沽源文苑
标题:
金子不一定都发光
[打印本页]
作者:
心港
时间:
2015-6-16 18:57
标题:
金子不一定都发光
“是金子总会发光”,常常被一些人拿来劝慰别人或者鼓励自己,这对于鼓励人们奋发向上无疑是有着积极意义的。但我对这句话一直抱着一种怀疑的态度。
金子本身不是发光体,需要借助其它光源才能放射出光彩来的。不是所有的金子都能得到光的眷顾的,许多金子只能默默地深藏地下,等待着人们的发现和开采。好在金子永不腐烂,永不变质,那金子永远是金子。可人就不一样了,人的有效生命就那么几十年,生命结束了就什么也没有了。谁能说那些战死沙场的无名士兵里就出不了军事家?那些饿死在逃难路上的难民里就出不了政治家?那些在贫困中度日、上不起学的人中就出不了科学家、文学家?那些终身耕耘、老死在乡间的草民里就没有刘邦、朱元璋一类的人物?但他们死了也就死了,生命像草芥一样被一阵风吹走了,就是旷世奇才也永远发不了光。如果姜子牙没有遇到周文王,诸葛亮没有遇到刘备,恐怕也只能终老山野,历史的天空中也不会闪烁着他们的璀璨光芒。
唐代诗人王勃在《滕王阁序》里有一句话:“冯唐易老,李广难封”,为功高不爵,命运乖舛的人发一慨叹。李广一生征战无数,功勋卓著而未受封,原因可能很复杂,但一句“但是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使之名传千古,也不算太冤。而冯唐就没有李广那么大的名气了,好在司马迁的《史记》和王勃的《滕王阁序》阳光普照着他,让今天的我们还知道这个人。汉文帝时,冯唐是一位大臣,他当初以孝悌而闻名,拜为中郎署。由于他为人正直无私,敢于进谏,不徇私情,所以屡遭排挤,直到头发花白,也还只是个执行警卫任务的郎官。当时,北方的匈奴屡犯边境,汉文帝下令到各地征招平定匈奴的将军。这一天,汉文帝经过郎署时,遇上了冯唐,于是两人就招将之事交谈起来,冯唐的才能深深打动了汉文帝。冯唐趁此机会向汉文帝举荐了被削职的云中太守魏尚。而魏尚不负所望,击退了匈奴,冯唐也因为荐贤而升为车都尉。汉景帝即位后,由于冯唐性格耿直,不久又被罢官。汉景帝去世后,汉武帝即位,匈奴又来侵犯边关,汉武帝广征贤良,有人推举冯唐,可是冯唐已经九十多岁了,心有余而力不足,再也不能出来任职了,这块“金子”再也不能发光了。
时间,对于生命具有极端重要性,对于公道正义同样极端重要。对于个体生命而言,他们想要的是公道正义,是现实的公道正义,而不是身后的公道正义。李广也好,冯唐也好,尽管身后留了名,但生前还是被埋没了。而比他们时运更不济的人多了去了。韩愈说过:“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如果千里马是被不懂得马匹的俗人得到,最终的命运便是和平常的马一起终老死于马棚中,不能因为它是千里马而被人所称道。马是这样,人何尝不也是这样!古往今来,被排挤、被打击、被埋没的人才有多少?谁也说不清。
现实中确实有这样一些人,冲锋陷阵时想到了你,把你当个人才使用,一旦大功告成,天下太平,马放南山、刀枪入库的时候,论功行赏的事你就被抛到了脑后。这时你的上司也许还会以“是金子总会发光”来敷衍你,你还不能多提意见,否则,非但得不到重用,还会遭到“动机不纯”的指责。你还能说什么。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岁月把你磨老了,你的锐气没了,光芒暗淡了,从上到下也就没人把你当回事了。你还会认定“是金子总会发光”吗?还会去做近乎无望的“发光”等待吗?也只好死了那条“发光”的心了,自己躲到一边去抚慰这无法发光的灵魂了。于是早就有人发出“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的呼喊,即便如此,也不可能人人都爬到社会的金字塔的顶端上去,任何时候、任何社会、任何地方处在金字塔底部的永远是大多数。
话说到这里,我不得不说,做人不要太看重“发光”不“发光”,关键是自己得是金子,自己活得精彩,无愧于生命足矣。
欢迎光临 沽源文苑 (http://bbs.guyuanw.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