沽源文苑
标题:
朗诵杂谈【二十】
[打印本页]
作者:
孙志刚
时间:
2020-8-15 07:46
标题:
朗诵杂谈【二十】
朗诵杂谈
【二十讲】
孙志刚
群友们,大家好!
今天,我们来到了风景优美的葫芦庄园,一同领略大自然的美景,真的好开心啊!2020年,对于我们每个人都很不平凡,新冠肺炎肆虐人类,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烦恼,我们能够走出来,尽力从忧愁中解脱,放松自己,拥抱快乐,证明我们都是生活的强者,把祝福送给大家!
今年,秋韵诵读班,由于疫情,活动不多,借此机会,我想给群友们上堂朗诵课,题目叫做---如何驾驭朗诵作品及形式的创新。
说起朗诵,它是基于对诗文的理解后,自然生发的一种情感,然后急于用语言表达出来,与听众交心,达到共鸣的一种艺术形式。而在这个过程中,你要做到:选择自己心仪的作品,觉得适合自己的朗诵风格,把它做好解读功课。也可对文本删减,配音得当合体。整体情感的把控,表演动作自然舒服,技能技巧的恰当运用等等。
朗诵是一种最接近人类本能的艺术形式,通过这次疫情,我们也许对它理解更深,因而也就对它自然喜爱更多。你看,疫情期间,歌舞不能大庭广众下表演了,戏不能唱了,相声不能听了,多少剧场冷若冰霜,门可罗雀。而我们的朗诵仍热情不减,只要有微信,有平台,做个美篇,组织朗诵,宣传正义的行为,讴歌世间的真善美,都起到了鼓舞人心,紧跟时代步伐,有使命担当的作用。下面分段讲一下诵者怎样驾驭作品及创新,
一.信心百倍积极主动
正确的朗读状态,首先是精神状态正确。为了传达朗读的作品内容,以事省人,以理服人,以情感人,朗读者要由衷地感到作品的深刻、丰富,预见到它对听者具有的多方面教益,和可能从中获得的美感享受。朗读者一定要引发出比较强烈的朗读愿望,要有一种需要立即朗读才好的迫切感:如此优秀的作品,朗读它本身就是一种享受,自己一定要尽力展现作品的面貌和魅力,诉诸有声语言之后,会使听者有更多的收益!比如我们有好些诵者有此感觉,总想跃跃欲试,不吐不快的朗诵激情。
二.全神贯注进入作品
所谓全神贯注,就是在朗读中注意力集中,排除干扰,全力以赴,把全部精力都倾注在朗读中,倾注在朗读的作品中,这是很容易理解的。所谓进入作品,就是把作品内容、语言,化为自己的理解、感受,化为自己的思维过程心理活动;要主动去揭示语言本质及逻辑链条,要设身处地、寓情于景,加强形象感受;要尽力引发思想感情的运动状态,紧紧抓住与听者的对象交流;要在整体运筹之中具体加以把握。这样,朗读都就没有心力去考虑其他,连注意的边缘也少有兴奋点的干扰了。比如诵者会忘情流泪,听众进入了痴迷状态,这就是作品使双方都有了带入感觉。
三.动脑动心有感而发
在朗读的准备过程中,朗读者获得了对朗读内容的深刻理解和具体感觉,但这并不能保证在朗读过程中也有相同范围、相同程度的思想感情和运动状态形之于声。也就是说,如果在朗读时不能把那深刻的理解、具体的感受再一次唤起,不能在形之于声时既动脑又动心,不能句句情动于衷,有感而发,那么,任何最充分的准备与钻研、体味与酝酿,也只能是功败垂成。这里的关键,是“第二次唤起”。第二次唤起,是朗读状态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正确的朗读状态的标志,最进入朗读内容的必备条件。在朗读时,应该做到“见文生情”,即:看到文字,又看到内涵;再现场景,又引动感情;产生表象,又把握本质……几乎同时涌现出来,在脑际萦回,有脑中激荡,在声音中流露。这一点目前对于我们似乎要求更高,但一定要讲出来,我们只能在以后的诵读中一起学习,体验得之。
四.速看慢读由己达人
除背诵外,朗读总是要按照作品的文字序列进行,我们必须紧紧抓住“看、想、读”这个过程。正确的朗读状态,就要求朗读者正确处理这三者的关系,既不颠倒它们的顺序,也不应忽略、省略某一个环节。我们可以研究一下朗读时是怎样看、怎样读的,这对提高朗读质量恐怕不无裨益。当我们的眼睛看到作品的字词时,当然要反映到脑子里,而后再就字出声。在这纵横交错的双轨行进中,我们不但要获得形象感受,还要获得逻辑感受,进而情动于衷,声形于外,达到表里合一。这里要求对作品的背诵熟练程度,当你几百遍后,你的诵读不会盯着文本,而是一句推着一句诵出来,你牢记的字句在那页那行,都会历历在目,萦绕脑中。
五.全身松弛用声自如
全身松驰,并不是懈怠,而是指这样的状态:能松能紧,需要松时即松,需要紧时即紧。而不是自始至终地全紧,或自始至终地全松。犹如排球场上的运动员,根据来球情况,可以马上跳起拦网、扣球,也能立即伏地抢接救球。用声自如,并不是完全像生活中说话那样用声,但也不是完全脱离自己说话时的用声,而是选取自如声区,选取最佳音域、最佳音量。不要使用那种勉强的声音、做作的声音,特别不要追求高音大嗓,不要追求虚声虚气。要注意防止摹仿别人的声音,甚至改变自己自如的“本色”声音,去制造“响亮”“圆润”“柔和”“甜美”“宽厚”等音色。自己的本色声最好用,要自信自己的声音。京剧麒派的周信芳,声音沙哑,却创出刚劲沉健的风格,配音演员邱岳峰,声音干沙,却独得角色语言的神韵,听众反被这特殊音色所吸引,其根本原因就在于有声语言负载着深邃、丰富的思想感情,致使情声浑然一体。朗读也要如此,不可因声音条件优劣而废弃对朗读的高标准要求。每个人的声音条件有好有赖,又大多碍于地方语音,标准的普通话说好不容易,但这不影响你的朗诵,避重就轻,得天独厚,你努力了,就一定会精彩。
六.克服固定腔调
固定腔调,是贬义词。诸如“他说话老是拿着腔调”,“这样读,拉腔拖调也不好听”,就含有腔调固定、千篇一律的意思,这是一种明显的缺点。这一点,好像是一种诵者的大忌,我们在众多的作品诠释中,切不可一个味,都是一种声色,要根据作品内容,人物的位置,调整语音的腔调,让人感觉到你语音的变化。
七.这一段,我想单独说说作为诵者的创新。
现在,大多数朗诵爱好者只是多重于语音标准或气息把控,甚而囿于朗诵的老套里,有的只在线上,连基本上台表演的欲望都没有,我说这离诵者的要求相去甚远。我们不但让自己做角色表演朗诵,还要通过你的表情,动作肢体,语言辅助,充分地表达情感,让人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比如根据作品情景的人物化妆,根据作品故事的人物动作,以及根据作品的要求制作的画面,都要配合声音,达到美学的效果。
好了,今天就讲到此,希望大家消夏愉快,朗诵快乐。
作于2020.8.8.11.25
欢迎光临 沽源文苑 (http://bbs.guyuanw.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