沽源文苑

标题: 亚马逊之波 [打印本页]

作者: 人生何处    时间: 2015-6-16 18:34
标题: 亚马逊之波
  一条大河从雨林深处蜿蜒流出,在无穷无尽的绿色中开辟出黑色的水路。波涛涌动,潮水一重接着一重,义无反顾地拍打着浅滩和礁石,激发起有节奏的声响。在蓝天的掩映下,河面变得越来越开阔,河水流动愈加缓和,这一刻,船夫也关闭了发动机,任凭快艇随波逐流,仿佛是华彩乐章响起之前的片刻安静,预示着重要的变奏即将来临。

  突然,河水变得狂野起来,在一片绿色的背后,另一条河流奔腾而至,与黑河相汇,变换的水流在两河交汇处激起一连串的漩涡。一边是黑色的内格罗河,一边是黄色的索里芒斯河,两股水流挤进同一条河道,相依相偎,却依然泾渭分明,不肯相容於对方。这是亚马逊森林里的重要时刻,雨林收拢着滋润土地的雨水,在这里汇集成更大的水流,向着南大西洋奔流而去。

  这块土地离大海如此遥远,如同陷落在绿色中的诺亚方舟,在广袤的雨林中孤立无援,因为一条巨大而狂野的河流的经过,让一切都变得生动起来。在与大河的相伴中,马瑙斯渐渐长大。此时此刻,我正躺在诺亚方舟上,在亚马逊之波的安抚下慢慢醒来。

  热带的清晨来得格外迅捷,太阳一旦升起,阳光便刺破厚厚的窗帘,争先恐后地从缝隙中涌入房间,一扫房中的幽暗。在这个历史悠久的宾馆里,每一块砖石都散发着葡萄牙殖民时期的味道。黝黑发亮的方形立柱支撑起巨大的屋顶,窗户都安装了木质百叶窗,顽强地阻挡着炽热的阳光,让长长的回廊显得格外清凉。

  餐厅的空调冷气充足,屋顶却依然缓慢地转动着铁黑色的电扇,配上佛朗明哥风格的背景音乐,这一切仿佛回到二十世纪初期的葡萄牙。早餐是巴西加印第安风味的自助餐,煎鸡蛋的女厨性感热情,一边不停地在铁板上打下几个鸡蛋,一边询问起我对厨艺的看法,也许在她的眼里,每个中国人都是厨艺家。这是抵达亚马逊丛林后的第一个早晨,除却地中海风格的建筑造型,庭院外的烈日和回廊的幽静,让我想起了小时候在宁波的夏日午后,家中的窗户总是管得紧紧的,窗帘拉起,室内幽暗凉爽,与室外逼人的暑气形成强烈的对比,在这样的环境中,暑假缓缓地流走。

  马瑙斯很有些大规模建设之前的中国城市的影子,虽然贵为亚马逊州首府、黑河流域最重要的城市,却显得有点嘈杂和破旧。市中心街道狭小拥挤,人行道上不时可以看见出售廉价商品的地摊,其中的大部分商品可能正来自于我们这个制造业大国。借助于亚马逊河的便捷,巨轮可以从南美最大的港口桑托斯直达马瑙斯。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巴西禁止国外消费品和国内可替代商品的输入,只在马瑙斯设立了自由区,除武器、汽车、酒、香烟等有限的几项商品外,其它商品一律免税进口。由于这样一项特殊政策,使得马瑙斯变得相当繁荣,波涛滚滚的亚马逊河送走了马瑙斯的橡胶,也将国外商品源源不断地输入到这个偏远的地方。

