沽源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1774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哪个不是远行人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8-4 07:34:4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有一个旅行者在草原上遇见一头猛兽。为了躲避猛兽,旅行者跳入一口枯井,但他看见一条龙伏在井底,张开大口要吞噬他。于是这个不幸的人,既不敢爬出来,怕被猛兽咬死,又不敢跳下井底,怕被龙吞掉,只好抓住长在井壁裂缝中的野生树杈子,吊在上面。他的手劲快用完了,感到自己不久就要听任在两边等着他的死神的摆布,但他一直坚持着。这时他看到有两只老鼠,一只黑的,一只白的,在他抓住的那根树杈上从容地爬着,啃着。这枝树杈一旦折断,他摔下去必然落入龙口。旅行者看到这一点,而且知道,自己难免一死。可是当他还吊在树杈上的时候,他四处张望,发现树叶上有几滴蜜,于是就伸出舌头舔蜜。

托尔斯泰读了这则寓言这样说自己:“我也是这样挂在生命的枝丫上面,知道那条准备把我撕裂的龙一定在等着我死,而且不理解为什么我会遭到这样的折磨。我也想吮吸原来使我感到快慰的蜜,但那几点蜜已经不能使我高兴了,而且白鼠和黑鼠,即白天和黑夜,都在啃着我牢牢抓住的树枝。我清楚地看到龙,蜜对我来说也不甜了。我看到的只有躲避不了的龙和老鼠,而且也不能把我的视线从它们身上移开。这不是寓言,而是真实的、无可辩驳的、每个人都能理解的真理。”

从此则寓言和托尔斯泰悟读,我们知道那只野兽,乃是人生命已过去的时间界碑,它是一座无法逾越的墙,堵住人生命已经过去的时间,让已经过去的时间再也没有回来的可能;那条旅行者跳入的枯井底下的龙,乃是人生命的终点即死亡;旅行者手中牢牢抓住的井壁裂缝中长出的树杈子,乃是人从现在到死亡这一过程的生命之绳,而那黑白二鼠即是时间中的白天和黑夜,他们在不停地啃着旅行者手中牢牢抓住的树杈,一天一天一点一点啃啮下去,直到咬断生命树杈,旅行者掉到井底,葬身龙口为止。

这样想来,人生的尽头是很可怕的。想到落入龙口之时,就是生命结束之日,能不感到恐怖吗?听到自己生命之绳,被时间之鼠一点一点啃啮的声音,又怎能不心生惧怕之意!

其实,人生而后必死,这是谁都抗拒不了的。我想如果我们把生命当成借来的,借来的东西总要还,不就想开了!人是属于大地的,生,就是从尘土里来,也就是借;死又归于尘土,也就是还。这个借与还的过程,大都在几十年,到百年归还的为数甚少。在换句话说,人生在这个世界,在天地间行走,对于大地来说,只是离家出走,大地就是家,就是故里,终有归去的一天,出走是偶然的,归去是必然,出走是暂时的,归去才是永恒。想到偶然不是必然,暂时不是永恒,想到出走就是一次时间稍长一点的梦游,而梦游总有醒来的时候,我们就不会凄凄然、惶惶然了。想到人生就是到另一个世界,就是客,是旅客,是暂时旅居他乡,是暂短的逗留,是不定期的借宿,想到不能把旅客之途当成永恒,把借宿当成家,客旅总有回归的一天,大地才是自己永恒的家,我们对于死也就会豁豁然、坦坦然了。

秋风年年吹,春风岁岁枯,谁也逆转不了。既然黑白二鼠日夜不停地啃啮生命,既然生命又是如此短暂且不可倒流,那么我们该当如何对待自己现下和今后的生命岁月呢?也就是说,在黑白二鼠还没有啃断我们手中紧抓的枯井壁上的树杈,我们还没有掉入井底龙口之时,该怎么办?是坐以待毙,敷衍生活,等死亡来袭?还是胡作非为,没死找死,加速灭亡?还是怡然坦然,轻松自由,原始直面地活下去?

