沽源文苑
标题:
秦始皇后宫女子的生活
[打印本页]
作者:
红蜻蜓
时间:
2015-9-2 19:56
标题:
秦始皇后宫女子的生活
可惜历史有限的相关记载,没有能够给我们提供反映秦始皇后宫生活的真切的信息。
有人注意到历史记载中没有关于秦始皇曾经立皇后的迹象,认为秦始皇似乎没有立过皇后,并对其原因进行了种种猜测。秦始皇确实没有立皇后吗?其因由究竟是什么呢?秦始皇个人的情感经历和性爱生活,又是一种怎样的情形呢?
可以先讨论后一个问题。
我们知道,秦始皇的儿子和女儿,人数并不算少。
《史记.高祖本纪》司马贞《索隐》写道:“《善文》称隐士云赵高为二世杀十七兄而立今王,则二世是第十八子也。”
《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二世胡亥登基之后,清洗秦王朝执政集团上层中有可能动摇他的权力和地位的力量,宗室贵族首当其冲。“行诛大臣及诸公子,以罪过连逮少近官三郎,无得立者,而六公子戮死于杜。公子将闾昆弟三人囚于内宫,议其罪独后。二世使使令将闾曰:公子不臣,罪当死,吏致法焉。将闾曰:阙廷之礼,吾未尝敢不从宾赞也;廊庙之位,吾未尝敢失节也;受命应对,吾未尝敢失辞也。何谓不臣?愿闻罪而死。使者曰:臣不得与谋,奉书从事。将闾乃仰天大呼天者三,曰:天乎!吾无罪!昆弟三人皆流涕拔剑自杀。”《李斯列传》写道:“二世然高之言,乃更为法律。于是群臣诸公子有罪,辄下高,令鞠治之。杀大臣蒙毅等,公子十二人僇死咸阳市,十公主矺死于杜,财物入于县官,相连坐者不可胜数。”另有一位公子高,又以另外一种特殊形式被害。“公子高欲奔,恐收族,乃上书曰:先帝无恙时,臣入则赐食,出则乘舆。御府之衣,臣得赐之;中厩之宝马,臣得赐之。臣当从死而不能,为人子不孝,为人臣不忠。不忠者无名以立于世,臣请从死,愿葬郦山之足。唯上幸哀怜之。书上,胡亥大说,召赵高而示之,曰:此可谓急乎?赵高曰:人臣当忧死而不暇,何变之得谋!胡亥可其书,赐钱十万以葬。”
《秦始皇本纪》所谓“六公子戮死于杜”,和《李斯列传》所谓“公子十二人僇死咸阳市”,很可能有重复的情形。如果只是按照《李斯列传》的说法,那么,包括公子扶苏和胡亥,则秦始皇的子女至少有25人。如果再加上“公子将闾昆弟三人”和公子高,则一共有29人。
如果“六公子戮死于杜”和“公子十二人僇死咸阳市”并不重复,那么,秦始皇的子女竟然多至35人。
这其实只是我们根据胡亥杀害其兄弟姐妹的相关资料作出的统计,实际的人数,可能还要多。
有学者统计,认为“始皇帝有子30位,女15位,子女共约45位”,又说“始皇帝儿子30位,女儿15位,子女共45位”。
这样说来,似乎应当消除秦始皇在性生活能力方面可能不正常的疑虑。 《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卢生对秦始皇说:“臣等求芝奇药仙者常弗遇,类物有害之者。方中,人主时为微行以辟恶鬼,恶鬼辟,真人至。人主所居而人臣知之,则害于神。真人者,入水不濡,入火不爇,陵云气,与天地久长。今上治天下,未能恬倓。愿上所居宫毋令人知,然后不死之药殆可得也。”于是,秦始皇说:“吾慕真人,自谓真人,不称朕。”随即命令“咸阳之旁二百里内宫观二百七十复道甬道相连,帷帐钟鼓美人充之,各案署不移徙”。“宫观二百七十”各有“美人”,可见这位帝王不仅“治天下,未能恬倓”,在情爱方面的兴致也是绝不“恬倓”的。此前的历史记录,又有:“秦每破诸侯,写放其宫室,作之咸阳北阪上,南临渭,自雍门以东至泾、渭,殿屋复道周阁相属。所得诸侯美人钟鼓,以充入之。”“诸侯美人”的相继“充入”,使得秦始皇后宫服务者的数量可以达到空前的规模。张守节《正义》引《三辅旧事》于是说:“始皇表河以为秦东门,表汧以为秦西门,表中外殿观百四十五,后宫列女万余人,气上冲于天。”
