沽源文苑
标题:
布谷鸟初鸣的季节
[打印本页]
作者:
忘不了
时间:
2015-6-16 21:03
标题:
布谷鸟初鸣的季节
我爱布谷鸟初鸣的季节,空气中弥漫了生的气象。候鸟们都纷纷前来报到,有小燕子、黑喉石叽、白老、凤头百灵等,还有很多非常好看但又叫不出名字的,它们身上的羽毛很美,似乎像是回娘家的媳妇,穿的既漂亮又得体,给人的感觉很亲切又可爱。
每当这个季节来临时,往往总是要勾起过去的往事。
记得小时候第一次听到布谷鸟叫是在姥姥家,当时感觉到很害怕,钻到姥姥的屋子不敢出门,姥姥鼓励说不用怕,是鸟儿在叫。同时告诉我它的很多好处,象它的叫声----“饱谷、饱谷”!寓意着今年是个好年景,谷物都能成熟和饱满之类的话。总之就知道是一种鸟,但对姥姥说的还是半懂不懂。后来逐渐长大到上学的时候才真正的认知了这种鸟,于是也就习惯和熟悉了。
在上学的山间小道中,我和小伙伴总是不那么消停,一会儿采摘一些刚刚展开的野花,一会儿又追逐前面新回家的小鸟。快要走近学校时,就能听到学校的喇叭声,播放一些我们既熟悉又陌生的音乐和歌曲,至于说熟悉但又叫不上名,说陌生又觉得天天都是这样。有时也能跟着哼上一段,总之我们会唱的很少,但我们也从不在意。当一首“小鸟在前边带路,风啊吹向我们……”的音乐响起时,我们几个小伙伴都抢着跟着节拍唱了起来,因为这是老师教我们学唱过的歌,也是我们最熟悉最喜欢唱的歌。
去野外玩是我的最大情趣,平时有空放下书本就往外跑,当然到周末是必须的。这时期的我们常常喜欢往大人们劳作的田间跑,因为那里有着我们许多不知道的故事。时间自然是七十年代初期农村集体经济时期,对于这种男女混合一起的作业场面,感觉到规模很大,有人定胜天的力量。当然他们在一起工作期间时不会有人偷懒,因为这里的民风、民情和道德都很淳朴,同时也有着为国家做贡献的思想激励制,尽管没有现代化大生产,都是一些手工劳动,但谁多做了一手或少干了一把大家都不在意。对他们那娴熟的技能和一边劳作一边谈笑的情景感到很着迷,也很新鲜。同时、也多少懂了点我们父辈们的一些劳作情况,他们成年累月在这片土地上,是用自己的汗水洗礼着他们的希冀和未来。当我面对这新长出一拢一拢碧绿的麦苗时,才知道这是在他们双手操持下的结果,也是在他们精心呵护下成长起来的,同时又把整个田园装扮的如此清新。于是我就更加愈想到田边地头中去,想到他们中间去,但往往得到的结果是“小孩子别闹了,走远一点自己玩去的口令”。
时过境迁,这次五一期间回到了那片早已不属于故乡的土地上,远远地站在山坡上顺眼望去,一些零零散散的树木还有些生机,但以前曾经熟识的田园就不是那样了,成了一片蒿草地,显得格外荒凉。还有已搬迁后的老庄和院落,早已是残垣断壁,破烂不堪。如今他们静静地躺在那里任凭风雨侵袭,或许还在诉说着一个历史,一个故事。站在山坡上的我再也没有什么好心机走近了,只好顺势坐下来远远的看着、听着和想着……
生态移民使群居上百年的家族先后离开了这里,兴许当年聚集而住过的窑洞不会没了主人而显得冰凉,树木不会没了主人将要枯竭,还有那些鸟雀们按着自己以往的习性,仍旧过着它们以往的生活。
但布谷鸟或许不以为然,因为它们在这里再也找不到以前的那个田园,难怪我好半天也没有听得到它们的叫声,可能它们是真的不会再来这里了。
欢迎光临 沽源文苑 (http://bbs.guyuanw.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