沽源文苑

标题: 九曲十八滦河源(高芳) [打印本页]

作者: 金莲川文学    时间: 2016-10-21 10:37
标题: 九曲十八滦河源(高芳)

  清晨的雾,带着丝丝微凉;盛开的花,展开了厚厚的叶络。到底是酷夏,还是初秋,我已不太明了,也不很在乎。
  一下车,我便被那团团迷幻的晨雾笼罩,如痴如醉,如梦如幻,这里就是滋养着沽源人民的神奇景观—滦河神韵。
  滦河的韵,其根在于她的九曲十八弯。
  跨过那高高的门坎,我就闻见了潺潺流水的味道,还有那淡淡的幽香,不知是泥土发出的,还是芳草呼出的气息。
  栈道是由木头做的,两侧的扶手上刷了一层紫红油漆,给原本散着松香的木栈道罩上了一丝神秘,神秘带着亲近,亲近又裹着一丝神秘。
  山不是很高,一眼望去,我不由得心潮澎湃,那是一种震撼,那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突然,我觉得人类在大自然面前是那样的渺小,我在想,哪位画家能够勾勒出如此的风景?用神来之笔描绘自然的奥秘与生命的灿烂。我去过长江源头,那是一种狰狞,那是一首磅礴的曲子,它是卷着青藏高原厚厚的泥土滚滚而下的,与滦河源的温柔,滦河的涓涓流水是大相径庭的。磅礴是一种外在的大气,但涓涓的流水,何尝不是一种大气,何尝不是一种高贵。有人评论长江的磅礴,此曲只应天上有。当我看见滦河的源头,我已经不知如何形容了。莫非天上的曲子,便为最美的曲子?低调的华丽,内在的奢华更是一种内在的美。其实每一滴水,就是一个音符。滦河唱出的是公主的高贵,母亲的包容,大地的厚实。滦河的曲子是平静的、委婉的、细腻的。此曲只应沽源有,这何尝不是一种更高的层次,更高的境界。
  滦河神韵,不知是谁取的名字,滦河的韵味,确实值得加上一个“神”字。
  不知何时天空倾泻出一片耀眼的光芒,风也悄悄凑到我的耳边。数不清的天上流云,深邃而宁静。
  我站在山头眺望远方,那里有小宏城遗址,还有转佛庙,类似神迹,这些大概只有在滦河的身边才会领略到。不知为何,我突然想起从博客里面看到的《窗下吟》:
  然而说起我的
  青青的
  平如镜的恋
  确实那么辽远……
  过去一直没有明白它的寓意,看见了滦河,我理解了,也体会到了。平如镜的恋,确实那么辽远。
  滦河的美是纯洁的,时而像一位天真无邪的村姑,时而像一位罩着朦胧面纱的仙女,时而又像一位慈祥的母亲。只有这样的“村姑”,这样的“仙女”,这样的“母亲”才能养育出八百里金莲川,才能养育出忽必烈察汗诺尔行宫,养育出清朝的胭脂马场,这何尝不是一种荣耀、一种馈赠、一种付出。
  在这如幻如诗的画卷中,草原犹如一块湛绿的碧玉,潺潺流水是永远的染料,给予她无尽的魅力……。
  俯瞰滦河源,站在水边的人,背景是那样的缥缈虚幻,但正是这种缥缈,才是最真实的体现。
  这九曲十八弯的滦河之水,一直流向冀东平原,落入渤海。她滋养了当地的人民,也滋养了天津的市民,闪电河畔的无公害蔬菜,不仅成为了京津的“菜篮子”,最远还销售到了东南亚。沽源的人们靠她酝酿了朴实,酝酿了文化,酝酿了富裕,同时也酝酿了希望。
  滦河,是我们这个小城的腰肢。
  滦河,是我们这个小城的母亲。
  滦河,是我们这个小城的传说。
  当我把双脚伸进河水里,竟是透心的凉爽。缓缓淌过的滦河水,柔柔地亲吻着她这个久违的孩子,仿佛软嫩的腰肢,悄悄划走,又悄悄划来,就像是足下踩着云朵,真想模仿着冬日里漫天的飞雪,翩翩起舞,似醉如痴。
  原本孤独的影子,此时已经和水里的倒影连在了一起。情不自禁地叹道:“九曲十八弯的滦河源啊,沽源的母亲河” 。那清澈的流水曲曲折折,在五线谱上蹦蹦跳跳,你分不清她下一步要做什么,转眼间便转了一个弯,有时甚至生出一条爪子,来戏逗过往的游人,走到一个转弯处,我真想醉倚在她深情的臂弯里,安静地入睡。
  纤纤细草,遗下了游子的足迹,我相信不久就会悄悄消逝。闻着那股淡淡的清香,那应该是自然散发的醇香。人们在欢呼雀跃,尽情地感受这片迷乱繁华厚实的自然。有人在沉思,深深地思考,思考这个世界的本质。
  来到这里,远离了喧嚣的汽笛,高大的建筑,污染的空气,才会感到真正的放松,才会卸去了世间的烦恼,卸去了恼人的灯红酒绿,也就卸去了伪装的自己。看见自己在水中清亮的倒影,脸上忍不住荡起一丝笑意,返璞还真,这才是真正的自我。
  无论小城叫什么,无论是现在的沽源,还是远古的濡源,他都离不开水,因为滦河永远是滦河,十八弯永在,神韵留芳。





欢迎光临 沽源文苑 (http://bbs.guyuanw.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