沽源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4253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8小时被殴17次 怎样解救被虐待的“阳台男孩”?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10-12 16:05:2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在《儿童福利法》进入立法程序的情况下,要将“阳台男孩”们从家暴噩梦中解救,还须民间组织及早介入,构筑以社区为单位的保护平台。
  日前,媒体以《“阳台男孩”的家暴噩梦》为题,报道了成都14岁“熊孩子”阳阳的境遇:8小时被父亲殴打17次,后妈也连扇他耳光。他四季都住在比“宠物窝”还差的阳台,只有一草席。一年前,他辍学后,就再也没出过家门。
  据了解,当地警方、妇联都已介入。妇联工作人员主要在讨论孩子做错事与父亲该不该打孩子,且要求孩子也要检讨自己错误。这结果让我很痛心,在父母虐待孩子既定事实摆明的情况下,还去强调孩子的错误,委实有些荒诞。试想,若孩子能吃饱,又何至于偷香肠吃?事实上,就算孩子“熊”了点,家长也无权让孩子置于近乎猪狗不如的生存境地。
  “阳台男孩”的悲惨境遇,其实挺具代表性。在中国,家庭暴力频发,就因很多人认为打孩子是家务事,而不知《联合国儿童权益公约》规定,处理儿童问题,必须坚持儿童权益最大化原则。大家也许还记得美国电影《刮痧》:因孩子身上刮痧的瘀痕,被学校看成是遭到家暴的证据,从学校、社工、公益组织、警察乃至法庭,整个儿童保护系统马上就运行起来。
  那么,又该怎样将“阳台男孩”从家暴噩梦中解救出来?要看到,今天虽然《刑法》规定有“虐待罪”,却是自诉罪,孩子不起诉,司法机关一般不会介入。尴尬的是未成年的孩子,又如何能意识到自己遭到了虐待,更不要说举证。就像那些被性侵的幼女,拿了“坏叔叔”的钱或者糖果,她哪里知道自己被“强奸”。
  改变这种状况首先须改变的是法律,好在今年两会《儿童福利法》已进入立法程序。虽然立法需要时间,但并不意味着政府和社会无法保护孩子。譬如,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和北京感恩公益基金会正在农村和城市,通过公益项目的形式,在社区探索和建设儿童权益保护平台。他们建设社区儿童服务中心,展开儿童活动,观察儿童权益是否受到侵害,他们通过社区志愿者设立儿童安全主任,倡导邻里之间的相互守望,预防儿童权益侵害事件发生、干预和援助。
  推动儿童福利立法最终的目的是为了保护儿童权益,只有社会各方达成共识,才能让未来的法律在执行的时候更加顺畅。只有民间组织的事先介入、提出要求,政府才能不断调整,增加儿童权益保护的公共服务,才会让通过的法律有良好的执行的基础,儿童保护才不会落为空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沽源文苑---- 沽源人的网上家园 ( 冀ICP备13002250号-1 )

GMT+8, 2025-4-14 04:17 , Processed in 0.109459 second(s), 14 queries .

联系电话:13400461018; QQ:824344191, 2092558354

© 2012-2013 guyua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张家口红枫网络信息服务中心版权所有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