沽源文苑
标题:
李鸿章差点成为中国首任总统
[打印本页]
作者:
心港
时间:
2015-9-2 19:12
标题:
李鸿章差点成为中国首任总统
众所周知,孙中山先生是我国第一任总统。但不为人知的是,早在1900年,因为八国联军入侵的缘故,时任两广总督的李鸿章差一点就被众人推举为总统。如果是这样的话,统治中国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就会随着19世纪的结束一起走进历史,共和时代也会提前12年到来,我国的近代史也会因此重写。
说起来,这件事还和慈禧有关。百日维新失败之后,李鸿章因为曾经支持过康有为等人而受到守旧派大臣的狂轰滥炸,尤其是一些对汉族大臣抱有成见的满族官僚更是恶毒地指责他为“康党”。如果说2003年人们最害怕的是和“发烧”二字挂上钩,那么1898年人们最害怕的就是和“康党”二字挂上钩。当时,慈禧在全国范围内大肆搜捕“康党”,举国草木皆兵,人人自危,“康党”也成为政敌之间互相攻击的最好弹药。有一次,慈禧杀气腾腾地拿出有人弹劾李鸿章是康有为同党的奏折给他看,要他做出解释,否则就吃不了兜着走。别看李鸿章铁打的北洋水师不经打,他本人肉打的皮囊却是超级厚实,足以经得起核武器打击。做了一辈子奴才的他这次挺了挺胸,声音洪亮地回答:“若旧法能强国,吾国早已强矣。即变法则为康党,臣罪无可逃,臣实是康党。”
这一刻,慈禧惊讶了,大概除了当年的八大臣之外,朝臣中还从没有人对她这么“蛮横”过。心中掂量了好半天,她终于断定李鸿章反对的不是她而是保守派,于是脸上的季节一下从冬天换到了夏天,并把谈话内容转移到别的话题上。不过,李鸿章也确实更加失宠了,慈禧很快打发他到山东履勘河工。派李鸿章当此苦差,慈禧是这么想的:首先自己通过政变重新训政,想以派如此重臣前往灾区,显示自己对灾情的重视、对灾民的关心,以收买民心,稳定局面;其次李鸿章毕竟同情维新派,且有多人上奏要求弹骇,借此变相罚李。李鸿章无奈,只好硬着头皮前往。老李同志还是比较认真的,他特别邀请比利时工程师卢法尔随行。在山东期间,他首先测绘全河情形,研究沙从何处而生,水由何处而减,探寻根治办法。在有些地段,他还亲率卢法尔及一些官员一同勘测。四个月中,他不顾隆冬严寒,不辞劳苦,驰驱两千里,认真查看,广泛听取各方意见,拿出了长、短期治本、治标两套办法,比慈禧过六十大寿还认真。1899年3月31日,当他满怀热情地回京上呈治河方案时,被慈禧和亲信们以种种理由推托、否决。李鸿章从这件事中明白,自己被彻底打入冷宫了。但是,李鸿章必经是在晚清这条下水道里混了几十年的老耗子,表面上他没有怨言,安分守己地在家里喝咖啡,实际上他无时无刻不在策划着自己的东山再起。
机会很快来了。戊戌政变后,慈禧曾打算以“帝病重”之名谋害光绪。但此时的中国已是“半殖民地”社会,慈禧不能不先试探各国对此态度,没想到各国纷表反对,甚至表示要派医生到宫中查看光绪皇帝究竟是否病重。而且,全国亦舆论哗然,尤其各地华侨纷纷发电,有时甚至数万人联名,要求慈禧归政,确保光绪平安。面对强大反对,慈禧只得打消谋害光绪的主意。但她又于心不甘,打算“废掉”光绪,另立新帝。但这“废立”之事仍需试探外国的态度,可是慈禧等守旧派与洋人交恶,无从打探,于是与李鸿章私交不错的荣禄便走访李鸿章,请李打听外国人的态度。李鸿章认为自己东山再起、重获大权的机会终于来临,便不失时机回答说,这是内政,如果先询问外国人的态度有失国体,但如果派我到外地当总督,外国使节必来祝贺,这时可顺便探问外国态度而又不失国体。除了想重掌大权外,李鸿章提出外放当总督的另一个考虑是远离京城,以避开“废立”这一至为敏感、甚至有关身家性命的宫廷权力之争。荣禄为李之说法所动,所以几天后他就被任命为两广总督。李鸿章再获重用任两广总督的消息传来,外国使节果然纷纷前来祝贺。当李鸿章“无意之中”向他们谈起废光绪、立新皇帝的问题,这些使节则表示这是中国内政,他们“理无干涉”,但他们的国书都是给光绪皇帝的,如果另立新君是否继续承认则要请示本国,间接表达反对废立之意。荣禄、李鸿章担心废立会引起外国干涉和国内一些官员反对,因此他们也不太赞成此时废立。于是荣禄提出了不必过于着急,可先立“大阿哥”、慢慢再取得皇帝“大统”的建议,得到慈禧认可。1900年1月7日,政坛老油条李鸿章春风得意、精神抖擞地离京南下,于1月16日到达广州,就任两广总督,只隔了一天就接印视事。年近八十的政坛老兵还能东山再起,可见李鸿章的太极拳功夫多么高超。
让李鸿章更得意的事还在后面。这一年是义和团反帝运动的顶峰,慈禧因为一份假情报,误以为英美等国要逼她还政光绪,悍然下令向西方列强十一国宣战。8月14日,八国联军攻到北京城下,15日清晨6点,慈禧急急忙忙带着光绪皇帝、皇后、瑾妃、大阿哥溥隽等换了便装,分乘三辆马车,仓惶离开紫禁城,开始了一年零四个月的逃亡生活。在此之前,慈禧曾下令各地封疆大吏派兵进京护驾,然而,这时的地方大佬们已经成老大了,尤其是李鸿章、张之洞、两江总督刘坤一。他们积极联络东南各省督抚,同外国驻上海领事订立《东南互保章程》九条,规定上海租界由各国共同“保护”,长江及苏杭内地治安秩序由各省督抚负责,形成了所谓的“东南联保”,也就是在清政府中央与八国联军的战争中保持中立,这是不折不扣的抗旨行为。在慈禧西逃的最初日子里,由于各地督抚都联系不到中央,很多人以为慈禧和光绪已经殉难。他们经过商量,决定共同推举李鸿章出任中国“总统”以主持大局,而出访过美国的李鸿章也觉得自己外有列强支持,内有封疆大吏拥护,完全可以胜任。唐德刚中的《袁氏当国》中记载了这件事:“八国联军时帝后两宫西狩,消息杳然,东南无主之时,当地督抚便曾有意自组美国式的共和政府,选李鸿章为总统,李亦有意担任,后因两宫又在西安出现乃作罢。”
历史是必然的,但某些时候又存在着大量的偶然性。如果李鸿章当时贼胆再大一点,动作再快一点,即使后来得知慈禧和光绪还健在,以当时的国际国内环境,他也许真的可以坐稳中国首任总统的宝座。但是,历史没有如果,慈禧为了保住自己的身家性命,西逃途中下令李鸿章全面主持与八国侵略者议和。老迈的李鸿章就此在长达十个月的艰难谈判中,耗干了人生。
欢迎光临 沽源文苑 (http://bbs.guyuanw.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