沽源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4916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对送礼干部“零容忍”有助正本清源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10-12 16:04:1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安徽省高级人民法院近期对争议两年之久的萧县原县委书记毋保良案做出终审裁定,该县80多名“送礼干部”被免职。据称每逢年节,从县级领导到科级干部“争先恐后”“成群结队”给县委书记送礼。双方均称对当地风气感到无奈。(9月4日新华网)
  收礼不对,送礼也不对。然而在看望领导、沟通感情、协调工作等冠冕堂皇的理由之下,送礼之风还是难以杜绝。成群结队给县委书记送礼,如此景象让人难免想起古代社会官老爷“三节两寿”时的门庭若市。
  对于送礼问题的处理,过去往往以处理收礼者为主,送礼者只要坦白从宽老实交代往往都能被网开一面。尤其是遇到类似于萧县这样的腐败窝案,更是以维护官场稳定为由从轻发落。相比于惯常处理此类问题的手下留情,80多名领导干部因送礼被免职所带来的震慑作用不言而喻,对于消除送礼收礼陋习的意义更是非同寻常。
  严格来讲,无论是原县委书记还是那些送礼的领导干部,都是送礼这种陈规陋习的受害者。明明知道风气不正,可却无奈为之,这就是典型的囚徒困境,同时也是基层的政治生态。作为基层主官的县委书记,其为官理念和个人修为至关重要。我们很难想象,一群掉进送礼染缸的官员会独善其身不去收礼。从这个意义上讲,免去那些“送礼干部”的职务既是对送礼者的一种惩戒,更是对官德的一种修正。
  只打老虎不打苍蝇,只抓主谋不抓同谋的后果只能让不正之风如野草一样重生。相比于收礼者,送礼者似乎很无辜,可换而言之,如果没有送礼者的挖空心思,收礼者又怎么会对收礼习以为常。从某种意义上讲,处理送礼的领导干部比处理收礼的领导干部更能正本清源。
  对送礼领导干部就应该“零容忍”,这既是制度的要求,也是党性的要求。萧县80多名送礼领导干部被免职,场面的确很壮观,很解气。但关键还是要扎紧制度的笼子,形成不能贪、不想贪、不敢贪的制度机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沽源文苑---- 沽源人的网上家园 ( 冀ICP备13002250号-1 )

GMT+8, 2025-4-14 11:02 , Processed in 0.109835 second(s), 15 queries .

联系电话:13400461018; QQ:824344191, 2092558354

© 2012-2013 guyua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张家口红枫网络信息服务中心版权所有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