沽源文苑

标题: 故乡虽苦,我却很爱他(周树林) [打印本页]

作者: 金莲川文学    时间: 2020-6-27 22:25
标题: 故乡虽苦,我却很爱他(周树林)

  说实话,我的青年时期不是光彩亮丽的,同龄人中,务农干活我是出了名的“熊包”一个;我的14到16岁三年,是村里有名的“软蛋”,一麻袋粮食放在我身上,即刻把我压趴下。我不仅对农村的劳动工具不能熟练掌握,而且对农村的驴骡马牛也驾驭不了,更是一个要体力没有体力,要生产技术没有生产技术的“门外汉”。
  因此,我在这三年当中经受了太多的艰辛和困苦,比如当年生产队秋收割地,我跟不上队,被甩的老远老远。当年形容跟不上队、被甩老远老远距离的“三遭、六出子、九道沟”,那就是指我这一类的,并且就是我一个。
  当时,我每天拖着疲惫不堪的身体回到家,浑身像散了架似的,只想喝水,只想睡觉,却一口东西都吃不进去。对生活,对未来感觉到了绝望,除了坚持,就是坚强。也许别人只用十几天、几十天的时间,我却用了整整三年。百米、几百米的地程,在我这里就是两万五千里长征。
  经过三年的磨练,到了1974年,也就是我17岁的时候,我才基本上步入了正常的行列,只是力气还不够大,尤其是扛麻袋成为了我一生的缺陷和遗憾。
  现在,回忆起当年那段经历感慨万千。通过那三年的磨练,使我的体格逐渐强壮起来,使我的意志更加坚强,使我有了坚持不懈、锲而不舍、不向困难低头的顽强毅力,和战胜一切艰难困苦的坚强信心,懂得了生活来之不易的道理,懂得了感恩。
  三年的磨练,增强了我的责任感,唤醒了挑战自我、适应艰苦环境的意识,这也是我一生中最大的收益。
  不论当时还是现在,家乡的乡亲们把对我的记忆,是定格在那最艰苦的时刻,还是定格在度过了艰难困苦、比较顺当的时刻,都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我已经度过了那段难忘的时光。它是我一生中最重要的一块奠基石,使我在以后的人生旅途中,一个人勇敢地去面对一切。
  作家毕淑敏说过:“痛苦和磨难是人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只有接受这一事实,我们才能超越它,更加看清生命的意义。”“你说你不要这些苦难,那么生命也就失去了框架。”“你不可能要求一个没有风暴的海洋。那不是海,是泥潭。”
  有过了这样的一段经历,我才真正知道了什么叫苦,什么是甜;什么叫易,什么是难。其实说白了,苦与甜、难与易之间并没有一个特定的标准和界线。同样一件事、同样一种活儿,两个人经历不同,所得到的感受也会不同。经历会使人有所承受,有所包容,使人成熟,也使人顽强;经历也是体能、意志、智慧的塑造。
  尽管经历时,所有的人都十二万分的不情愿,但只要你经历了,最终都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
  中华民族历来以勤劳勇敢、吃苦耐劳著称于世,从神话传说中的夸父逐日、愚公移山、精卫填海到大禹治水、卧薪尝胆和悬梁刺股都反映了中华民族吃苦耐劳的伟大精神。
  我们的祖先对不畏艰难、自强不息的吃苦精神有着深切的感受,如我国最古老的书籍《周易》有“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左传》中“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孟子讲“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几千年来,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以勤劳节俭,埋头苦干,励精图治,开拓进取,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华夏文明,并历经劫难而不衰。
  也正是藉由这三年的磨砺,我才更加热爱我的故乡。

  故乡
  叫人期盼
  令人神往
  一个让我魂牵梦绕的地方;
  那里草原广袤无垠
  百鸟争鸣雄鹰翱翔;
  也是唯一一个久别重归
  兴奋的开车时可以
  错把油门当刹车踩的地方。

  那里有我儿时的乐趣,
  有我童年的梦想;
  那里的土地把我养育,
  那里的山水伴我成长;
  就连曾在那里
  遭遇的辛酸与困苦
  也变成了现如今
  含在嘴里永远咀嚼不尽的蜜糖。

  那里的人们朴实憨厚
  吃苦耐劳勤劳善良;
  那个地方虽小
  却返朴归真鸟语花香;
  那个地方虽贫穷落后,
  但那里的人们
  挺直腰杆做人,
  为祖国培养出
  一个又一个英杰与栋梁。

  这就是我的故乡,
  我把它视为圣地,
  它就是我生命中的天堂。
  我爱我的故乡,他是我起飞的起点,是他给了我一双坚硬的翅膀!






欢迎光临 沽源文苑 (http://bbs.guyuanw.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