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朝阳区72个报刊亭近日遭城管暴力强拆,立即招致舆论反弹,群情激愤,议论鼎沸。单看媒体,连平日老拿国情复杂做托辞的,也有异议了;更加高大上的,还出笼了晒全球书报亭的鸡汤文,图文并举,向笼子外的强拆施以柔性笔伐。随后,官方回应否认强拆,称是“集中整治,依法移改”。而报刊亭主管单位则要“统计受损情况,准备依法追责”……事态至此,本来生动有趣的图景,和过往许多热点事件一样,渐渐变得乏味、乏力,乏善可陈。
龌龊事亏得发生在首善之区,否则,小报亭也不至于弄出大动静。比如,据说郑州有过类似事件,就不那么广为人知。事情脏到让人悲伤,大家就乐于遗忘……只是,在忘却之前,我真心想知道,行径如此蛮横,不讲理不守法,酿成了一个文化被武化冲撞得鼻青脸肿的局面,可否试问:物质之外的损失,如何统计,谁来买单?
这一行动,不光彩似乎是共识。不然,就无法理解在舆论追问之下,居然无部门愿意为之负责。当然,更重要的污点,是其中种种违法违规之处。诸如无视报刊亭的有效合同,没有拆迁协议,没有赔偿,不走法定程序等等—月黑风高,半夜行动,明白知道是见不得光啊。连报刊亭的主管单位派人“手持《中华人民共和国邮政法》,向现场拆除人员宣称报刊亭属于国有资产,仍然没有阻拦成功。”
新媒体时代,兼经济不景气,报刊亭维持不易,占道、超范围经营出自生存本能,升级换代迫在眉睫,但得以经营者为主体,有市场规律主导,其实不劳外力操心。
其实,多数抗议强拆报刊亭的理据,都难免浮夸虚饰的嫌疑。诸如报刊亭是城市的人文风景、文明窗口、文化地标、城市记忆等等说法,以及报刊亭被毁,文化沙漠即现的论调,固然有理,但大而化之,不得要领。
胜于雄辩的事实是:城市中,风景、地标、窗口比比皆是,可人文、文明、文化去了哪儿?模样不再,记忆速朽,是城市病最新显著的表征—真正的文化沙漠,是人心的沙漠,是法治的缺失,这才成就了武化乐土。
痛定思痛,道理简单。如果没认识到强拆报刊亭的背后,有着反市场、坏法治等实质,就会困扰声援报刊亭的初心,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欢迎光临 沽源文苑 (http://bbs.guyuanw.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