  马瑙斯城中最炫目的建筑无疑是马瑙斯大剧院。这座通体棕红色的建筑据说是仿造巴黎歌剧院建设的,金色穹顶和白色廊柱把整栋建设点缀得恢弘精致。在十九世纪末期,马瑙斯的橡胶贸易带给这个城市极大的繁荣,如今,这座建筑依然矗立在马瑙斯的市中心,成为这个城市历史的见证。与马瑙斯大剧院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河岸边蔓延着的五颜六色的铁皮屋。这些铁皮屋造型各异、高低错落,层层叠叠地沿着河岸蔓延,为了弥补地势的不平,许多铁皮屋下面支撑起密密麻麻的木杆,远远望去,仿佛是从云南搬来的竹楼。真难以想象,在热带阳光的炙烤下,这些铁皮屋内该是怎样一番景象。好在巴西人性格随和慵懒,易于满足现状,这样的居住条件并没有带来多大的麻烦,反而把外墙刷得色彩斑斓,倒也成为一条不容忽视的风景线。

  快艇在涌动的潮水中缓缓地离开码头,驶向今天的目的地——亚马逊雨林,码头边海关大楼勾勒出突兀的天际线,离开视线越来越远,热带的天空总是如此湛蓝,容纳下全部的白云,依然显得那么广阔无垠。河畔停留的客轮即将启程前往桑托斯,在这些客轮里,没有客舱、没有卧铺、没有空调,只有一些支撑楼板的立柱。许多巴西人上船时并不携带多少行李,但总要带上一张绳床,将绳床的两头分别系在立柱上,人躺在上面,吹着亚马逊的风,晃晃悠悠地在船上挨过长达七天的漫长旅程。

  雨林与城市并不遥远,几乎就贴在城市的边上,遮天蔽日的树木构成一个绿色的世界,亚马逊河的支流群如同生长在这个世界里的血管,成为沟通这个神秘世界与人类社会的唯一通道。离开亚马逊河的干流后,河道渐渐变得狭窄,河水也平缓起来,越向雨林深处进发,河流就越安静,两侧的树木向着河流中心伸张,树冠在河面留下巨大的阴影,仿佛只要一伸手,雨林就触手可及。这时候,船夫也悄悄地放慢船速,任凭船只在水上滑行,生怕惊动了正在起网的渔夫。

  河岸上开垦出几块小小的田地,种植一些玉米,几头巴西牛专心地啃吃着田间的野草,对于不远处的游艇毫不在意。沿途不时可以见到当地居民的住所,有些象吊脚楼一样搭建在岸上,有些直接就飘在水面。单从外观上看,这些住所就十分简陋,拴在廊柱上的绳子挂满了衣物,一个竹竿挑起老式的电视机天线,显示出一点点现代的气息。有些房子索性连墙壁都省却,用“家徒四壁”四个字来形容似乎都是奢侈的。

  附近的一处水上人家是垂钓食人鱼的好地方。放下钓钩过不多时,一条满口牙齿的水虎鱼便被钓出水面。关于水虎鱼的传说是如此骇人听闻,面对着这条巴掌大的水虎鱼,想象一下如果是数百条水虎鱼的集中攻击该是怎样恐怖的情景呀。我素来对钓鱼并无耐心,总是将钓鱼的时间留给吃鱼,无事可干,于是便靠着墙壁看着他人兴高采烈地欺骗水虎鱼,一边掏出随身携带的瑞士卷作为礼物赠给主人家的孩子。孩子们的年龄大概从五六岁到十几岁不等,一个十五六岁的女孩子接了一个瑞士卷后,试图再问我要一个,我自然微笑着加以拒绝。女孩子走进船舱,不一会抱出一个不满周岁的婴儿,这样的实诚着实令我难以招架,只得将最后一个瑞士卷塞到了婴儿的手中。有了手中的食物,孩子们都格外听话,一边一个倚靠着我,把我当成一起玩耍的伙伴。亚马逊的河水轻轻地流动,带着水上的陋舍微微荡漾,透过薄薄的墙板,可以看见室内简陋的陈设。我不愿意将一户人家的贫困记录在相机里,便将这一切留在脑海中。







欢迎光临 沽源文苑 (http://bbs.guyuanw.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