有人说:“人生如寄,多忧何为?”也有人说:“人生如寄,何必妄作?”是的。人应该好好活在春风贻荡之中,活在寻找音乐的韵律之中,好好地度过属于自己的客旅时光。让自己的生命流程尽可能纯真、纯情、纯朴、坦荡、光明、干净些,活得不饶人,也不烦人。不要总对自己增加太过的负担,太多的欲望,为此给自己不停地设置道具,改换背景,让自己活得纠结、焦灼、世俗、繁琐、累赘。人让自己的生命活得轻松自如,蓬勃向上,流溢着馨香,该有多好!

而有些人知道自己肯定要在世界上消失,就可着劲作恶使坏,为了他们更好地活着,仅仅舔井壁树叶上几滴蜜岂能满足!恨不得喝尽全世界的蜜、占尽全天下的财富。过去说:人心不足蛇吞象。想想蛇整天想着要把大象吞到肚子里,多么可笑。可是今天呢?蝼蚁之口欲吞泰山了。蚁何其小,泰山何其大。能吃得下吗?即便吃得下又何以消化得了?何其愚也!蝼蚁之躯,用一撮黄土就可藏身,要泰山何用?有人就是这样的蝼蚁,贪一千万,想几千万,贪一亿想几亿、几十亿、几百亿,八辈子都享用不尽,还贪,没有穷尽。欲壑真是难填啊!

咋就活得这等不明白!人生总得有舍弃。得江山,得财富,得美人,便宜都留给自己,怎么可能!满天飞鸟,你都想逮,一个都甭想逮到,最后不得不大部分放弃。天下美景,不可能都看完,就是有了足够的金钱供你开销,精力也来不了,即便累死,你也做不到。

人是需要戒贪的。有人说,年轻时不懂得,中年时又舍不得,只有到了暮年,才知道有些东西费尽力气拥有了,却索然无味。可是现在却不,有的两脚都快插到棺材里了还不知收敛。看看眼下揭露的贪官,有哪一个不是这路蠢货!凡事知道难,践行更难。托尔斯泰所说的那个“每个人都能理解的真理”,远远不是每个人都能实行的。托尔斯泰登上生命的顶峰,对生命的全部奥秘彻底看透了,所以他做到了。他放弃著作权,把钱分给穷人,讨厌他在杂志上的影响力,厌恶权势和名誉,他要逃避现实的一切喧嚣,他要到无人居住的荒野去。

而现实世界许许多多红尘中人,依旧执迷不悟。他们不知道人生充满变数。红楼梦第五回,曹雪芹写道:“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生前心已碎,死后性空灵。家富人宁,总有个家亡人散各奔腾。枉费了,意悬悬半世心,好一似,荡悠悠三更梦。忽喇喇似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尽。呀!一场欢喜忽悲辛。叹人世,终难定!”仰俯之间,悲欢易位,“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人生,不仅不是自己的东西终究要离你而去,就是属于自己的东西,且是自己需要的东西,也要离你而去。这个世界对离去的人一切皆空。听听僧人中流传的一首诗,我们就明白了:“南来北往走东西,看得浮生总是空。天也空,地也空,人生杳杳在其中。日也空,月也空,来来往往有何功?田也空,地也空,换了多少主人翁?金也空,银也空,死后何曾在手中。妻也空,子也空,黄泉路上不相逢......夜深听尽三更鼓,番月不觉五更钟。从头仔细思量看,便是南柯一梦中。”寥寥数语,道破了世俗功利不过是水月镜花,空无一物。

想想看,既然是旅客,是行者,身上需要背那么多东西吗?平淡本分,无羁无束,一杯茶水,一盃饭菜,足够幸福了。谁说星光下,手里握着粗大的旱烟锅一明一灭地吸着,不比装模作样嘴里叼着雪茄摆阔,内心更惬意!人的心理负担和物质负担过重,是会折寿的。我们手里抓住枯井壁上的树枝悬吊在空中,这对树枝和臂力承受着双重的压力。如果我们还不知命在旦夕地增加自己身上的负担,岂不是想早早地让树枝断去,自己掉入井底落入龙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沽源文苑---- 沽源人的网上家园 ( 冀ICP备13002250号-1 )

GMT+8, 2024-6-2 20:21 , Processed in 0.130515 second(s), 14 queries .

联系电话:13400461018; QQ:824344191, 2092558354

© 2012-2013 guyua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张家口红枫网络信息服务中心版权所有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