连,将风霜当作考验,把坎坷当成历练,相信,行至水尽处,便是云起时,生命总会有柳暗花明的转机,总会有不期而遇的温暖。
    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今夜,隔着一帘月色,我在墨香中触摸你含笑的容颜,不知,你是否能感应到我的呼唤,与纷飞的素雪一同入梦而来,绽放出梅红点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沽源文苑---- 沽源人的网上家园 ( 冀ICP备13002250号-1 )

GMT+8, 2025-2-20 13:51 , Processed in 0.130007 second(s), 15 queries .

联系电话:13400461018; QQ:824344191, 2092558354

© 2012-2013 guyua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张家口红枫网络信息服务中心版权所有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