刘邦率领的反秦武装入咸阳时,秦后宫女子数量仍可以千计。《史记.留侯世家》写道:“沛公入秦宫,宫室帷帐狗马重宝妇女以千数,意欲留居之。樊哙谏沛公出舍,沛公不听。”此说“宫室帷帐狗马重宝妇女以千数”,而裴骃《集解》引徐广曰又举列另一种说法:“哙谏曰:沛公欲有天下邪?将欲为富家翁邪?沛公曰:吾欲有天下。哙曰:今臣从入秦宫,所观宫室帷帐珠玉重宝钟鼓之饰,奇物不可胜极,入其后宫,美人妇女以千数,此皆秦所以亡天下也。愿沛公急还霸上,无留宫中。沛公不听。”所谓“美人妇女以千数”,则明确指示了后宫女子人数可以千计。应当知道,这已经是秦二世胡亥清理过的后宫。《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太子胡亥袭位,为二世皇帝。九月,葬始皇郦山。”“二世曰:先帝后宫非有子者,出焉不宜。皆令从死,死者甚众。”
和其他一些大有作为的帝王不同的是,秦始皇的女人们似乎没有一位在正史记载中留下过姓名。
在荆轲行刺秦王政时,据说有“鼓琴”女子以“琴音”提示秦王政自救。事出《燕丹子》卷下。据说荆轲“左手把秦王袖,右手揕其胸”,对秦的暴行予以指责,嬴政说:“今日之事,从子计耳!乞听琴声而死。”于是,“召姬人鼓琴,琴声曰:罗縠单衣,可掣而绝。八尺屏风,可超而越。鹿卢之剑,可负而拔。”荆轲不懂琴音,嬴政按照琴声的提示终于逃脱。荆轲的英雄事业以悲剧结局。这位救了嬴政性命的身份属于后宫服务人员的女子,堪称与秦王是真正的“知音”,《燕丹子》中却没有记录下她的姓名。《太平御览》卷七一引《三秦记》则称她为“王美人”:“荆轲入秦为燕太子报仇,把秦王衣袂,曰:宁为秦地鬼,不为燕地囚。王美人弹琴作语曰:三尺罗衣何不掣?四尺屏风何不越?王因掣衣而走,得免。”王美人的故事传奇色彩过于浓重,不可做信史读。
《水经注.沔水》里边有这样一段话,说《太康地道记》有这样的文字:吴地有盐官县。乐资《九州志》说:县有秦延山。秦始皇曾经经过这里,随行美人去世,葬于山上。山下有美人庙。《浙江通志》卷一一《山川三》“海盐县”条写道:“秦驻山,《至元嘉禾志》:在县南一十八里。乐资《九州志》云:县有秦径山,秦始皇经此,美人葬于此山下,有美人庙,故名。《水经注》云:“海盐县南有秦望山,秦始皇登以望海。”又录有彭绍贤《秦驻山诗》二首:“水浅蓬莱岁几更,凡夫那解驭风行。空教海外留徐福,一片荒山浪得名。”“翠盖金支想象间,昔时流水尚潺湲。美人似念今祠庙,死作山花不肯还。”《山东通志》卷六说,文登县北三十里有“烧车岭”。据《古今图书集成.职方典》说,秦始皇东巡经过此地,有妃生子而死,于是自烧其车。
如果这些传说接近历史真实,则大约秦始皇万里出巡,也是有女子随行的。
有学者对秦始皇生活的讨论,曾经涉及皇后问题。论者写道:“秦始皇帝似乎是没有立过皇后。从诸多历史文献及后人著作中也没有发现过皇后的痕迹。是他不想立皇后还是来不及立皇后?我以为前者的可能性是很大的,即他不想立皇后。不想立皇后的原因不外二条。一是,妻妾太众,看花了眼,似乎谁都不合适。二是,他觉得天下是一人之天下,皇后是无所谓的。这便是他的性格:多疑与独断。”
近年又有研究者提出了“为什么秦始皇没有立皇后”的问题,并且认为这是一个“千古之谜”、“古今大谜”。研究者指出,“论者较少就这一问题展开讨论。实际上此问题也关系到秦王朝的政权建设,在秦也不是个小问题。秦始皇帝未立皇后,为什么?其根本原因应从其当时的历史背景、始皇帝的个人性格及家庭环境去考虑。其原因大致有五:生性多疑,刚愎自用,无意立后;希图长生,久享尊荣,不愿立后;母子龃龉,怨母情节,无心立后;美人如蚁,内宫过滥,无法选后;皇后之贵,标准难立,进退无据。始皇帝未立皇后,太子从而缺位,造成后继非其人。仓促之间,皇帝驾崩,帝位空缺。赵、李作谋,胡亥窃位,内争引发外乱,触发了秦王朝固有的政治危机,这也是秦王朝早亡的诱因之一。”
