沽源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7241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书法 “笔”到底重不重要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4-8 08:09:5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书法创作主要有笔墨纸砚四大工具,毛笔首当其冲。书法线条枯淡浓润变化主要通过毛笔来表现,是书风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选择一只合适的毛笔对于书写者来说,至关重要。而在选择毛笔方面,对于“善书者不择笔”一语理解的歧义甚多,择与不择有时侯看起来存在自相矛盾的地方,实质上并不相违,主要是理解角度不同。因而有必要进行澄清,以免纠结于此,成为学书者,尤其是初学者的难题。
    如前所述,书法风格形成依赖于书写工具的变化,而对于毛笔性能的熟练掌握是书法创作成功的前提。有创作经验的人皆知,优良的毛笔有“尖圆齐健”四个标准,但不同毛笔衡量的具体标准是不一样的,毛笔的不同关乎线条表现质量,就笔的大小和性能来说,分为多种类型,主要有狼毫、羊毫和兼毫三类,在艺术表现形式上有很大差异。狼毫锋短,书写出的线条劲健,但也容易形成笔根虚浮的毛病,羊毫蓄墨多,线条表现千变万化,但易失控,熟练掌握难度要大的多。所以说,在具体的、不同的创作状态下,毛笔必定有所改变,是不可能不择笔的,使用最合适的毛笔在创作上才会有得心应手的感觉。
    首先,书写字体大小不同对毛笔要求就有很大差别,创作像《泰山经石峪金刚经》一类的擘窠大字,使用金不换一类的狼毫不可能适应,相对应的,临摹《黄庭经》或《灵飞经》一类的蝇头小楷,选用如橼巨笔也不合适。就拿与书法相关的篆刻来说,黄士陵与吴昌硕篆刻风格差异很大,除二人美学观点差异之外,与刻刀工具也息息相关。黄士陵喜爱锋利薄刃,吴昌硕则青睐钝刀厚刃,风格自然立分轩至。
    其次,从书体方面来说,同样有择笔的不同要求。写篆隶时尽量可选用旧一些的毛笔,楷行一类的书体,尤其是行草书,大多使用新笔,表现效果大相径庭。一般说来,篆隶追求高古浑朴,在书写要求上,多以单个形体出现,且线条厚实,没有什么牵丝连楮和笔势跳宕的处理方法,崇尚中锋,故用旧笔反而表现效果更佳。行草书既有含蓄内敛的一面,也有奔放细腻的地方,着意表现笔势间的跳宕变化,对锋颖弹性方面要求更高,必须要择笔,新笔表现性能更好。
    再次,毛笔的选择更应该从笔墨纸三种工具的配合方面来考虑,墨色变化如果要想大一些,使用羊毫效果更好一些。纸张不同,像元书纸、毛边纸、夹江纸、生宣和熟宣等不同类型条件下,对毛笔在一定程度上也有不同要求。孙过庭在《书谱》中强调“五乖五合”,阐明的就是笔墨纸关系,处理好三者关系,对于书法创作影响很大。从历史上来看,宋笔锋颖短,米芾将这一特点发挥到了极致,形成“刷”字,八面出锋,后人无可匹敌。长锋羊毫在清季开始使用,同样成就了一批书人,何绍基、伊秉绶以及王铎都是成功使用羊毫的人。《兰亭序》所书纸为蚕茧纸,毛笔则为鼠须笔,有特殊的功能,笔锋劲健,书写出点画丰盈、饱满有力的形态。据有关资料考证,颜真卿楷书中的钩画,与他使用的毛笔大有关联。而张大千则喜欢用黄牛耳中的绒毛制笔,天津已故老书家龚望善用鸡毫作隶书,必定有特殊风味。“笔墨当随时代”这句话从内涵上来说,是指书法的精神本质,而从字面上理解,“笔墨”则更加具体化,各有所指,毛笔的变化,用墨的变化,最终带来书法创作形式的变化。
    从创作方式上来说,一个人的书写习惯是在长年累月中不断养成的,就像西方人用筷子会很不习惯一样,有一个很长时间的适应过程,书家一旦形成某种心理定势,在笔的使用上就有恒定要求,对笔的性能了解和驾御能力形成思维定势,在这样的角度来理解,就是不择笔了。形成习惯自然很难改变,但事实上,当书家对某一品种或类型的毛笔通过使用后,发现适合自己的书写习惯及创作方式,才会认定某一种毛笔,所以说,使用这种专门的毛笔之前已有所选择,在这样的前提下理解,“善书者不择笔”的真实内涵是从择到不择,更确切地说,不择笔应该指已有合适的毛笔进而不择笔。
    从字面上看,“善书者不择笔”一语强调的前提应该是善书者,必须有相当深厚的创作实践功底。笔者在临池中就有这样的体会,书人如果与比自己水平更高的人使用相同的毛笔,表现艺术水准上却有很大差异。实际上,书法创作水平较高的人对毛笔的使用已不仅仅靠技巧,在一般人的手中,毛笔只是一种书写工具,而毛笔之外的功力、才情、技巧以及各种主客观因素并不包括在内,强调不择笔实际上已更多考虑的是后面几种要素。从书法创作层面上来讲,毛笔指的是一种工具,从书法审美角度讲,则又指笔意、笔势和笔法等。笔法是指用笔方法,是技巧层面,笔意与笔势都是在技巧之外的,使用毛笔的不同,表现方式各有千秋,这样来理解,笔的概念就扩大了,更有可择的必要性,所以说,不择笔并非真的不择笔。进一步而言,对一个真正具有高超创作技巧的人来说,独能的同时也应该兼善,对于各种毛笔要有相应的驾驭能力,从这个角度讲,也是可择笔的。
    综合来看,善书者不择笔,择与不择并不矛盾,有时择,有时不择,具体情况具体对待,可以相互转换,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沽源文苑---- 沽源人的网上家园 ( 冀ICP备13002250号-1 )

GMT+8, 2024-6-1 10:46 , Processed in 0.090089 second(s), 14 queries .

联系电话:13400461018; QQ:824344191, 2092558354

© 2012-2013 guyua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张家口红枫网络信息服务中心版权所有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