沽源文苑
标题:
陈世美正传
[打印本页]
作者:
忘不了
时间:
2015-8-30 23:31
标题:
陈世美正传
在《铡美案》故事中,塑造了陈世美高中状元,娶了公主,做了驸马,把十多年结发之妻秦香莲忘得一干二净,只图高官厚禄,自己享乐,抛妻弃子,甚至连自己的亲生父母也不管了。三年大旱,庄稼颗粒无收,父母被活活饿死,秦香莲料理完公婆后事,便携带一双儿女,千里迢迢,历尽千辛万苦来到京城寻找丈夫,见后他不但不认,反而杀妻灭子,真是丧尽天良。后来被铁面无私,不畏权势的包拯处于极刑,死于虎头铡下。此故事被编为戏曲广为流传。现代人常用陈世美来比喻忘恩负义,背信弃义的负心人,“陈世美”几乎成了忘恩负义的代名词。
其实,事情并非如此,陈世美是一桩嫁祸于人的冤案。
陈世美,原名陈年谷,字熟美生于明代天启五年(1625年)。是湖北均州(现十堰丹江口市)人氏,出身仕宦之家。目前,其传人已有十二世之多。
秦香莲的生活原型名叫秦馨莲,是均州六里坪秦家楼人,她是陈年谷的第二任妻子,夫妻相敬如宾。陈年谷深知“糟糠之妻不下堂,贫贱之交不可忘”的信条,因此白头偕老。康熙二十三年携妻告老还乡。 陈年谷不仅在官场上一帆风顺,其道德品质也没有什么污点。根本没有戏剧中所编的那些情节,编戏人为了掩人耳目,把秦馨莲改成秦香莲,把陈年谷化名陈世美,并把事情发生的时间改为宋朝,由此也为铁面无私的包公添加了一项本不属于他的“政绩”。
陈年谷自幼聪颖好学,发奋读书,清顺治八年考取举人,十二年考取进士,后被任命为直隶河北省饶阳知县,任期满三年后,吏部考核其政绩最优,升任刑部主政郎中。由于政绩突出,屡受皇帝重用,被封为贵州省思石道按察司副使兼布政司参政。
在贵州为官时,同学同事来投谋取官职,他多次接待,并劝以刻苦攻读以求在进。后来因投奔者众多,陈年谷难以应付,乃嘱咐管家一律谢绝。
清顺治十五年有两个家住均州城郊秦家坡的陈年谷的同窗好友仇梦麟与胡梦蝶从均州找陈年谷求官。昔日与陈年谷一同进京赴考时曾以钱物助陈,没想遭到了陈年谷管家的回绝,顿生报复之念。仇.胡二人大为不满,认为陈年谷在求学期间他们曾接济过他,现在他仕途已就,反而忘恩负义,不念旧情。
怨恨而归的仇.梦二人,走到河南,南阳,正遇上当地演曲剧《琵琶记》。二人看到戏中所演正是忘恩负义之事,于是计上心来,他们不惜花费银两,请戏班子按自己的意愿,逐将社会上一些升官发财,忘恩负义而抛弃妻儿之事捏在一起,加在了陈年谷身上。为掩人耳目,他们将《琵琶记》戏中的男主人公蔡伯换成了陈世美,因陈年谷号陈熟美,他们并利用谐音写成陈世美,把秦馨莲利用谐音写成秦香莲,编造了一出他们认为赛过《琵琶记》的新戏。
清朝陈世美怎么会被宋朝包公铡了呢?话还得从头说起。
据传,清朝某年正月十六,有一个戏班子演《秦香莲抱琵琶》,看戏的人格外多,他们嫌戏太短了,唱不到半天看戏的人不肯散去,掌班的没办法,只好在正戏前头加个《陈州放粮》的戏帽------。戏唱到中午,陈世美的家将韩琪受命追杀秦香莲,又放走秦香莲,韩琪自刎,秦香莲拉着儿女倒在血泊中------。于是到此煞戏了,看戏的不肯走,大家齐声吼:“杀了陈世美!杀了陈世美!”砖头瓦块齐向戏台打来。掌班的急得象热锅上的蚂蚁——团团乱转,不敢在台前露面,赶紧溜到后台。这时,唱《陈州放粮》的包公还未卸妆,他问:“台下怎么啦?出了什么事?”掌班的一见“包公”,忽然灵机一动,计上心来,推着他说:“快.快到台前接着唱!” “包公”说:“你急糊涂啦!我在宋朝,陈世美在清朝,相隔几百年,咋能同台唱戏?”“哎呀!事到这般时候,管它同朝不同朝呢!”掌班的说。陈世美那么大的驸马官,谁敢杀他,只有你‘包黑子’铁面无私可以把他铡了,给老百姓出出气,就算煞戏了。黑脸“包公”只得重新整衣,带着王朝.马汉.张龙.赵虎一班人马上场了,唱到他将陈世美一铡,台下欢呼起来。从那以后,小戏《秦香莲抱琵琶》就变成大戏《铡美案》了。
相传,清末时有剧团在均州演出此戏时,陈熟美的第八代传人组织家族众人,砸了该团衣箱,并殴打演员,使演出被迫停止。据说,现在当地仍有北门街不唱《陈世美》,秦家楼不唱《秦香莲》的俗语。
欢迎光临 沽源文苑 (http://bbs.guyuanw.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