据说,“秦人立后应该是从德公以后便有的,但见于文字的较早的王后是惠文后,即武王的母亲。武王的王后先有魏女,无子。其异母弟是昭王。昭王为秦王,其生母则为太后,即有名的一代秦后宣太后。昭襄王的王后为叶阳后。以后,孝文王以其母即昭王妾唐八子为唐太后。华阳太后是安国君的爱姬。安国君做秦王后,以华阳夫人为王后。异人为秦王后,尊华阳王后为华阳太后,尊自己的生母夏姬为夏太后。秦始皇帝的母亲为帝太后。从见于文字的状况看,秦人在秦孝公以后,对立王后、立嗣,已十分重视了。立后(皇后)、立嗣的制度在这一时期已经确立了。”“秦国在发展壮大过程中,各种国家制度已臻完善,秦统一中国后更全面建立了各种制度,并定出了皇帝的正妻为皇后、母亲为皇太后的制度。但是秦始皇帝始终没有设立皇后,这成为令人费解的千古之谜。”
其实,说秦国从秦孝公时代起,立后已经制度化,似乎是缺乏充分的论证的。现在我们看到的资料,尚不足以说明秦国从秦孝公时代起,就已经存在这种完备的制度。实际上,秦始皇的先祖们的正妻,也就是所谓的“后”,在史书中均罕见其事迹。《史记.秦本纪》说,“(惠文后)不得良死。悼武王后出归魏。”事在秦昭襄王二年(前305),她们当时的实际身份,其实已经不再是王后。“惠文后”名号的使用,其实已经在她具有太后身份之后:“惠文后,武王母也。”“武王即位,尊夫人曰惠文后。”
读秦史的时候,我们常常看到秦国的“太后”如何如何,却很少看到“后”的活动。事实上,秦孝公到秦始皇共有七位君王,我们只看到两位王后的名号,一位即“叶阳后”。据《汉书.张敞传》,西汉名臣张敞说:“臣闻秦王好淫声,叶阳后为不听郑卫之乐。”颜师古注引孟康的解释:“叶阳,秦昭王后也。”另一位即孝文王后。《史记.秦本纪》:“秦昭王五十六年,薨,太子安国君立为王,华阳夫人为王后,子楚为太子。”然而,这是《秦本纪》执笔者为了特别交代子楚身份变化而专意留下的文字,可以看作秦史保留“王后”事迹的特例。这位华阳夫人实际上只做了一年的王后。“秦王立一年,薨,谥为孝文王。太子子楚代立,是为庄襄王。庄襄王所母华阳后为华阳太后。”
关于“叶阳后”,王先谦《汉书补注》引述了沈钦韩的说法,认为《论衡.谴告》中说到“秦穆公好淫乐,华阳后为之不听郑卫之音”,所以《张敞传》“叶阳”是“华阳”之误。“葉”字和“華”字确实字形相近,误写误读是可能的。如果沈钦韩的说法成立,那么,在秦史记录中,从秦孝公到秦始皇七位帝王统治的151年间,我们只看到一位只当了1年的王后。“华阳夫人为王后”事,只在叙述秦庄襄王子楚地位上升时提及,并没有说到她作为王后有什么政治表现。
秦国王后们的事迹不见于史书的记载,这可能和秦的文化传统有关。大概王后不能参与政治,成为太后之后,情形则有所不同。秦始皇大概继承了这样的传统,因此秦始皇的皇后在史籍中的沉默,是自然的事,似乎并不构成什么“令人费解的千古之谜”或者“古今大谜”。
有学者说,“战国时期毕竟是妇女解放的时代,那时女子所具有的自由与权力远比前代以及后世为多。秦自商鞅变法之后尤其如此。”《韩非子.忠孝》说:“臣事君,子事父,妻事夫,三者顺则天下治,三者逆则天下乱,此天下之常道也,明王贤臣而弗易也。”强调了“妻事夫”的原则。这三条,应当是后来“三纲”的道德规范史的起点。而论者以为,“秦之世,在家庭中父权家长专制统治一般说来是不存在的,君主集权制在理论和实际上并没有同家长统治联系起来,韩非的家庭理论并未被秦所采纳。秦的传统国策强调的不是父权治家,而是令家庭内部相互司察,以收良好的社会政治效果,通过相互约保的家断,达到国治的理想境界。”
欢迎光临 沽源文苑 (http://bbs.guyuanw.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